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59_01_校笺_16_水海
水海按:《韩非子·解老》等谓“治人事天”皆就人一身而言,以适动静、省思虑为“治人”,不极聪明,不尽智识为“事天”;高诱等人把治身养生释为“事天”,把治国治民解为“治人”;河上公、成...
《老子》17_述评
《老子》19_04_校笺_12_于省吾
于省吾云:“按:‘為’、‘僞’古通。《尚书·尧典》‘平秩南僞’,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作‘南為’。《礼记·月令》‘毋或作為淫巧’,注‘今《月令》作為诈僞’。‘文’读《荀子·儒效篇》‘取...
《老子》70_03_校笺_07_水海
《老子》73_音韵_03_邓廷桢
《老子》74_03_校笺_04_张煦
《老子》77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、乙本前句“归”,皆作“印”,《甲、乙本释文》校作“抑”,“抑”为后起字,俗字,古字为“归”(见后文)。严遵本“归”作“案”,谓“高者案之,下者舉之”。河上公本、王弼...
《老子》61_08_校笺_05_严可均
《老子》74_01_校笺_06_张煦
《老子》74_04_校笺_02_薛蕙
《老子》02_音韵_06_古棣
《老子》30_07_校笺_04_焦竑
《老子》36_04_校笺_07_东条一堂
东条一堂云:“按《魏策》任章曰:‘《周书》曰:將欲敗之,必姑輔之;將欲取之,必姑與之。’注:王应麟曰:‘《周书》云云者,岂苏秦所谓《周书》、《阴符》者欤?老氏之言出於此。’朱子曰:...
《老子》64_14_校笺_05_严可均
《老子》21_01_校笺_05_魏稼孙
《老子》21_07_校笺_01_校勘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10_高延第
高延第云:“‘至譽无譽’,河上本作‘致数車无車’,王弼本、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作‘致數輿无輿’,各为曲说,与本文谊不相附。陆氏《释文》出‘譽’字,注‘毁譽也’,是原本作‘譽’。由‘譽...
《老子》51_04_校笺_02_罗振玉
《老子》30_02_校笺_10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還’,《释文》‘音旋’,范应元云:‘還,句缘切;经史旋、還通。’按:‘其事好還’,謂兵凶戰危,反自为祸也。”又云:“按:《汉书·严助传》引《老子》‘焉’作‘之’。師古...
《老子》31_04_校笺_04_张煦
《老子》09_03_校笺_07_马叙伦
《老子》13_11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愛以身為天下者,則可以寄天下矣’,古本。一本作‘愛以身為天下,若可託天下’。按:《庄子·在宥篇》:‘故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,莫若无為;无為也,而后安其性命之情。故貴以...
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08_毕沅
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15_水海
水海按:张舜徽说是也。“貴以高”,其“以”,当连词“且”讲。又,帛书本句(连以上四句)的“毋已”,今本皆作“无以”,有的学者仍将“已”写作“以”,不妥。又,蹶,音jué,《释文》读音...
《老子》70_06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’,罗卷同此。各本及《后汉书·赵壹传》注引、《文选·七命》注引无‘而’字。”又云:“‘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’,‘褐’原作‘禍’,讹。”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