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21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前句同,后句“朢”作“整”(“朢”的或体);乙本前句同,后句“物”作“沕”。邢玄本“之”后有“於”字,“朢”作“恍”,“物”作“惚”,谓“道之於物,惟恍惟惚”。今诸...
《老子》21_08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“父”作“仪”(為“父”的异体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作“父”;帛书乙本同此句。今从乙本。想尔本、索洞玄本、遂州本、馆本此句作“以閲終甫”。其他诸通行本皆作“以閲衆甫”。
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13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《庄子·天下篇》述老子之道曰:‘人皆求福,己独曲全。曰:苟免于咎。’是‘曲’者,即‘苟免于咎’之谊。盖唯能苟免于咎,方能全身而远祸也。‘曲則全’一语,為古之遗训,而老...
《老子》22_10_校笺_07_马叙伦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7_高明
高明云:“奚、马二氏疑為偶语,谓其上下有脱文者,无非是根据与其相邻的今本第二十四章‘企者不立,跨者不行’之文例,故而产生此疑。岂知今本第二十四章经文原也只有‘企者不立’一句,‘跨者...
《老子》74_05_校笺_13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言不善之人,司殺自殺,人君用势得執殺而便殺之,是代司殺者殺人,不得天理,犹如拙夫代大匠斫木矣。大匠斫木,动合方圆;拙夫代之,必失绳缠,惡得不损其材而傷其手乎?”
《老子》77_04_校笺_10_清世祖
《老子》26_03_校笺_10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《颜氏家训·名实篇》曰:‘惧榮觀之不显,非所以让名也。’似以榮华瞻觀释‘榮觀’,非是。‘榮觀’是‘營衛’之借,此承上行言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曰:‘迁徙往来无常處,以...
《老子》78_03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'御注、高翻作'故柔勝剛,弱勝强';河上、王弼无'故'字,作'弱之勝强,柔之勝剛'。'水海按:道藏河上公本有'故'字,作'故柔勝剛,弱勝强';宋刊河上公本才无'故'字,作'弱之勝强,柔...
《老子》49_08_校笺_03_陈景元
《老子》28_06_校笺_05_罗振玉
《老子》03_02_校笺_07_宋常星
《老子》03_述评
《老子》29_今译
《老子》53_04_校笺_03_张煦
《老子》31_08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若美必樂之,樂之者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程并无‘若美必樂之’句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、程‘樂之者’并作‘而美之者’,司马作‘若美之者’。‘是樂殺人也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...
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08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《考工记》郑注:‘利转者,轂以无有為用也。’此‘无’与‘有’确為二名。蒋谓毕氏误读《考工记》,复据误读者来误读《老子》,而《老子》此‘有’,乃常语耳。这判断似嫌主观,恐...
《老子》57_03_校笺_04_严可均
《老子》58_07_校笺_06_梁启雄
《老子》14_06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敦煌丙本、强思齐本‘皦’作‘皎’,陆希声本、王真本、焦竑本、周如砥本作‘曒’。按:《后汉书·乐恢传》云:‘恢独暾然不污於法。’注云:‘暾,明也,音公乌反。或从白作皎,音...
《老子》59_06_校笺_02_张煦
《老子》14_09_校笺_03_范应元
《老子》60_音韵_03_古棣
《老子》20_01_校笺_10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四十八章:‘為學日益,為道日损。’河上公注:‘學谓政教礼乐之學也。日益者,情欲文饰,日以益多。道谓自然之道也。日损者,情欲文饰,日以消损。’此‘學’与彼‘學’谊同,即...
《老子》81_01_校笺_04_陶鸿庆
陶鸿庆云:“按:俞氏据河上注知经文两‘言’字,皆当作‘者’,与下文一律者也。今按王注云:‘实在质也,本在朴也;’但释‘信’与‘美’之义,而不及‘言’,以其所见本亦作‘者’也。”
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此。今从甲、乙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经训堂刊傅奕本、御注本、邢玄本、景福本、遂州本、楼正本、成玄英本、强思齐本、宋徽宗本、苏辙本、元刻林希逸本、王雱本...
《老子》81_06_校笺_03_焦竑
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04_严可均
《老子》21_05_校笺_10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窈冥,中有精’,楼正、磻溪作‘杳兮冥,其中有精’,傅本作‘幽兮冥兮,其中有精’。按:‘窈’、‘幽’、‘杳’三字音近,可通用。《管子·内业篇》‘精,氣之极也,精也者,氣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