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69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56_03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56_03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其光,同亓整”,前句损掩“和”字;后句“其”作“亓”,“麈(简作尘)”假为“整”。乙本作“和亓光,同亓星”,“其”作“亓”,“星”即读为“塵”,今简化为“尘”...
0507

《老子》56_06_校笺_08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56_06_校笺_08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按:强本荣注引经文云:‘故不可得親,不可得疎,不可得利,不可得害,不可得贵,不可得賤。’是荣无六‘而’字。”水海按:荣亦无第二句、第四句、第六句句首的“亦”字。
05012

《老子》65_04_校笺_02_焦竑

<p>《老子》65_04_校笺_02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國之福’下古本有‘也’。”
0507

《老子》39_03_校笺_03_张煦

<p>《老子》39_03_校笺_03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赵(秉文)无‘神得一以靈’一句。”
05012

《老子》42_10_校笺_05_毕沅

<p>《老子》42_10_校笺_05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‘學’,河上、王弼作‘教’。”
05015

《老子》49_06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49_06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德信矣’,篡微、苏、曹并无‘矣’字。司马、五注、达真‘德’并作‘得’。”
0509

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08_许抗生

<p>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08_许抗生</p>-齐物书舍
许抗生云:“按:‘法物’,乙本为‘□物’,河上公本与严遵《道德指归》作‘法物’;傅奕本、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皆作‘法令’。这里的‘法物’或即指法令之类的东西。”
0509

《老子》34_音韵_04_水海

<p>《老子》34_音韵_04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道渢呵其可左右也,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。萬物歸焉而弗為主,則恒无欲也,可名於小。萬物歸焉而弗為主,可名於大。是以聖人之能成大也,以其不為大也,故能成大。”右【xǐwe】、有【x...
05014
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12_古棣

<p>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12_古棣</p>-齐物书舍
古棣云:“‘邦’是故书,作‘國’乃避汉高祖刘邦讳而改。帛书脱‘之’字。无‘之’字,句子不完整,不合语法,非《老子》之旧。‘示人’,各本皆如此;唯帛书本、想尔本作‘視人’。按:‘示’...
0509

《老子》15_03_校笺_04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15_03_校笺_04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夫惟不可测,故强為之容’,古本。惟其善能体道,故其心微妙而與物冥通,渊深而不可測也。··夫惟不可測,故强為善為士之形容,谓下文也。”
0508

《老子》62_04_校笺_04_水海

<p>《老子》62_04_校笺_04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奚”、“何”古通用,皆为疑问代词,用在一种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式中,即“何(奚)···之有”中。在这个句式中,疑问代词“何(奚)”作后面名词的定语,“何(奚)+名词”,作动词...
05013

《老子》69_06_校笺_05_焦竑

<p>《老子》69_06_校笺_05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抗兵相加,哀者勝矣’,古本作‘抗兵相若,則哀者勝矣’。”水海按:焦竑本、傅奕《道德经古本篇》“抗”前皆有“故”字。
0508
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19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19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磻溪、赵写并作‘功成不居’。成疏曰:‘推功于物,不處其德也。’则成作‘不處’,然成玄英《庄子·庚桑楚篇》疏引曰:‘功成弗居’,则所依本又不同。王弼注曰:‘因物而用,功自...
0505

《老子》28_06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28_06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德乃□,□□□□”,前句則脱“恒”字(高明把原文写成“恒德乃〔足】”,有“恒”字,則疏忽矣。),“足”字损掩;后句全损,帛书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同此两句。今...
0506

《老子》03_05_校笺_08_宋常星

<p>《老子》03_05_校笺_08_宋常星</p>-齐物书舍
宋常星云:“虚心者,譬如不自見,不自是,不自伐,不自矜。所以聖人之心,虚靈明妙,荡荡空空,不曾有一物所系。少有纤毫尘垢,即為魔境,便不是虚心之妙矣。实腹者,譬如神清气足,理备道全。...
05014
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03_焦竑

