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244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77_07_校笺_03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77_07_校笺_03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唯有道者’,古本。有道者故能如此。苏曰:‘有道者赡足万物而不辞,既以為人己愈有,既以與人己愈多。非有道者,无以堪此。’”
0375

《老子》26_05_校笺_03_陈景元

<p>《老子》26_05_校笺_03_陈景元</p>-齐物书舍
陈景元云:“古本作‘輕則失本’。···臣而不镇重,則失其身本而亡其职分。”
0425

《老子》78_05_校笺_10_高亨

<p>《老子》78_05_校笺_10_高亨</p>-齐物书舍
高亨云:''聖人云','聖人'上王本原有'是以'二字。严遵本无,今据删。'
0385

《老子》27_03_校笺_05_焦竑

<p>《老子》27_03_校笺_05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善計不用籌策’,古本作‘善數者无籌策’,又‘策’作‘算’。‘籌策’,計數者所用之算,以竹为之。”
0465
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18_水海

<p>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18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“關籥”,通行本作“關鍵”或“關楗”。“關”,關閉門的門門(門栓)。《说文·門部》:“關,以木横持門户也。”《广韵·删韵》引《声类》:“關,所以閉也。”《墨子·备...
0445

《老子》49_07_校笺_03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49_07_校笺_03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聖人之在天下’,严遵、王弼同古本。”水海按:今譣之严遵本和王弼本,皆无“之”字。然王弼注云:“是以聖人之于天下·”王弼本似有“之”字。
0445

《老子》04_04_校笺_11_奚侗

<p>《老子》04_04_校笺_11_奚侗</p>-齐物书舍
奚侗云:“道不可见,故云‘湛’。《说文》:‘湛,没也。’《小尔雅·广诂》:‘没,无也。’道若可见,故云‘似或存’。十四章:‘无状之状,无物之象;’二十一章:‘忽兮怳兮,其中有象;怳...
0435

《老子》31_09_校笺_14_肖天石

<p>《老子》31_09_校笺_14_肖天石</p>-齐物书舍
肖天石云:“恃其兵强器精,而好争戰於天下,是樂殺人矣。天道好还,勝之於此者,必败於彼;得之於此者,必失於彼;樂殺人者,其能免人亦殺之乎?”
0545

《老子》10_07_校笺_04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10_07_校笺_04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按:‘畜’借為育,古书训养之‘畜’,皆育之借也。” 又,河上公注云:“道生万物而畜养之。”
0515

《老子》13_02_校笺_03_彭耜

<p>《老子》13_02_校笺_03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何謂寵辱’,陆、王弼下有‘若驚’二字,简文云:‘寵,得也;辱,失也;若,而也。’”
0325

《老子》34_06_校笺_07_柳存仁

<p>《老子》34_06_校笺_07_柳存仁</p>-齐物书舍
柳存仁云:“‘是以聖人能成其大也’,明祖(明太祖)盖用吴草庐(吴澄)本子也。”
0505

《老子》62_06_校笺_03_毕沅

<p>《老子》62_06_校笺_03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‘不如進此道也’,河上、王弼‘進’上有‘坐’字,无‘也’字。”
0445
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12_洪颐煊

<p>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12_洪颐煊</p>-齐物书舍
洪颐煊云:“‘我獨怕兮其未兆’,河上注:‘我獨怕然安静,未有静欲之形兆也。’按:《说文》:‘怕,无为也,从心,白声。’义即本此。俗本作‘泊’字,非。”
0395

《老子》20_16_校笺_09_毕沅

<p>《老子》20_16_校笺_09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河上作‘漂兮若无所止’,與陆見本不同。”
0355

《老子》21_08_校笺_05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21_08_校笺_05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梁启超曰:‘閲同説。’按:馆本‘衆(简体作众)’作‘終’,‘衆’、‘終’古通。《仪礼·士相见礼》‘衆皆若是’,郑注:‘今文衆为終。’《春秋·僖公十五年》、《左传》‘八月...
0305

