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230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20_16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20_16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飂’,力幽反。梁作‘飄’。简文云:敷遥反。河上作‘淵兮’。”
02811
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14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14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‘故致數車无車’,两‘車’字,法京敦乙本上之‘車’作‘與’,下之‘車’作‘譽’,与苏灵芝御注本同。范应元曰:王弼同古本,河上公作‘數車无車’。今案:诸王本作‘輿’,道藏...
02814

《老子》04_02_校笺_11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04_02_校笺_11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臧疏及《后汉书·黄宪传》注引‘兮’作‘乎’。”
0288

《老子》07_02_校笺_06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07_02_校笺_06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‘故能長久’,王氏《萃编》引邢州本与此同,易州石柱及河上、王弼作‘長生’,非也。”
0285

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03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03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萬物歸之而不知主’,王弼、司马公同古本。”水海按:今王本作“萬物歸焉而不為主,可名為大”,前句不同於范氏所见王本。譣王弼注:“萬物皆歸之以生,而力使不知其所由。此不為...
0287

《老子》14_09_校笺_11_成玄英

<p>《老子》14_09_校笺_11_成玄英</p>-齐物书舍
成玄英疏云:“狀貌象形,妙本希夷,故称‘无狀’、‘无物’。迹能生化,故云‘之狀’、‘之象’。”
02815

《老子》21_02_校笺_09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21_02_校笺_09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道藏王本‘惚’作‘忽’。《释文》出‘怳’字,知王本作‘怳’,《头陀寺碑文》注引《老子》作‘怳’,王注亦作‘怳’。《抱朴子·地真篇》引‘老子曰’与河上本同。英伦本与御注同...
0289

《老子》57_02_校笺_04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57_02_校笺_04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奇’,异也。兵以禁乱除暴不得已而用之,不可以为常也。运筹于帷幄之中,决胜于千里之外,以奇异之谋也。然而,以正治國,以奇用兵,不若以大道无事而取天下也。”
0288

《老子》57_05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57_05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两句,帛书甲本前句作“民多利器”,“民”则为“人”字之误,后句同此,唯“昏”作“昬”;乙本前句同甲本,后句损掩“而國家兹”四字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顾欢本、道藏傅...
0286

《老子》13_10_校笺_10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13_10_校笺_10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按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:‘貴以身為天下,焉可以託天下。愛以身為天下,焉可以寄天下矣。’···本文‘可以託···’、‘可以寄···”,河上本有‘於’字者,疑亦校者以《庄子...
02813
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12_宋常星

<p>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12_宋常星</p>-齐物书舍
宋常星云:“大象之道,非世味可比。出之于口,淡乎其无味。然无味之味,其味虽淡,具先天之造化,明太极之本体,亘古亘今,其味不变。人能知此淡中之味,则大象在吾心,道味在吾口。”
02811

《老子》15_12_校笺_06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15_12_校笺_06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‘安以動之徐生’,御注(即易玄本)作‘安以久動之,徐生’。王弼作‘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’。《永乐大典》作‘孰能安以動之徐生’,无‘久’字。”
0288

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12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12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疏云:“老子云,天下人皆謂我道虚无广大,似无所象(像)似。夫唯我道广大,迥超物表,固非凡情探赜所知,故得称大。若其有所象(像)似,如世间法者,则失其所以为大久矣。是微細粗浅之...
02810

《老子》72_01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72_01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則大威至矣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叶并无‘矣’字。”
02814

《老子》74_01_校笺_11_李息斋

<p>《老子》74_01_校笺_11_李息斋</p>-齐物书舍
李息斋云:“此言世之刑法,不足恃以为治也。民不畏死,吾奈何以死惧之?”
02810

《老子》43_今译

<p>《老子》43_今译</p>-齐物书舍
天下最柔弱的东西,(能够)驰骋于天下最坚强的东西里面。不见形象的东西,(能够)入于没有间隙的东西之中。我因此才知道“无为”的益处。施行(对自然、社会规律)不妄言的教育,实行(任其自...
0289

《老子》33_02_校笺_06_河上公

<p>《老子》33_02_校笺_06_河上公</p>-齐物书舍
河上公注云:“人能自知贤与不肖,是为反听无声,内视无形,故为明也。”
0288
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06_毕沅

<p>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06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‘豫’,本又作‘與’,聚珍版弼注‘兮’作‘焉’。陆希声无‘兮’字。张守节《史记正义》引作‘與予冬涉川’。”
02810

《老子》66_04_校笺_09_苏辙

<p>《老子》66_04_校笺_09_苏辙</p>-齐物书舍
苏辙云:“聖人非欲上人、非欲先人也,盖下之、後之,其道不得不上且先耳。”
0285

《老子》80_07_校笺_07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80_07_校笺_07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‘使民至老死不相與往來’,磻溪无‘使’字,‘至’作‘之’,无‘與’字。卷子成疏无‘死’字。陆德明曰:‘一本相下有與字。’检元嘉本及崔向永和中本并无‘與’字。”
02814

《老子》57_03_校笺_13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57_03_校笺_13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俞谓下文别为一章,非是。此言吾何以知天下必以无事为治乎?以此下文知之也。”
02810

《老子》58_02_校笺_03_魏源

<p>《老子》58_02_校笺_03_魏源</p>-齐物书舍
魏源云:“‘其民缺缺’,一本‘缺缺’作‘觖觖’。此并从《淮南子》及王弼。”
02815
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06_毕沅

<p>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06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‘劌’,本作‘穢’,非。”
02813

《老子》16_02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16_02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“旁”,《甲本释文》、《乙本释文》、许抗生和高明则校为“並”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敦煌唐写本S四七七《老子道经河上公章句》、宋刊河上公本、想尔本、顾欢本、景...
0287

《老子》66_01_校笺_12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66_01_校笺_12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《尔雅》云‘水注谿曰谷’。江海所以能為众水所归者,以其善下之而居不争之地也,譬天下之归王者以其谦下而不争也。”
02810

《老子》42_09_校笺_04_王安石

<p>《老子》42_09_校笺_04_王安石</p>-齐物书舍
王安石云:“《字说》曰:屋梁两端,乘实如之。物之强者莫如梁。所谓强梁者,如梁之强。人之强者,死之徒也。子路好勇,‘不得其死’。‘羿善射,奡盪舟,俱不得其死然。’是皆失柔弱之義也。”
0287

《老子》77_05_校笺_07_肖天石

<p>《老子》77_05_校笺_07_肖天石</p>-齐物书舍
肖天石云:“損有餘而補不足,使小大相均,有餘、不足相一。損不足以奉有餘,使高者愈高,下者愈下,贫者愈贫,富者愈富,乃人道之不平等不均衡也。”
02814

《老子》50_05_校笺_03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50_05_校笺_03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‘以其生生之厚,夫惟能无以生為者,则所以修得生也’;《文子·九守篇》‘以其生生之厚,夫惟无以生為者’;皆以‘夫惟能无以生為者’连此句,义亦相属。”
0288
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18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18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景龙碑本‘隳’乃‘隳’之别构。又俞说谓‘載’、‘隳’相对,武内说谓‘培’、‘隳’相对,于说谓‘捷’、‘墮’相对,三说各有所明,谊皆可通,以于说為勝。”
02812

《老子》58_03_校笺_02_焦竑

<p>《老子》58_03_校笺_02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禍兮福所倚,福兮禍所伏’,《韩非子》及古本作‘禍兮福之所倚,福兮禍之所伏’。”
028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