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40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45_今译

<p>《老子》45_今译</p>-齐物书舍
最完美的犹如缺损一样,(但是)它的作用是不会败竭的。最充盈的犹如空虚一样,(但是)它的作用是没有穷尽的。最正直的犹如弯曲的一样,最灵巧的犹如拙笨的一样,最雄辩的犹如口吃的一样,最赢...
0549

《老子》53_01_校笺_09_古棣

<p>《老子》53_01_校笺_09_古棣</p>-齐物书舍
古棣云:“‘介’字,甲本作‘摞’,其他各本,包括乙本,皆作‘介’。旧注,一说‘介’训小;一说训大。蒋锡昌说:‘《列子·杨朱篇》:无介然之虑者;《释文》:介,微也。顾本成疏:介然,微...
0546

《老子》54_09_校笺_04_罗振玉

<p>《老子》54_09_校笺_04_罗振玉</p>-齐物书舍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御注、敦煌三本均作‘吾何以知天下之然?以此。’”
05411

《老子》58_05_校笺_10_水海

<p>《老子》58_05_校笺_10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张松如说是,但校订“也”为“邪”,非《老子》本字。“也”,“犹邪也”(《经传释词》),邪,即“耶”,为反诘语气词,非“正、邪”之“邪”义。《颜氏家训》谓“北人呼‘邪’为‘也...
05413

《老子》13_10_校笺_06_陶绍学

<p>《老子》13_10_校笺_06_陶绍学</p>-齐物书舍
陶绍学云:“王注:‘无以易其身,故曰貴也;如此,乃可以託天下也。无物可以损其身,故曰愛也;如此,乃可以寄天下也。’是王本亦上句作‘託’,下句作‘寄’。”
0546
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16_宋常星

<p>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16_宋常星</p>-齐物书舍
宋常星云:“若能執大象而用之,其用则不可既矣。大则极于无际,而无不通;细则极于无伦,而无不贯。前乎上古,后乎万世,而无不彻;位天地,育万物,无所不至,无处不有;能用,则如其量之不可...
05415

《老子》64_12_校笺_07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64_12_校笺_07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民之從於世事,為利欲所诱,鲜因其自然,乃生心作意以為之。其始也,未必不謹;其終也,多至於贪肆。故常於其事近乎成而敗之。若能謹終如始,則尚庶幾无敗事矣。”
05412

《老子》65_03_校笺_11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65_03_校笺_11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用智治國,则下亦以智应,惟务穿凿,不循自然,奸诈斯生,上下相贼。世俗之所谓智者,非國之賊而何?”
0546

《老子》22_05_校笺_02_张煦

<p>《老子》22_05_校笺_02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文津阁本‘是’作‘視’。”
05412

《老子》07_04_校笺_12_高亨

<p>《老子》07_04_校笺_12_高亨</p>-齐物书舍
高亨云:“无‘非’、‘邪’二字,是也。‘以其无私,故能成其私’,文意贯达,若增‘非’、‘邪’二字,则语气折阂矣。‘以其无私,故能成其私’,与‘以其不自生,故能長生,’句法一律,若增...
0546
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14_水海

<p>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14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诸本文字参差不一,但大都以“天下之交”句,在“天下之牝”句前,则语义不贯也。帛书本则以“天下之牝”句,在“天下之交”句前,于义较勝。此二句仍为上句“大邦者下流也”的生发,为...
05415

《老子》16_述评

<p>《老子》16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此一章节,老子提出了“至虚”、“守静”、“归根”、“复命”、“知常”五个命题。 在老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中,“虚”即“无”,“虚无”是“道”的本体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。老子贵“虚”,司马...
0547
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廓’,苦郭反,河上本作‘怕’,普白反。”
05412

《老子》39_13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39_13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“謂(简作谓)”借为“胃”(上古二字皆为匣纽物部),“胃”后损缺一字,帛书《老子甲本释文》校补为“曰”;“穀”,简作“橐”。帛书乙本同此句,唯“謂(简作谓)”借作“胃...
0546

