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108页

《老子》64_13_校笺_04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好欲虽微,争尚為之兴;難得之貨虽细,贪盗為之起也。”
04311

《老子》38_09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易州、馆本、磻溪、寇、张之象无‘也’字。《治要》引有‘也’字。”
04111

《老子》68_04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无‘也’字,王弼亦无‘也’字。”水海按:宋刊河上本无“也”字,而道藏河上公本则有“也”字。
03811

《老子》21_01_校笺_10_陈鼓应

陈鼓应云:“‘孔’:甚,大。‘德’:‘道’的显现与作用為‘德’。‘容’:动作,样态。王弼说:‘动作從道。’按依高亨的说法,‘容’可以今译為运作。苏辙说:‘道无形也,及其运而為德,则...
03511

《老子》23_05_校笺_04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故從事於道者,同於道’,‘者’下一重出‘道者’二字。‘无為’之谓道。虚无、恬淡、寂漠、无為從事於道者也。‘同於道’,亦如道之长久矣,所谓‘希言自然’者是也。”
04011

《老子》25_01_校笺_08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混然不可得而知,而万物由之以成,故曰‘混成’也。不知其谁之子,故‘先天地生’。”
05111

《老子》25_04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范、张嗣成‘下’字作‘地’。范说是也。上谓‘先天地生’,则此自当作‘為天地母’。成疏曰:‘间化阴阳,安立天地。’则成亦作‘天地’。各本及《理惑论》引同此(傅本作‘天...
02811
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13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下文‘善閉’、‘善結’下,均有‘者’字,由此以推,则‘善行无轍迹’五句,《淮南子》所据本,并有‘者’字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正义引此亦有‘者’...
05311

《老子》50_音韵_03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夫何故也?以其无死地焉。’‘也’、‘地’为韵,‘也’字入之部,‘地’入支部,二者可以谐韵。‘也’、‘地’通常入歌部,但在楚音中不同。”按:据虚字脚的规则(参看王力《诗经...
04511

《老子》29_02_校笺_08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王注:‘万物以自然為性,故可因而不可為也,可通而不可執也。物有常性而造為之,故必敗也。物有往来而執之,故必失矣。’按:据王注观之,则本文‘不可為也’下当有‘不可執也’一...
05211

《老子》51_音韵_01_江有诰
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:畜、育、熟、覆韵(幽部),有、恃、宰韵(之部)。武内义雄谓:有、恃、宰、德韵。
03411

《老子》53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三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帛书本。龙兴观本、法京敦丁本“蕪(芜)”误作“苗”,谓“田甚苗”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及其他诸唐本、诸宋本及诸元明人本等皆同此三句。
04711

《老子》31_10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开元、吕(知常)、苏、葛、赵无‘故’字。”
02711

《老子》58_07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人之迷’,御注、河上、高翻作‘民之’。”
05211

《老子》13_11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据上文“貴為身於為天下,若可以託天下矣”,此处当应作“愛以身於為天下,若可以寄天下矣”,帛书本似于“愛以身”后省一“於”字。明世德堂本《庄子》引文和陈景元本即有“於”字。“...
05211

《老子》14_03_校笺_07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陆、纯、吴、雱、志‘搏’作‘搏”。《说文》:‘搏,索持也;从手,尃声。’段注:‘索持謂摸索而持之。’道绝色相,无状无物,即欲摸索而持之,亦不可得;故曰:‘搏之不得名曰微...
04111

《老子》59_05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高说非是。从“夫唯嗇,是以蚤服”到“莫知其極,可以有國”,是推演而云然。帛书甲本正作“可以有國”,乙本亦作“□囗有國”;《韩非子·解老》也以“有國”与“有身”、“有其國”与...
05211
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故本作“魚不可脱於淵”,《庄子·胠箧篇》和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、《说苑·君道篇》引即同此。唐人避唐高祖李淵之讳多改“淵”为“泉”;但不闻改为“深”者,且“魚不可脱於深...
03611

《老子》65_02_校笺_03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遂二本‘智多’作‘智故’。”水海按:无名氏《道德真经次解》所据龙兴观本作“知故”,与武内义雄所见不同。
04911
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05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沌沌兮’《音辩》云:‘沌’,音囤,不分貌,世本作‘純純’。今从古本。‘沌沌兮混然不分也’。‘俗人皆昭昭’,王弼同古本,世本无‘皆’字。谓俗人皆逐境为明,我獨守道如昧。...
05911
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17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河上注,训‘食’为用,亦有根据。《周易·象》下传:‘井泥不食。’虞注:‘食,用也。’《战国策·卫策》:‘始君之所行於世者,食高丽也。’高注:‘食,用也。’并其证也。母...
04811

《老子》39_01_校笺_02_水海

水海按:训“一”为“元气”说是也。“元气”是由太初混沌的道经过长期发展的产物。“元气”是有名之物,道是无名之物。可见“一”不是“道”。然而它近于“道”。
04011

《老子》21_05_校笺_08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‘幽’作‘窈’,无‘冥’下‘兮’字。”
03911

《老子》21_08_校笺_10_徐梵澄

徐梵澄云:“‘以順衆父’,通行本作‘以閱衆甫’。——‘父’、‘甫’通假。‘衆甫’,王注:‘物之始也。’而‘閲’训‘容’。其义為‘以容万物’。然甲、乙本皆作‘順’。许书‘理也’。其说...
03311
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窪’,乌瓜反,简文:乌麻反,顾云:洿。‘蔽’,必世反。”
04011
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11_奚侗

奚侗云:“‘繟’,《说文》:‘带缓也’,引申有宽缓谊,与下‘恢恢’相应。或作‘默’,或作‘坦’,皆非。”
04411

《老子》40_03_校笺_08_陈鼓应

陈鼓应云:“‘有’,和一章‘有名萬物之母’的‘有’相同。但和二章‘有无相生’及十一章‘有之以为利’的‘有’不同。二章与十一章上的‘有’,是指现象界的具体存在物;而本章的‘有’,是意...
03911

《老子》23_06_校笺_04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按‘德者,同於德’两‘德’字,皆当作‘得’,与下‘失者,同於失’相对。王注:‘得,少也。少則得,故曰得也。行得則与得同体,故曰同於得也。’注义作‘得’可证。‘德’、‘得...
05711

《老子》76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前句同;后句作“其死也植仞賢强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通行本作‘其死也堅强’。‘植’,当即《说文》之‘框(gèn)’,《广雅·释诂》:‘挺、框、终、碎(cuì),竟也...
04011

《老子》44_03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高说是也。今帛书甲本“甚”字前即无“是故”二字。自《韩诗外传》、王弼以来,就衍增二字。可知所益久矣。又,下句已有“故”字,此二句不当重出“是故”,尤可证也。
052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