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44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28_04_校笺_03_易顺鼎

<p>《老子》28_04_校笺_03_易顺鼎</p>-齐物书舍
易顺鼎云:“此章有后人窜入之语,非尽《老子》原文。《庄子·天下篇》引老聃曰:‘知其雄,守其雌,為天下谿;知其白,守其辱,為天下谷。’此《老子》原文也。盖本以‘雌’对‘雄’,以‘辱’...
05113

《老子》03_03_校笺_12_水海

<p>《老子》03_03_校笺_12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无“民”字之说非也。其一证:张之象刊王弼本有“民”字,且二十七章王弼注云:“不見可欲,则民心不亂。”同“不貴難得之貨,则民不為盗”一样,全引此章经文,唯一“使”字易作“则”...
05112
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18_苏辙

<p>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18_苏辙</p>-齐物书舍
苏辙注云:“圣人知剛强之不足恃,故以柔弱自处。天下之剛强,方相倾相轧,而吾独柔弱以待之。及其大者伤,小者死,而吾以不校坐待其毙,此所以勝也。虽然,圣人岂有意为此以勝物哉?知势之自然...
0519

《老子》62_03_校笺_10_高明

<p>《老子》62_03_校笺_10_高明</p>-齐物书舍
高明云:“今同帛书甲、乙本校勘,甲、乙本均作‘美言可以市,尊行可以贺人’;尤其是甲本,在‘美言可以市’之后,而有一逗。说明自古以来即如此断句,王弼等今本既无也无误;而俞、奚之说非是...
05115

《老子》73_05_校笺_03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73_05_校笺_03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‘疎而不漏’,各本作‘不失’。”
0516

《老子》57_05_校笺_05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57_05_校笺_05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‘民’,当从诸本作‘人’。盖‘天下多忌諱’,‘人多利器’,‘人多伎巧’,‘法令滋彰’四句皆指人主而言,以明有事之不足以治天下也。三十六章‘國之利器,不可示人’,亦指人主...
0518

《老子》68_02_校笺_11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68_02_校笺_11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按:卷子成疏无二‘者’字,下‘善用’句亦无‘者’字。‘争’字,范、彭、寇、白、张嗣成、赵、潘、臧疏同此。各本作‘與’。譣弼注曰:‘不與争也’,是王亦作‘不争’。河上注曰...
05112

《老子》05_音韵_04_古棣

<p>《老子》05_音韵_04_古棣</p>-齐物书舍
古棣云:“‘乎’、‘屈’、‘出’為韵,‘乎’入鱼部,‘屈’、‘出’入物部,两者元音相同,故可协韵。”又云:“‘窮’、‘中’為韵,二字皆入耕部。”水海按:鱼部【a】和物部【kYwet】,两...
0519

《老子》13_09_校笺_06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13_09_校笺_06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‘故貴身於天下’,御注作‘故貴以身為天下’,与王弼本同。河上作‘故貴以身為天下者’。”
05112

《老子》35_04_校笺_11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35_04_校笺_11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范、彭、臧疏、易州、罗卷‘言’字同此。成疏云:‘至道虚寂,其体希夷,所以出言淡然无味;’是成亦作‘言’。”
05115
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08_刘师培

<p>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08_刘师培</p>-齐物书舍
刘师培云:“《韩非子·喻老》云:‘处小弱而重自卑,謂損弱勝强也。’是《老子》古本‘柔’当作‘損’,‘强’上无‘剛’字。‘弱’即小弱,‘損’即自卑,言以自卑及小弱勝强也。其作‘柔弱’...
05113

《老子》14_12_校笺_07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14_12_校笺_07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‘古’者,指泰初时期天地未辟以前而言,与後人通常所謂‘古时’不同。天地未辟,一无所有,老子於一章謂之‘无名’,於此章謂之‘古’或‘古始’,其谊一也。‘有’為老子特创名词...
0517

《老子》15_13_校笺_06_水海

<p>《老子》15_13_校笺_06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葆”,通“保”。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“葆,假借為保。”此二字上古皆为帮纽幽部,為同音假借。当从河上公本、想尔本、王弼本作“保”。“保”,有守、持之义。玄应《一切经音义》...
05115

《老子》66_05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66_05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是以聖人處上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叶并无‘聖人’字,邵‘以’作‘故’。”
05111