《老子》77_04_校笺_04_毕沅

<p>《老子》77_04_校笺_04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明皇无‘而’字。”
0549
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03_焦竑

<p>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03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言居上势則以喪禮處之’,一作‘言以喪禮處之’。‘處’,上声。”
0549
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16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16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注云:“王侯守道而在天下,则萬物歸之,譬如川谷之與江海也。盖道者萬物之所宗,江海则川谷之所歸也。苏辙曰:‘江海,水之钟也。川谷,水之分也。道,萬物之宗也。萬物,道之末也。皆水...
0546

《老子》58_04_校笺_08_水海

<p>《老子》58_04_校笺_08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孰知其極”,“其”代禍福相因。“極”,至也。高诱注《淮南子·说林训》“所極一也”,谓“極,至”。王逸注宋玉《九辩》“極明”,谓为“至明”。可知“極”本义为“至”,非为“穷...
0548
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19_张舜徽

<p>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19_张舜徽</p>-齐物书舍
张舜徽云:“此以‘魚’喻君,以‘淵’喻道。意謂魚离於水则死,君离於道则败。因近取譬,以言为人君者,不可须臾與道相失也。”
0549

《老子》20_06_校笺_09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20_06_校笺_09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按《释文》出‘若亨’,则王本作‘若亨’,当据改正。《释文》谓河上公作‘饗’,则陆见河本作‘饗’。按:‘衆人’与‘我’对言,前指俗君,后指圣人也。河上注:‘熙熙,淫放多情...
05414

《老子》67_02_校笺_03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67_02_校笺_03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柰卷无‘夫惟’二字。馆本、卷子成疏无‘似’字。”
05414

《老子》78_06_校笺_11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78_06_校笺_11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''聖人言'绝句。社稷者,古者建邦立國,左社(土神)右稷(谷神)。社者,五土之神也;稷者,祈穀之所也。民以食為天,故有國必先社稷,而王者乃社稷之主也。受國之垢者,謂自行谦下...
05411

《老子》01_03_校笺_07_水海

<p>《老子》01_03_校笺_07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蒋说是,《老子》原本则有“之”、“也”二虚字,景龙本等特删去。“无名”,亦即“无”,则指“道”。蒋锡昌云:“按:天地未辟以前,一无所有,不可思议,亦不可名,故强名之曰‘无名...
0546

《老子》02_04_校笺_10_罗振玉

<p>《老子》02_04_校笺_10_罗振玉</p>-齐物书舍
罗振玉云:“景福本作‘功成不居’。敦煌本作‘成功不處’。”
0547

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05_焦竑

<p>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05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沖’,古本作‘盅’。‘或不盈’,陆本作‘不满’。开元本、苏本‘或’下有‘似’。”又云:“‘沖’,本作‘盅’,器之虚也。”
0548

《老子》08_音韵_07_石田羊一郎

<p>《老子》08_音韵_07_石田羊一郎</p>-齐物书舍
石田羊一郎云:“上文‘居善地’一句原在‘心善淵’上,韵不叶,当移此‘動善時’下。”水海按:“唯韵移句说”不可取。
05310

《老子》09_02_校笺_12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09_02_校笺_12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疏云:“揣,量度也。鋭,铦利也。凡情滞溺,贪求荣利,故揣量前事,铦鋭欲心,鬼瞰人怨,坐招殃咎,故曰不可長保也。”
05313
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10_魏源

<p>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10_魏源</p>-齐物书舍
魏源云:“‘抱一’,傅奕‘抱’作‘’,古今字。”
0537

《老子》62_07_校笺_07_俞樾

<p>《老子》62_07_校笺_07_俞樾</p>-齐物书舍
俞樾云:“‘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’九字为句,乃设为问辞以晓人也。”
0537

《老子》63_音韵_03_本章韵读

<p>《老子》63_音韵_03_本章韵读</p>-齐物书舍
本章韵读:為,歌部;味,物部,歌物合韵;德,职部,物职合韵。易,锡部;细,脂部,锡脂合韵;易,锡部;細,脂部,锡脂合韵。大、大,月部。信,真部;難,元部,真元合韵;難、難,元部。
053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