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127页
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18_任法融

任法融云:“利欲的美色,动聽的音乐,爽口的厚味、香鼻的肴馔,不過只能引人注其耳目,快利口鼻。··唯有纯粹、素朴、清静、无为的自然之道,虽淡而无味,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,但它的功能及作...
0429

《老子》62_05_校笺_09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八年》云:‘既崔氏之臣曰:与我其拱璧,吾献其柩。’杜注:‘崔氏大璧。’《正义》:‘拱,谓合两手也。此璧两手共抱之,故为大璧。’据此,则王注谓为‘拱抱...
0429

《老子》64_14_校笺_08_顾广圻

顾广圻云:“‘學不學,復歸衆人之所過也。’傅本及《德经》无‘歸’字、‘也’字。又,傅本‘復’上有‘以’字,与各本全异。”
0426

《老子》65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无“民”前“夫”字,损掩一“治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如此,今从乙本。《甲、乙本释文》和高明皆校“知”为“智”。而严遵本、傅奕本、范应元本皆作“知”,与帛...
0428

《老子》38_01_校笺_06_王弼

王弼云:“德者,得也。常得而无丧,利而无害,故以德为名焉。何以得德?由乎道也。何以尽德?以无為用。以无為用,则莫不载也。故物,无焉,则无物不经;有焉,则不足以免其生。是以天地虽广,...
04210

《老子》38_09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《韩非子·解老》‘始’,亦作‘首’。”
0429

《老子》70_05_校笺_14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按:河上、王弼均作‘則我者貴’,高亨读‘則’為‘賊’,谓‘賊我者貴’,与‘知我者希’相对成文。非也。帛书甲、乙本并作‘則我贵矣’,与敦煌本合,此乃原文,今从写正。知希則...
04214
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13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景龙本‘雨’下‘不’字泐,当据他本补之。”
04215

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10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夫惟无以生為贵者,是賢於贵生也’,按: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此二句,无上‘贵’字,‘也’作‘焉’。彭无‘夫’字。‘惟’字,范、白、张嗣成、二赵、吴同,各本及《淮南子·道...
0425

《老子》47_02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磻溪作‘不窥牖,見天道’。张之象‘窥’作‘’。罗卷无‘牖’字。‘知’,《文选·思玄赋》注引作‘見’。成疏曰:‘覩自然之道。’是成亦作‘見’。”
04213

《老子》53_06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‘厭’,罗卷作‘饜’,范作‘猒’。‘猒’字是,《说文》曰‘饱也’。”又云:“罗卷‘財’作‘資’,范‘财貨’乙转。成疏云:‘資貨有餘积不散;’则成玄英作‘資貨’。”
04214

《老子》55_05_校笺_16_水海

水海按:范应元、易顺鼎等人之说是也。《老子》故本当作“朘怒”。河上公本作“峻”,其注云:“赤子未知男女之合會而阴作怒者,由精气多之所致也;”其注出“作怒”二字。而成玄英疏云:“峻,...
04210

《老子》20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人之□□,亦不□□□□”,前句损掩“所畏”二字,后句损掩“可以不畏”四字,《甲本释文》皆已校补。乙本同此两句。今从乙本。今通行本前句同此,后句无“亦”字,无“以...
04215

《老子》24_05_校笺_02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《论语义疏》三引李充曰:‘自矜者不莊。’李‘長’作‘莊’,声近而误。”
0425

《老子》41_09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,乙本作“質□□□”,缺损“真如渝”三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今从《乙本释文》。他本“如”皆作“若”。敦煌唐写本P二六三九号、S三九二六号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、司...
0426

《老子》25_02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宗’,古‘寂’字。‘寞’字,王弼与古本同;河上公作‘寥’。《韵略》云:‘寂寞,无声也;寂寥,空也。’按《庄子·天下篇》亦有‘寂漠无形’。‘宗,寞’,言其无声、形也。”
04215

《老子》77_08_校笺_07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敦煌庚本、敦煌辛本、赵至坚本‘功成’作‘成功’。强本成疏引经文云:‘是以聖人為而不恃,成功不處,其不欲示賢尔。’是成经文如此。又荣注引经文云:‘是以聖人為而不恃,成功不...
04215
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镾’,各本皆作‘彌’,应用‘镾’。‘尟’,古鲜字,诸本皆作‘少’。”
04212

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07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(景龙本)‘久不盈’,各本作‘或不盈’。”
04215

《老子》53_07_校笺_07_俞樾

俞樾云:“‘夸’字无义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作‘盗竽’,其解曰:‘竽也者,五声之长者也。故竽先,则钟瑟皆随;竽唱则诸乐皆和。今大奸作则俗之民唱;俗之民唱,则小盗必和。故服文采,带利劍,...
0429

《老子》54_08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磻溪‘邦’作‘國’。”
04211
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居左’,御注、《大典》作‘處左’,下‘居右’亦作‘處右’。御注作‘言以喪禮處之’,易州无此句。”
04212

《老子》31_13_校笺_09_冯达甫

冯达甫云:“兵是不得已而用之,樂殺人者不可以得志。用兵貴右,在以居喪心情待之。”
04212

《老子》57_06_校笺_11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民多技巧,奇物滋起’,河上公古本如此,今河上公本‘技’作‘伎’,乃‘技’的异体。有的传本,‘民’字作‘人’,王弼本亦作‘人’。王注‘民多智慧,则巧伪生’,据注可知王弼本...
04211

《老子》63_述评

这一章节旨在阐发一些辩证法的观点。 《老子》开头提出“为无为,事无事,味无味”的命题。这是从辩证方法论的角度来说明老子何以主张“无为”的。前面已经说过,老子的“无为”并非“不为”,...
0425
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09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邦,甲本作‘邦’,乙本作‘國’。今从甲本。昏亂,甲本作‘亂’,乙本作‘亂’,疑即为‘悶’字,悶为‘閔’之借字。閔即借为‘潣’字。潣,浊也。傅奕本、通行本皆作‘昏亂’。”
04215

《老子》46_05_校笺_07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大’作‘憯’是也。‘憯’与‘甚’通。敦、遂本作‘甚’,傅、范本作‘憯’。范曰:‘憯,音惨,痛也。’”
0429
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16_陈鼓应

陈鼓应云:“老子不重外在经验知识,而重内在直观自省。他认为我们的心智活动如果向外驰求将会使思虑纷杂,精神散乱。一个轻浮躁动的心灵,自然无法明澈地透视外界事物,所以老子说:其出彌遠,...
0429

《老子》01_08_校笺_07_沈一贯

沈一贯云:“凡物远不可见者,其色黝然玄也。大道之妙,非意象形称之可指,深矣,远矣,不可极矣,故名之曰玄。”
04215

《老子》49_06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臧疏引节解曰:‘故道常得其信也。’是节解‘得’字同此,‘矣’作‘也’。然以上句例之,当亦作‘得信矣’。”
04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