《老子》24_01_校笺_04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24_01_校笺_04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跂’,去智切,举踵也。‘跨’,枯化切,越也。立而跂欲高于人也,然岂可久立邪?行而跨欲越于人也,然岂可久行邪?跂也跨也,以譬人之好高争先,所立所行不正,不可以长久也。”
0545

《老子》39_16_校笺_03_彭耜

<p>《老子》39_16_校笺_03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琭琭’,纂微云:‘古作録録如玉。’‘落落’,陆作‘珞’,纂微云:‘古作落落若石。’”
0285

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17_王安石

<p>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17_王安石</p>-齐物书舍
王安石云:“方則易挫,曲以应之,此所以能全也。直則易折,故枉以待之,此所以能直也。”
0475

《老子》77_02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77_02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抑’,於力反。”
0465

《老子》79_03_校笺_16_水海

<p>《老子》79_03_校笺_16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'徹'是周代奴隶制的劳役地租制。据《会笺》云:'鲁之税亩,变徹法而别為一法,故有若请仍用徹也。今曰税亩,则是不复以粟多寡為程(征),而但计亩之多寡為粟之程(征)也,·...盖助徹...
0355

《老子》29_02_校笺_14_徐梵澄

<p>《老子》29_02_校笺_14_徐梵澄</p>-齐物书舍
徐梵澄云:“‘不可執也’一句,真本、古本及甲、乙两本皆无此句,盖后人妄增。”為保持帛书原貌,吾不增此句。“夫天下,神器也”,是一肯定判断句,谓:天下是神聖的器物。“神器”,《周易·...
0265

《老子》51_述评

<p>《老子》51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这一章节集中地讲了“道”生养万物的主旨。 万物的产生和发展,其过程是:第一阶段,它由宇宙本体“道”转化和生成,即所谓“道生之”。第二阶段,它产生后,德又赋予其本性,维持它的存在及繁...
0565

《老子》30_03_校笺_07_张煦

<p>《老子》30_03_校笺_07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苏‘者’作‘有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苏辙本作“者”,而不作“有”。
0305

《老子》54_07_校笺_08_水海

<p>《老子》54_07_校笺_08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许抗生已改初版误说,其著《帛书老子注译与研究》新版已校改为“博”。古棣说不足为据。“普”、“溥”、“博”三字义通。河上公即注云:“人主修道於天下,不言而化,不教而治,下之应...
0505

《老子》09_音韵_06_本章韵读

<p>《老子》09_音韵_06_本章韵读</p>-齐物书舍
本章韵读:已,之部;葆,幽部;之幽合韵;守、咎、道,幽部。
0575
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10_高亨

<p>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10_高亨</p>-齐物书舍
高亨云:“‘示’,疑当训‘赐’。《荀子·赋篇》:‘皇天隆物(王念孙《读书杂志》读隆为降。是也。),以示下民(王念孙云:示本作施,俗言之误。非也。)’,示义與此同。魚脱於淵则死,君失...
0555
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03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03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疏云:“夫人君者,有道则國存,无德则人散。故处大國者,当下流开纳,令天下之人交会而至,则能全其大,故曰下流天下之交。‘天下之交’,迭出前文,所以结下流之义也。”
0465

《老子》64_09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64_09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全损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乙本后句“執(简作执)”下无“之”字,“应与上句‘為之者敗之’相应”(许抗生语),当有“之”字。复旦本即校补有“之”字。今从《甲本释文》本...
0455

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04_王昶

<p>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04_王昶</p>-齐物书舍
王昶云:“‘其次親之,其次譽之’,开元、至元不重‘其次’二字,下同。”
0405

《老子》17_04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17_04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两句,帛书甲本“安”作“案”;帛书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道藏河上公本首句“信”作“有”,“足”后有“焉”,无“安”字,“不信”后有“焉”字,謂“有不足焉,有不信焉”。敦煌唐写本S四...
043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