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30_06_校笺_05_张松如
《老子》07_音韵_05_本章韵读
《老子》53_07_校笺_08_顾炎武
顾炎武云:“‘夸’,古音枯,《老子》‘朝甚除’至‘是謂盗夸’,《说文》:‘夸,从大于声。’又‘湾’、‘刳’、‘絝’字皆从‘夸’得声。杨慎据《韩非子》改《老子》‘盗夸’为‘盗竽’,恐...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02_陆德明
《老子》32_音韵_02_朱谦之
《老子》56_06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上句前应有“故”字。此两句及下四句,是承上文“知道之士”“塞说”、“閉門”、“和光”、“同塵”、“銼鋭”、“解紛”而言,当有“故”也,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景龙本等本有“故”字...
《老子》12_06_校笺_04_张松如
《老子》13_09_校笺_12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此句甲、乙本皆作‘故貴為身於為天下’,其义与《老子》‘以身為大患’不合。通行本作‘故貴以身為天下’,傅奕本、河上公本皆作‘貴以身為天下者’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则作‘貴以...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09_古棣
古棣云:“‘用之不可既’,吴昌莹《经传衍释》:‘既,猶终也。终训为既,则既自可训为终矣。’吴氏从《诗经》、《左传》、《礼记》引七例,此处不备列。训‘既’为‘终’可信。裴学海《古书虚...
《老子》59_03_校笺_02_成玄英
顾本成玄英疏云:“‘天’,自然也。‘式’,法也。‘莫若’犹无过也。言上合天道,下化黎民,元者无过,用无为至(之)法也。叹此无为之法,独能自利,利他。用之治身,则制伏魔试;用之治国,...
《老子》14_07_校笺_04_焦竑
《老子》15_07_校笺_06_严可均
《老子》16_01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“至”、“致”通,但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至”。河上公注:“‘至虚極’,得道之人,捐情去欲,五内清静,至於虚極。”河上公本经文及注文皆作“至”,正与帛书本合。“督”,察视之义。...
《老子》16_09_校笺_01_校勘
此两语,帛书甲本同,《甲本释文》校“”作“妄”;乙本作“芒作,凶”,“”作“芒”,《乙本释文》校“芒”为“妄”。今从帛书甲本。宋刊河上公本作“萎作,凶”,“萎”当为“妄”之误。景龙...
《老子》65_03_校笺_04_毕沅
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15_石田羊一郎
《老子》72_音韵_01_江有诰
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04_马叙伦
《老子》74_06_校笺_05_张煦
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03_毕沅
《老子》26_05_校笺_18_吴澄
《老子》78_07_校笺_03_张煦
《老子》48_01_校笺_06_朱谦之
《老子》03_08_校笺_02_彭耜
《老子》52_02_校笺_07_罗运贤
《老子》31_07_校笺_07_严可均
《老子》08_音韵_10_本章韵读
《老子》54_09_校笺_08_朱谦之
《老子》55_02_校笺_10_古棣
古棣云:“作‘蜂蠆虺蛇’,盖读者注语,后人以为其形象具体而改正文,殊不知这样一改就破坏了诗的格律和整齐美。‘蠆’是蝎子,可说它螫人;虺(毒蛇),则只能说它咬人,不能说它螫人。只作‘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