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230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34_01_校笺_14_王弼

<p>《老子》34_01_校笺_14_王弼</p>-齐物书舍
王弼注云:“言道氾滥无所不适,可左右上下周旋而用,則无所不至也。”楼宇烈校释:“此注之意如同《庄子》所说‘道’‘无所不在’之意。”
0297

《老子》57_09_校笺_02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57_09_校笺_02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‘人自化’,各本‘人’作‘而民’,下三句亦然。”
02911

《老子》80_01_校笺_04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80_01_校笺_04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小國寡民,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也’,古本。老子前言治大國莅天下之式;而此言小國者,谓王者有道,则國不在大,民不在多,诚能无欲无为,则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也。”
02911

《老子》38_03_校笺_04_焦竑

<p>《老子》38_03_校笺_04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上德无為而无以為’,古本作‘上德无為而无不為’。”
02911

《老子》38_07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38_07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四句,帛书甲本衍“失道矣”三字;“失義而后禮”句,“失”和“后禮”三字损掩。帛书乙本,“故失道而后德”句同,而“失德而后仁,失仁而后義,失義而后禮”三句中的“后”,皆作“句”,实...
0296

《老子》38_10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38_10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是以大丈夫居亓厚,而不居亓泊”,乙本作“是以大丈夫居□□□居亓泊”。甲、乙本对照,乙本则缺“亓厚不”三字,句中无“而”字。甲、乙本中的“泊”,为“薄”之假借。亓...
0296

《老子》41_03_校笺_04_毕沅

<p>《老子》41_03_校笺_04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无‘而’字。”
02910

《老子》74_06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74_06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夫代大匠斵’,叶无‘夫’字,司马下有‘者’字。‘希有不傷其手矣’,司马作‘希不自傷其手矣’,五注无‘矣’字。”
02911

《老子》43_05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43_05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希及之矣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叶、清源无‘矣’字。”
0296

《老子》45_述评

<p>《老子》45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任继愈云:“这一章讲的是辩证法思想。老子认为有些事物表面看来是一种情况,实质上却又是一种情况。表面情况和实际情况有时完全相反。在政治上不要妄为,只要贯彻了‘无为’原则,才能取得成功...
0299

《老子》30_03_校笺_08_罗振

<p>《老子》30_03_校笺_08_罗振</p>-齐物书舍
罗振云:“景龙、御注、敦煌、景福诸本,均作‘故善者果而已’,广明本作‘善者果而已矣’。”
0296

《老子》12_02_校笺_04_罗运贤

<p>《老子》12_02_校笺_04_罗运贤</p>-齐物书舍
罗运贤云:“《理惑论》、《文选·射雉赋》注引‘田’作‘畋’。”
0297

《老子》21_03_校笺_03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21_03_校笺_03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芴兮芒兮,中有象兮’,王弼、司马公同古本,别本作‘其中有象’。今從古本。”
0299

《老子》72_03_校笺_05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72_03_校笺_05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‘夫惟无猒,是以无猒’,范同此。彭、白、二赵、吴‘惟’字同此,各本作‘唯’。两‘无’字各本作‘不’,是也。上‘猒’字吴、潘作‘狎’,当从之。”
0296
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05_魏源

<p>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05_魏源</p>-齐物书舍
魏源云:“河上作‘夫惟不矜,故天下莫之争’。”水海按:河上公注云:“此言天下贤與不肖,无能與不争者争也。”是河上公本则作“故天下莫能與之争”。魏氏有误明矣。
02910

《老子》51_03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51_03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’,程‘是以’作‘故’,无‘而’字。”
0299

《老子》57_10_校笺_12_宋常星

<p>《老子》57_10_校笺_12_宋常星</p>-齐物书舍
宋常星云:“无事者,不劳民力,不贵难得之货,不纵可欲之情。私念所起谓之欲。樸者,心之浑厚。以无欲修之于己,即以无欲教之于民。”
0297

《老子》20_03_校笺_03_焦竑

<p>《老子》20_03_校笺_03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善’,古本作‘美’。”
0295

《老子》20_05_校笺_13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20_05_校笺_13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顾本成疏:‘莽是眇莽,叹其久远。’是成从诸家作‘莽’。按:罗氏谓‘荒’借为‘充’,是也。其解‘未央’为‘无主’,则非。《广雅·释诂一》:‘央,尽也。’‘未央’即无尽之谊...
02914

《老子》73_05_校笺_07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73_05_校笺_07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易州、磎溪、馆本、六朝残卷、宋河上、潘‘疏’作‘疎’。易州及《后汉书·杜林传》注引‘失’作‘漏’,各本及《文选·华林园诗》注、《临终诗》注引同此(‘失’)。罗卷第五卷止...
02915

《老子》78_06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78_06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同此,唯'謂(简作谓)'假作'胃';乙本'邦'讳作'國(简作国)'。今从甲本。'詢(gòu)',同'詬(简为诟)',张松如、《甲、乙本释文》、复旦本即校为'詬(简为诟)',其义为耻...
0296

《老子》04_02_校笺_09_罗运贤

<p>《老子》04_02_校笺_09_罗运贤</p>-齐物书舍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五九引‘兮’作‘乎’。”
0297

《老子》29_音韵_02_邓廷桢

<p>《老子》29_音韵_02_邓廷桢</p>-齐物书舍
邓廷桢云:“隨、吹、羸、隓為韵,古音皆歌部字也。‘隨’,古音素阿切,《论语》八士之名,‘隨’与‘騧’為韵。‘吹’,古音曲阿切,《诗·箨兮》‘风其吹女’,与‘和’為韵。‘羸’,古音读...
0296

《老子》31_04_校笺_06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31_04_校笺_06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中井履轩说非也。《左传·桓公八年》云:‘楚人尚左;’与《老子》‘君子居則貴左’、‘吉事尚左’之俗相合。又遂州本作‘貴佐’,乃‘左’字之误。又傅、范本‘君子’上有‘是以’...
02911

《老子》33_05_校笺_08_肖天石

<p>《老子》33_05_校笺_08_肖天石</p>-齐物书舍
肖天石云:“知足者,常自足其足,且自足于内,以其有止,故少分即足。不知足者,常求足于外,求足于外则无止,是即能富有天下,亦不能足。”
02914

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同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唐玄宗注本、唐玄宗疏本、李约本、强思齐本、陆希声本、杜光庭本、宋徽宗本、陈象古本、邵若愚本及其他宋人本和元...
02912

《老子》46_音韵_03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46_音韵_03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按:正、糞为韵,更所未详。此章以道、郊为韵。道,幽部,郊,宵部,此幽宵通韵,与四十章笑、道为韵同例。
02911

《老子》48_03_校笺_03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48_03_校笺_03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司马温公与古本有两‘之’字。”
02912

《老子》50_04_校笺_11_水海

<p>《老子》50_04_校笺_11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高说是也。“動皆之死地”之“之”字,意为“适也,趋也”(吴澄注语),作動词用。“動”,“作为也”(吴澄注),实指妄为而動。此句言:过分看重生命,而妄動不顺乎自然,而趋向于死...
02915

《老子》04_05_校笺_11_水海

<p>《老子》04_05_校笺_11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蒋锡昌之说是。朱谦之之说,非也。帛书甲、乙本皆有“之”字。“之”为句中所用语助(见《古书虚字集释》),“其誰之子也”,即“其子誰之也”,意谓它(指道)像似誰呢?老子说:“吾...
029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