<p>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03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不道’,古本、龙兴观碑次解本并作‘非道’。‘早已’,言不久也。”
0505
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14_张舜徽

<p>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14_张舜徽</p>-齐物书舍
张舜徽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均作‘物壯而老’,‘而’字盖沿上文数句‘而’字致讹,非原文也。‘物壯則老’,有惊惜意,叹盛极必衰也;若云‘物壯而老’,乃万物自然之理,无足异者。此数语结尾,...
0509

《老子》32_07_校笺_05_俞樾

<p>《老子》32_07_校笺_05_俞樾</p>-齐物书舍
俞樾云:“按唐景龙碑无‘可以’二字,是也。王注曰:‘知止所以不殆也;’盖加‘所以’二字以足句,而写着误入正文,故今河上公作‘知之所以不殆’。此作‘可以’者,又‘所以’之误矣。”
05010

《老子》33_03_校笺_04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33_03_校笺_04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易州、罗卷无‘者’字、‘也’字。”
05015

《老子》58_今译

<p>《老子》58_今译</p>-齐物书舍
治理者的政治宽宏,他的民众就敦厚;治理者的政治严苛,他辖境之内的人就狡狤。灾祸是幸福依靠它转化的因素;幸福是灾祸潜伏、转化的根子。谁能知道祸福相因的究竟呢?难道没有转化的规则吗?正...
05015

《老子》14_07_校笺_03_彭耜

<p>《老子》14_07_校笺_03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昧’,暗也,言道在上非明,在下非暗。”
0505
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11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11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成玄英于‘以静為下’句无疏,似成无此句。此文诸本纷异,以谊求之,当仍以王本為长也。‘大國者,下流,天下之交;天下之牝,——牝常以静勝牡——以静為下;’当為一句。言大國者...
05012

《老子》38_04_校笺_02_韩非子

<p>《老子》38_04_校笺_02_韩非子</p>-齐物书舍
《韩非子·解老》云:“仁者,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。其喜人之有福,而恶人之有祸也。生心之所不能已也,非求其报也。故曰:‘上仁為之而无以為也。’”
0509

《老子》34_01_校笺_06_王昶

<p>《老子》34_01_校笺_06_王昶</p>-齐物书舍
王昶云:“至元作‘大道汎兮’。”
0505

《老子》14_08_校笺_05_卢文弨

<p>《老子》14_08_校笺_05_卢文弨</p>-齐物书舍
卢文弨云:“河上当是作‘繩繩’,无‘兮’字,故陆云然,今《释文》少一‘繩’字。”
05014

《老子》62_01_校笺_07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62_01_校笺_07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彭及《后汉书·冯衍传》注引有‘也’字。各本及《文选·皇太子释奠会作诗》注引无‘也’字。”
0508

《老子》15_10_校笺_05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15_10_校笺_05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景(福)本、(景龙)碑本皆‘曠兮’句在‘混兮’句下,與《文子》合,疑《老子》古本如此。‘曠兮’,宽大貌。‘谷’者,取其空虚能容。”
0509

《老子》67_音韵_04_水海

<p>《老子》67_音韵_04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天下皆謂我大,大而不肖,夫唯不肖,故能大。若小,久矣其細也夫。”大【dāt】,定纽、月部;大【dāt】,定纽、月部;二字為韵。肖【sǐau】,心纽、宵部;肖【sǐau】,心纽、宵部...
0506

《老子》74_02_校笺_10_水海

<p>《老子》74_02_校笺_10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张松如说是。吴澄之注,很能说明问题,吴澄说:“‘奇’,不正也。使愚民常有畏死之心,而奇邪為惡者,吾得執而殺之,則人人知畏,孰敢為惡?然虽殺惡人,而人之敢為惡者不止,則是民愚...
0506

《老子》25_07_校笺_02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25_07_校笺_02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‘遠曰返’,河上、王弼作‘反’。”
050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