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21_06_校笺_07_王弼
《老子》73_02_校笺_06_朱谦之
《老子》73_05_校笺_03_严可均
《老子》42_音韵_01_江有诰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14_焦竑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18_薛蕙
薛蕙云:“利器者,喻國之威武权势之属。示,观也,猶《春秋传》所云‘观兵黩武’也。剛强者,危亡之道也;柔弱者,安存之道也。有國家者,岂可以强大而自恃乎?···譬國能守柔,则常安,不可...
《老子》20_06_校笺_06_严可均
《老子》20_12_校笺_07_水海
《老子》42_06_校笺_05_焦竑
《老子》43_04_校笺_02_张煦
《老子》25_04_校笺_07_唐玄宗
《老子》77_04_校笺_12_沈一贯
《老子》12_音韵_06_王念孙
《老子》13_09_校笺_06_严可均
《老子》35_04_校笺_11_马叙伦
《老子》14_12_校笺_07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‘古’者,指泰初时期天地未辟以前而言,与後人通常所謂‘古时’不同。天地未辟,一无所有,老子於一章謂之‘无名’,於此章謂之‘古’或‘古始’,其谊一也。‘有’為老子特创名词...
《老子》41_09_校笺_07_纪昀
《老子》25_02_校笺_10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宗兮寞兮’,按:范同此,磻溪‘宗’作‘寂’,各本并作‘寂兮寥兮’,馆本、易州作‘寂漠’,无二‘兮’字。又按二十章‘淡兮其若海,飄兮似无所止’两句,当是此章之文,一本错...
《老子》34_01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道□□□□□□□”,“道”后损掩“氾呵其可左右也”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,唯校“氾”为“汛”,为误,见下;乙本作“道渢呵亓可左右也”,“其”作“亓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...
《老子》57_10_校笺_09_王弼
《老子》14_05_校笺_03_彭耜
《老子》64_05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、乙本全损,《甲、乙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今从《甲、乙本释文》本。敦煌庚本无两“也”字,作“為之於其未有,治之於其未亂”。傅奕本、范应元本“於”作“乎”,无两“也”字,谓“...
《老子》64_10_校笺_05_朱谦之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04_焦竑
《老子》21_09_校笺_13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作為哲人的老子,自我称述说:我怎么知道万事万物的終极原因是什么样子呢?就是根据其显现為道的运动变化的规律性啊!这是由于普遍性寄寓于个别性,个别性体现着普遍性。万事万物,...
《老子》77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二语,帛书甲本作“天下□□,□□□者也”,“天下”之“下”为衍文,下文“故天之道”可证;前语损掩“之道”二字,后句损掩“猶張弓”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前语同此,后句作...
《老子》44_01_校笺_04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身,内也,实也;名,外也,宾也;孰,谁也。世人皆求外丧内,贪名丧实,何者?夫令誉芳名本为身也,身既为名,身死名竟何施?老君愍兹颠倒,故覆云名之與身谁是汝親乎?而汝贪名...
《老子》48_01_校笺_11_陈鼓应
《老子》58_03_校笺_06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《御览》四百五十九《说苑》引《老子》曰:‘得其所利,必虑其所害;乐其所乐,必顾其败。人为善者,天报以福;人为不善者,天报以禍。故曰:禍兮福所倚,福兮禍所伏。’按所引疑系...
《老子》60_05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“交”,皆也(吴澄注)。“焉”,兼词,同“于之”,相当于今语“在他(民人)”。此“焉”字不能少。此二句言:聖人以道临天下不傷人,一切神鬼敛迹,不敢为患傷人,因此天下相安无事...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