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62_02_校笺_09_高明
高明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‘善人之也葆’,‘葆’字今本作‘寳’(引者按:或‘實’)。‘葆’从玉,葆省声,乃‘寳’字别构。‘葆’、‘寶’通用,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‘珍寶’,《项羽本纪》...
《老子》63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圖難乎□□□,□□□□□□”,前句损掩“其易也”三字,后句全部损掩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作“□□□□□□,□□乎其細也”,前句全损,后句损掩“為大”二字...
《老子》65_02_校笺_05_马叙伦
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稽’字,范及边韶《老子铭》引同此,各本作‘楷式’。馆本作‘楷式’,无‘也’字。……河上注上二句曰:‘常知智者為贼,不知為福,是治身治國之法式也;’注下二句曰:‘能知治...
《老子》81_04_校笺_03_彭耜
《老子》69_03_校笺_06_陈鼓应
《老子》24_04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此。今从甲、乙本。想尔本、馆本、遂州本“伐”作“饒(简作饶)”,无“者”字,谓“自饒无功”。景龙本、御注本、(唐)李荣本无“者”字,作“自伐无功”。周如砥本“...
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06_张煦
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14_吴澄
吴澄云:“賢,犹勝也。貴生,貴重其生,即生之厚。求生之心重,保养太过,将欲不死而适以易死。至人非不爱生,顺其自然,无所容心,若无以生為者,外其身而身存,賢於重用其心,以貴生而反易死...
《老子》78_06_校笺_06_马叙伦
《老子》32_音韵_05_水海
《老子》58_02_校笺_05_罗运贤
《老子》67_06_校笺_02_焦竑
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07_冯达甫
冯达甫云:“‘誠,全而歸之。’‘誠’字顿。它在回护前文‘聖人執一為天下牧’句,并明结全章主旨。《礼记·中庸》:‘誠者,天之道也;誠之者,人之道也。’朱注:‘誠者,真实无妄之謂,天理...
《老子》76_01_校笺_03_范应元
《老子》42_09_校笺_06_高亨
高亨云:“《庄子·山木篇》:‘从其强梁。’《释文》:‘强梁,多力也。’‘强梁者不得其死’句,见《说苑·敬慎篇》所载《金人铭》。当是古代遗言。故《老子》谓‘人之所教’也。”
《老子》44_03_校笺_09_王弼
《老子》45_05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马叙伦、蒋锡昌、严灵峰等人,擅改经文,实不可取。 又,严遵云:“故阴之至也,地裂而水凝,清风飂冽,霜雪严凝,鱼鳖蛰伏,万物宛拳。当此之时,一处温室,临炉火,重狐貉,袭毳绵,...
《老子》27_11_校笺_07_马叙伦
《老子》49_今译
《老子》07_01_校笺_04_水海
《老子》13_08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强本成疏:‘故我无身,患将安託。’则成作‘我’。按:‘及’、‘若’古通,见《经传释词》。‘及吾无身’,言若吾无身也。四十八章:‘取天下常以无事,及其有事,不足以取天下。...
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07_张煦
《老子》80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有車周无所乘之,有甲兵无所陳□”,前句“舟”,音假为“周”(上古二字皆为章纽幽部),后句“之”字损掩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乙本前句作“又周車无所乘之”,“有”通...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11_王安石
《老子》77_09_校笺_13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末句‘若此其不欲見賢也’,河上、王弼本作‘其不欲見賢’;景龙碑本作‘斯不見賢’;辞义不显,今据帛书乙本补正。不欲見賢,河上公谓‘不欲使人知己之賢,匿功不居荣,畏天損有餘...
《老子》28_08_校笺_09_许抗生
《老子》04_05_校笺_06_张煦
《老子》53_04_校笺_04_武内义雄
《老子》32_06_校笺_11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作‘天’乃字误。宋刊河上本、室町本皆然。毕沅曰:‘河上公作天亦將知止;’知其误已久。广明本‘夫’字稍缺,吴云亦误校为‘天’,云:‘天,傅本作夫,易州本亦作夫。’不知‘天...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