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241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29_01_校笺_05_毕沅

<p>《老子》29_01_校笺_05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无‘者’字。”
0615

《老子》53_05_校笺_06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53_05_校笺_06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按:臧疏‘采’作‘彩’,易州、罗卷、宋河上、张之象作‘綵’。《说文》无‘彩’、‘綵’字。依义当作‘彩’。”
0495

《老子》30_音韵_01_江有诰

<p>《老子》30_音韵_01_江有诰</p>-齐物书舍
本章节江有诰韵读謂:者、下韵(鱼部,者音渚)。還、焉、年韵(元真合韵,還音旋,年叶奴连反)。
0515

《老子》08_01_校笺_05_吴澄

<p>《老子》08_01_校笺_05_吴澄</p>-齐物书舍
吴澄注云:“‘上善’,谓第一等至极之善,有道者之善也。其若水者何也?盖水之善,以其灌溉浣濯,有利萬物之功,而不争處高洁,乃處衆人所惡卑污之地,故幾於有道者之善。‘幾’,近也。‘惡’...
0435

《老子》54_04_校笺_11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54_04_校笺_11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室町本‘有’字上有‘乃’字,无上四‘於’字。严遵本‘其德有餘’句,与河上、柰卷同此。”
0445

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03_彭耜

<p>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03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功成’,陆、王弼‘成’作‘遂’,又作‘成’。”
0515

《老子》10_04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10_04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民’,‘治’,河上本又作‘活’。”水海按:今存诸种河上公本以及河上公注文皆作“治”,无作“活”者。可知陆德明于唐代尚见到一河上公古本作“活”的。
0525

《老子》56_04_校笺_07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56_04_校笺_07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‘紛’,赵、馆本、易州作‘忿’,张之象作‘分’。譣弼注曰:‘除争原也;’河上注曰:‘紛,结恨不休者;’成疏曰:‘释恚怒也。’是王、河上、成皆作‘忿’。”
0385
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10_高亨

<p>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10_高亨</p>-齐物书舍
高亨云:“‘示’,疑当训‘赐’。《荀子·赋篇》:‘皇天隆物(王念孙《读书杂志》读隆为降。是也。),以示下民(王念孙云:示本作施,俗言之误。非也。)’,示义與此同。魚脱於淵则死,君失...
0505
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03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03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疏云:“夫人君者,有道则國存,无德则人散。故处大國者,当下流开纳,令天下之人交会而至,则能全其大,故曰下流天下之交。‘天下之交’,迭出前文,所以结下流之义也。”
0435

《老子》64_09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64_09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全损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乙本后句“執(简作执)”下无“之”字,“应与上句‘為之者敗之’相应”(许抗生语),当有“之”字。复旦本即校补有“之”字。今从《甲本释文》本...
0445

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04_王昶

<p>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04_王昶</p>-齐物书舍
王昶云:“‘其次親之,其次譽之’,开元、至元不重‘其次’二字,下同。”
0395

《老子》17_04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17_04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两句,帛书甲本“安”作“案”;帛书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道藏河上公本首句“信”作“有”,“足”后有“焉”,无“安”字,“不信”后有“焉”字,謂“有不足焉,有不信焉”。敦煌唐写本S四...
0415

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05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05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御注、王弼作‘如春登臺’,河上作‘如登春臺’。”水海按:宋刊河上公本、道藏河上公本皆作“如春登臺”。河上公注文云:“春阴阳交通,万物感动,登臺观之,意志淫淫然。”据注文...
0415

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08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08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按:明、吴二本无‘也’字,‘夫’字属下读。”
0285

《老子》38_06_校笺_03_彭耜

<p>《老子》38_06_校笺_03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攘臂而仍之’,陆‘攘’若羊切,‘臂’必寐切,‘仍’作‘扔’。”
04611

《老子》70_述评

<p>《老子》70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此章节是老子慨叹俗世不知其言道理的苦闷自白。 老子所说“五千之言”,大抵主张无为、不争、虚静、柔和、谦下、慈俭等,这些都是本于自然的道理,在素常生活中也易实行而能见功效的。然而世人...
0495

