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62_06_校笺_04_张煦
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11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《文子·自然篇》:‘故太上,下知而有之。’亦作‘下知’。《韩非子》‘智’字当读‘知’,观其下文‘此言太上之下,民无说也’一语,可证。刘氏读‘知’为‘智’,非是。马氏一则...
《老子》64_15_校笺_02_焦竑
《老子》80_01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小國寡民,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也’,古本。老子前言治大國莅天下之式;而此言小國者,谓王者有道,则國不在大,民不在多,诚能无欲无为,则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也。”
《老子》20_03_校笺_13_张舜徽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13_罗运贤
《老子》67_09_校笺_04_焦竑
《老子》69_04_校笺_03_彭耜
《老子》71_03_校笺_06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‘夫唯病病,是以不病。聖人不病,以其病病,是以不病。’按:《御览·疾病部》引作‘聖人不病,以其病病;夫唯病病,是以不病’;较诸本为长,当据改正。盖‘夫唯’之句,常承上句...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07_张煦
《老子》74_06_校笺_02_彭耜
《老子》75_02_校笺_07_高明
高明云:“甲、乙本‘百姓之不治也,以其上之有以為也,是以不治’,世传本多同王本作‘民之難治,以其上之有為,是以難治’。唯严遵与敦煌辛本‘民’字作‘百姓’,与甲、乙本同;严遵本末句亦...
《老子》45_04_校笺_11_吴澄
吴澄云:“以成为成,盈为盈,直为直,巧为巧,辯为辯,小矣。若缺则非成,若冲则非盈,若屈则非直,若拙则非巧,若訥则非辯,乃为成、盈、直、巧、辯之大者也。《老子》一书,皆是此意,大抵相...
《老子》78_06_校笺_11_范应元
范应元云:''聖人言'绝句。社稷者,古者建邦立國,左社(土神)右稷(谷神)。社者,五土之神也;稷者,祈穀之所也。民以食為天,故有國必先社稷,而王者乃社稷之主也。受國之垢者,謂自行谦下...
《老子》28_01_校笺_02_陆德明
《老子》57_03_校笺_09_朱谦之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23_吴澄
吴澄云:“‘歙’,阖也;張,開也。《老子》谓‘反者道之动’,又谓‘玄德深矣遠矣,與物反矣’,故其所为,大概欲與人之所见相反,而使人不可测知。故借此八者相反之四事设譬,而归宿在下文‘...
《老子》66_03_校笺_05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御注、景福、敦煌庚、敦煌辛、敦煌壬诸本均有‘聖人’二字。‘上民’,景龙、御注、敦煌庚、敦煌辛诸本‘民’均作‘人’。‘必以’,御注、敦煌辛本均作‘以其’。下同。”
《老子》20_09_校笺_05_劳健
《老子》38_11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居亓實,不居亓華”。乙本如此,唯“其”作“亓”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所引,两“居”字,皆作“處(简作处)”,句中无“而”字。严遵本、顾欢本、傅奕本、李息斋本、范应元...
《老子》79_02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'古者'契'亦名书券,其性质犹今合同文字。《说文》:'券,契也;'《史记·张耳陈餘列传》注:'券契义同;'并其证。《礼记·曲礼》:'献粟者執右契。'《史记·田敬仲完世家》:'公常執...
《老子》28_01_校笺_13_古棣
古棣云:“作‘谿’為是。《说文》:‘谿,··从谷,奚声。’《尔雅·释水》李注:‘水出于山,入于川,曰谿。’‘谿’字从谷,与山谷有关。余曾目睹鲁南暴雨之后发山水的情状,从山上直泄而下...
《老子》02_音韵_08_本章韵读
《老子》50_01_校笺_04_梁启雄
《老子》05_04_校笺_07_毕沅
《老子》52_05_校笺_01_校勘
此三句,帛书甲本作“啓亓悶,濟亓事,終身□□”,“悶”当为“”的省写;损掩两字为“不棘”。乙本作“啓亓说,齊亓□,□□不棘”,“齊”为“濟”之假借(上古二字皆为脂部),损掩“事終身...
《老子》06_01_校笺_09_洪颐煊
洪颐煊云:“按:《释文》引河上公本作‘浴’,《周易》称‘君子以惩忿窒欲’,孟喜本作‘浴’。‘谷’、‘浴’皆‘欲’之借字。《孟子·尽心下篇》:‘养心莫善于寡欲’,是以欲神不死。《列仙...
《老子》30_04_校笺_04_焦竑
《老子》53_05_校笺_07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綵’,严、范、磻溪、楼正作‘采”。‘綵’与‘采’同,《说文》‘从糸,采声’,《一切经音义》引《尚书》云:‘吕五綵彰施于五色。’《考工记》云:‘五綵备者,谓之繡。’陈景...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