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25_08_校笺_12_王弼
《老子》77_06_校笺_07_罗振玉
《老子》45_06_校笺_04_水海
水海按:若此,“静”义为“清水”(朱说),或谓“冷水”也。炅,即“熱(简作热)”的异体,帛书《老子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《道经》‘或炅或吹’之‘炅’字,乙本亦作‘熱’。炅,从火,日声...
《老子》27_02_校笺_11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《释文》出‘謫’字,作‘謫’亦通。扬雄《方言》三:‘謫,怒也。’郭璞注:‘相责怒。’又夏竦《古文四声韵》卷五‘謫’字引古《老子》作‘’。馆本、遂州本作‘適’。”
《老子》49_01_校笺_04_张舜徽
《老子》28_04_校笺_08_高明
高明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‘知其榮,守其辱’一句在‘知其白,守其黑’之前,同今本语次颠倒。帛书甲本假‘日’為‘榮’,作‘知其日,守其辱’;乙本‘日’字误写成‘白’,作‘知其白,守其辱’...
《老子》29_04_校笺_04_严可均
《老子》04_04_校笺_03_王昶
《老子》31_07_校笺_05_纪昀
《老子》32_01_校笺_02_毕沅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11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《抱朴子·应嘲篇》:‘先生載營抱一’。··《文选·吊魏武文》注引‘抱一能无離乎?’····《抱朴子·至理篇》曰:‘滌除玄覽,守雌抱一,專氣致柔;’盖本此文。····...
《老子》13_08_校笺_03_焦竑
《老子》14_05_校笺_07_朱谦之
《老子》14_音韵_02_朱谦之
《老子》64_13_校笺_02_顾广圻
《老子》64_音韵_05_李赓芸
《老子》66_03_校笺_06_张煦
《老子》19_06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見素抱□□□□□”,损掩“樸”和“少私寡欲”五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作“見素抱樸,少□而寡欲”,损掩一“私”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今前句从乙本,后句从《...
《老子》81_07_校笺_04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赵(孟頫)本作‘人之道’,无‘聖’字。‘人’与‘天’对,文胜;然非老子本谊。”水海按:《老子》所说的“為而不争”,正指“人之道”而言;而“聖人之道”乃為“无為”“不争”...
《老子》24_03_校笺_04_徐梵澄
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09_张煦
《老子》41_11_校笺_05_李翘
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10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夫惟无以生為贵者,是賢於贵生也’,按: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此二句,无上‘贵’字,‘也’作‘焉’。彭无‘夫’字。‘惟’字,范、白、张嗣成、二赵、吴同,各本及《淮南子·道...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10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御注作‘生也’,庆阳、磻溪、楼正同。遂州本‘脆’作‘毳’,盖即‘脆’之或体。又《文选·庐陵王墓下作诗》注引《庄子》逸文‘其生也柔脆者,死者枯槁’。”
《老子》25_07_校笺_01_校勘
此三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曰筮,筮曰□,□□□”,第一句损掩“大”字,第二句损掩“遠(简作远)”字,第三句“遠曰反”全损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其句中“筮”,则為“逝”之假借(二字上古皆...
《老子》78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'□□□□,□勝强',前句损四字,《甲本释文》校补为'故柔勝剛',后句损一字,校补为'弱'。帛书乙本作'水之朕剛也,弱之朕强也','柔'作'水',《乙本释文》校注云:''水',...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19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磻溪、赵写并作‘功成不居’。成疏曰:‘推功于物,不處其德也。’则成作‘不處’,然成玄英《庄子·庚桑楚篇》疏引曰:‘功成弗居’,则所依本又不同。王弼注曰:‘因物而用,功自...
《老子》03_02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罗卷无‘為’字。《北堂书钞》二七引作‘不貴貨,使民不盗’。王弼注曰:‘貴貨过用,贪者竞趣,穿窬探箧,没命而盗。’则《书钞》所引,疑古本也。今王作‘不貴難得之貨,使民...
《老子》29_音韵_03_奚侗
《老子》06_02_校笺_06_宋徽宗
宋徽宗注云:“庄子曰:‘万物有乎生,而莫见其根,有乎出,而莫见其門,而见之者,必圣人已。’故于此名言‘玄牝之門,是謂天地根’。天地者,万物之上下也,物与天地,本无先后,明大道之序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