《老子》24_音韵_01_江有诰

<p>《老子》24_音韵_01_江有诰</p>-齐物书舍
本章节江有诰韵读谓:行、明、彰、功、長、行韵(阳、东通韵,功叶音光),惡、處韵(鱼部,處,去声)。
0519

《老子》41_07_校笺_05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41_07_校笺_05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各本作‘谷’,‘俗’之省也。言高上之德,反如流俗,即和光同尘之义。”
0517

《老子》25_02_校笺_10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25_02_校笺_10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‘宗兮寞兮’,按:范同此,磻溪‘宗’作‘寂’,各本并作‘寂兮寥兮’,馆本、易州作‘寂漠’,无二‘兮’字。又按二十章‘淡兮其若海,飄兮似无所止’两句,当是此章之文,一本错...
05111

《老子》03_07_校笺_08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03_07_校笺_08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罗卷、易州及孙盛《老子疑问反讯》引并无‘夫’字。罗卷‘不敢’下有‘不’字。磻溪、白、赵写及《治要》引‘為’下并有‘也’字。”又云:“罗卷无‘為无為’三字。观王弼注‘使夫...
0516

《老子》52_02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52_02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懸得亓母,以知亓□”,“既”作“愍”,当为“既”的假借字,《甲本释文》即校为“既”;后句损掩一“子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敦煌唐写本S...
05111

《老子》57_10_校笺_09_王弼

<p>《老子》57_10_校笺_09_王弼</p>-齐物书舍
王弼注云:“上之所欲,民从之速也。我之所欲唯无欲,而民亦无欲而自樸也。此四者,崇本以息末也。”
05115

《老子》21_09_校笺_13_张松如

<p>《老子》21_09_校笺_13_张松如</p>-齐物书舍
张松如云:“作為哲人的老子,自我称述说:我怎么知道万事万物的終极原因是什么样子呢?就是根据其显现為道的运动变化的规律性啊!这是由于普遍性寄寓于个别性,个别性体现着普遍性。万事万物,...
05110

《老子》13_02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13_02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何謂寵辱若驚’,河上本无‘若驚’二字。”
05112

《老子》59_01_校笺_16_水海

<p>《老子》59_01_校笺_16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《韩非子·解老》等谓“治人事天”皆就人一身而言,以适动静、省思虑为“治人”,不极聪明,不尽智识为“事天”;高诱等人把治身养生释为“事天”,把治国治民解为“治人”;河上公、成...
05110

《老子》35_今译

<p>《老子》35_今译</p>-齐物书舍
(圣人)执守大“道”,天下人民都来归往他。天下人民归往他,并且不伤害他,于是天下和平安泰。动听的音乐与味美的食物(颇能诱人,但)享用过度,就会令人止步。然而,大“道”(却不像这样)...
05112

《老子》64_10_校笺_05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64_10_校笺_05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柰卷与敦煌壬本同。严遵‘是以’作‘故’,下二‘故’字作‘則’。又,景龙碑本‘’字乃‘執’字之别构。”
05110

《老子》70_03_校笺_07_水海

<p>《老子》70_03_校笺_07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老子言论的主旨即宣传自然无为之道。吕吉甫说:“无为而自然者,言之宗也。”
05112

《老子》73_音韵_03_邓廷桢

<p>《老子》73_音韵_03_邓廷桢</p>-齐物书舍
邓廷桢云:“殺、活、害为韵。害在祭部,殺、活則祭部之入声。《诗经·蓼莪》五章:烈、发、害为韵。是其证也。”
0518

《老子》08_05_校笺_11_苏辙

<p>《老子》08_05_校笺_11_苏辙</p>-齐物书舍
苏辙注云:“圆必旋,方必折,塞必止,决必流,善信也。”余培林云:“‘信’,诚信的意思。水并不言,但水能照人,功用相同於言。水照人时,美丑妍媸,各如其形,这就是‘信’。有德之人,所说...
0515

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11_宋常星

<p>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11_宋常星</p>-齐物书舍
宋常星云:“因轂之窍空,所以有車之用。人皆知用車,不知車之用,妙在虚中也。是以車之用,虽用于有,而所以用者,实用于无。”
0516

《老子》14_04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14_04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甲、乙本。林志坚本句前有“此”字,“可”下有“以”字,“至计”作“致詰(简作诘)”,謂“此三者不可以致詰”。其他通行本作“此三者不可致詰”。
051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