《老子》39_14_校笺_09_宋徽宗

<p>《老子》39_14_校笺_09_宋徽宗</p>-齐物书舍
宋徽宗云:“賤者,貴之所恃以为固;下者,高之所自起。世之人睹其末,而圣人探其本,世之人见其成,而圣人察其微,故常得一也。孤、寡、不穀,名之賤者也,而侯王以為稱,知所本而已。侯王所以...
0535

《老子》24_音韵_03_古棣

<p>《老子》24_音韵_03_古棣</p>-齐物书舍
古棣云:“行、明、章、功、長、行六字押韵,通常‘功’入东部,其余五字皆入阳部。按现在公认的说法叫作东阳合韵。实际上在楚音中‘功’字也入阳部。”
0525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22_陈黻宸

<p>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22_陈黻宸</p>-齐物书舍
陈黻宸云:“听之不闻名曰希。言而曰希,言其可闻欤?言其不可闻欤?此形容不可思议之谓也。夫言者,人之所共闻也。然人人之所共闻,其言必出於勉然而不出於自然。然非人人之所共闻,其言又出于...
0455

《老子》23_音韵_01_江有诰

<p>《老子》23_音韵_01_江有诰</p>-齐物书舍
本章节江有诰韵读谓无韵。陈柱谓:三德、之字韵。高本汉谓:言、然韵。
0405

《老子》43_音韵_04_彭耜

<p>《老子》43_音韵_04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李‘間’去声,言道体混然,曾无間隙。”
0535

《老子》27_02_校笺_09_奚侗

<p>《老子》27_02_校笺_09_奚侗</p>-齐物书舍
奚侗云:“行不言之教,故无瑕謫。瑕,过也,见《诗经·狼跋》‘德音不瑕’毛《传》。謫,责也。见《小尔雅·广雅》。”
0405

《老子》79_02_校笺_07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79_02_校笺_07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'易州、馆本、卷子成疏无'而'字。伦按:'契'当作'契',《说文》曰:'刻木也。'今通用'契'。'
0505

《老子》28_08_校笺_13_吕惠卿

<p>《老子》28_08_校笺_13_吕惠卿</p>-齐物书舍
吕惠卿云:“為天下式,无往而非一,則常德不忒矣。不忒,則不差矣。”
0435

《老子》03_05_校笺_06_水海

<p>《老子》03_05_校笺_06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想尔本作“靈”,当為“虚”字之误,饶宗颐已校改。“虚”、“空”虽可通假,但《老子》原字作“虚”,马叙伦校改為“空”,非是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‘虚其心’,除嗜欲,去煩亂。‘...
0525

《老子》29_02_校笺_04_纪昀

<p>《老子》29_02_校笺_04_纪昀</p>-齐物书舍
纪昀云:“《永乐大典》‘器’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0315

《老子》29_04_校笺_13_高明

<p>《老子》29_04_校笺_13_高明</p>-齐物书舍
高明云:“甲本句首无虚词,而今本句首分别作‘故’、‘夫’或‘凡’等字。乙本句首有两字相叠,似初写一字后又改写,故字迹不清,帛书组以‘○’表示,此当释为‘故’字,甲本遗漏。”
0465

《老子》52_译文

<p>《老子》52_译文</p>-齐物书舍
天下万物都有其本始,把这本始作为天下万物的根源。既得到了万物的根源,又认识了万物的本身;既认识了万物的本身,又持守着万物的根源:终身都不会有危险。堵塞主体产生知欲的感官,关闭主体产...
0305

《老子》32_01_校笺_11_古棣

<p>《老子》32_01_校笺_11_古棣</p>-齐物书舍
古棣云:“余则基本上从高亨句读,而略有变通。劳健以‘名’與‘臣’、‘賓’诸字为韵,而断‘道常无名’为句,但不能成立。(一)此章第一段为疏韵,皆两句一韵,‘臣’、‘賓’、‘均’为韵,...
059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