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78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'□□□□,□勝强',前句损四字,《甲本释文》校补为'故柔勝剛',后句损一字,校补为'弱'。帛书乙本作'水之朕剛也,弱之朕强也','柔'作'水',《乙本释文》校注云:''水',...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19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磻溪、赵写并作‘功成不居’。成疏曰:‘推功于物,不處其德也。’则成作‘不處’,然成玄英《庄子·庚桑楚篇》疏引曰:‘功成弗居’,则所依本又不同。王弼注曰:‘因物而用,功自...
《老子》03_02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罗卷无‘為’字。《北堂书钞》二七引作‘不貴貨,使民不盗’。王弼注曰:‘貴貨过用,贪者竞趣,穿窬探箧,没命而盗。’则《书钞》所引,疑古本也。今王作‘不貴難得之貨,使民...
《老子》29_音韵_03_奚侗
《老子》06_02_校笺_06_宋徽宗
宋徽宗注云:“庄子曰:‘万物有乎生,而莫见其根,有乎出,而莫见其門,而见之者,必圣人已。’故于此名言‘玄牝之門,是謂天地根’。天地者,万物之上下也,物与天地,本无先后,明大道之序,...
《老子》30_05_校笺_06_王昶
《老子》31_06_校笺_02_饶宗颐
《老子》55_01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按语法求之,“之”(指傅本“比”下的)、“也”二字皆可无,而“者”字不可无。这两句是比喻,只能以“含德之厚者(含德深厚的人)”,比喻“赤子”:“含德之厚者”是一个名词性的词...
《老子》32_02_校笺_08_罗振玉
《老子》10_音韵_01_江有诰
《老子》12_02_校笺_06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田獵’,《永乐大典》本作‘畋’,《道藏》本作‘田’。‘田’假借为‘畋’,《说文》段注‘田即畋字’。《易经·师》‘田有禽’;《周礼·田仆》‘以田、以鄙’,注‘獵也’。”
《老子》57_10_校笺_03_毕沅
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02_彭耜
《老子》13_07_校笺_03_罗运贤
《老子》14_07_校笺_03_彭耜
《老子》37_03_校笺_14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欲作者,欲动作有為也。吾者,王侯自称也。言人禀承善教以化,君德无為清静矣,而復欲动作有為者,吾则將以无名之樸而鎮静之,令其清静不欲动作也。”
《老子》61_音韵_01_江有诰
《老子》37_音韵_05_水海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04_薛蕙
薛蕙云:“‘故能敝不新成’,‘故’一作‘是以’,一作‘是以能敝復成’。‘敝’,缺者。至人之所贵新成者,世俗之所贵,惟不欲盈,故能守其敝缺,而不愿為新成也。”
《老子》63_07_校笺_04_王昶
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13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‘太上,下知有之’,帛书甲本及河上、王、傅、范与诸唐本皆如此。邓锜《道德真经三解》、吴澄《道德真经注》‘下’作‘不’,王夫之《老子衍》从之。···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、《...
《老子》17_05_校笺_10_张煦
《老子》19_01_校笺_11_高亨
高亨云:“按:《老子》书称‘聖人’者凡三十许处,皆视為至高之人而无诋訾之语,此乃云‘絶聖’者,非自相矛盾也。《说文》:‘聖,通也。’是此‘聖’字之义。《诗经·凯风》:‘母氏聖善。’...
《老子》80_01_校笺_06_薛蕙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15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《释文》出‘廓’字,云河上本作‘泊’;据此,则王本作‘廓’,可知。注云:‘言我廓然无形之可名。’是其证也。《文选·子虚赋》、《养生论》注两引作‘怕’,皆河上本。今王本作...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