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53_05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“服文采”:“服”,穿(衣服),名词用如动词。“文”,线条文错的图形,即所谓“文饰”。此句是对“盗竽”(失道的统治头子)饰伪外华形象的描绘。“带利劍”:“带”,佩带,动词。...
《老子》31_09_校笺_09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夫樂人殺人者’,按:各本无上‘人’字;易州、罗卷并无下‘人’字。焦竑引古本作‘夫樂人之殺人者’,当作‘夫樂殺人者’。‘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’,范、吴同此,臧疏、易州、磻...
《老子》54_述评
这一章老子主要讲的是“以物观物”的直观(直觉)认识事物的方法。 “直观”,被老子称做“观”,指直接观察,即所谓“以物观物”者是也。老子认为,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,主要有三项:一曰直观...
《老子》32_01_校笺_16_冯达甫
冯达甫云:“道是永恒的自然法则,故曰‘常’。道没有任何属性可指,没有任何形式可称,故曰无名。”
《老子》10_08_校笺_03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‘侍’字无义。《文选·东京赋》李善注引作‘為而不持’,‘侍’殆‘持’之误字欤?”
《老子》33_08_校笺_06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‘忘’、‘妄’都讲得通,但都不及‘亡’字义胜,盖‘得正而毙’、‘无怨恶于天下’,意甚平平;‘不忘’,当即不为人所忘,是必生而有之,为而恃之矣,似非老旨。今译‘不亡’为‘...
《老子》57_09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磻溪‘我好静而民自正’句在‘我无事而民自富’句下。馆本无‘而’字,下三句同。《论语义疏》六引李充曰:‘我好静而民自正;’盖本此文。是李时《老子》‘天下’二字作‘民’也...
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06_张煦
张煦云:“吕、林、苏、葛‘稽’作‘楷’。”
《老子》20_06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享’,李‘享’与‘饗’同。陆音烹,今不取。”
《老子》20_14_校笺_06_纪昀
纪昀云:“‘我獨昏昏’,按:‘昏昏’,河上公注本作‘若昏’。”
《老子》38_09_校笺_07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韩非《解老》作‘前識者,道之華也,而愚之首也。’‘前識’二字,严遵本作‘前職’,注‘预设然也’。据注知‘職’为误字。‘愚之始’,傅本‘始’作‘首’,王弼注‘道之華而愚之...
《老子》69_03_校笺_05_奚侗
奚侗云:“有行若无行,故云‘行无行’;无攘臂忿争之状,故云‘攘无臂’。”
《老子》72_04_校笺_10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保养真性,不轻染欲,故自愛也;谦卑静退,先物后己,不自贵也。”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13_高亨
高亨云:“‘柔脆’作‘柔弱’为胜,盖‘柔弱’二字乃本章之主干也。”
《老子》46_03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禍莫大於不知足’,河上本在此句上有‘罪莫大於可欲’一句。”
《老子》26_05_校笺_09_俞樾
俞樾云:“‘輕則失本,躁則失君’,按:河上公本作‘輕則失臣’,注云:‘王者輕淫,則失其臣。’窃谓两本均误。《永乐大典》作‘輕則失根’,当从之。盖此章首云:‘重為輕根,静為躁君’,故...
《老子》02_01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广明三年经幢残石本‘已’字作‘矣’。《论语集解》义疏九引两‘皆’字并作‘以’。”
《老子》03_02_校笺_06_吴澄
吴澄云:“‘貴’謂寳重之。貨之難得者,其利可貴。上之人苟貴之,则民皆欲求其利,而至于為盗矣。”
《老子》31_01_校笺_08_卢文弨
卢文弨云:“佳者,以為嘉美而憙悦之也。刑可為祥,兵不可為佳。佳兵之人,是天下之至不祥人也。下云:‘兵者,不祥之器。’古之所谓兵者,弓矢戟剑之属,是器也。后人因亦名执此器者為兵,《春...
《老子》31_08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樂’,五教反,又音洛。”
《老子》55_02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逢喂地弗螫”,“逢”即“蠭”之省形或音假,“喇”即“蛪”(là)之音借,“地”为“蛇”之假借(上古二字皆为歌部)。《甲本释文》校作“蜂蟹虺蛇弗螫”,并注云:“《广...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04_孙诒让
孙诒让《札迻》云:“按:旧注并以‘天之道’断章,而读‘載營魄抱一’為句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及《群书治要》三十九引‘道’下并有‘也’字,而章句亦同。《楚辞·远游》云‘載營魄而登霞兮’...
《老子》32_02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故本当作“而天下弗敢臣”。因上句谓“樸雖小”,下句意义有转折,所以用转折连词“而”,以與上句的“雖”相应,遂构成转折复句。通行本无“而”字,盖传抄中误遗也。又“弗”...
《老子》56_07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同。帛书乙本作“□□得而害利,□□□得而害”,前句损掩“不可”二字,“利”前“有‘害’字,衍,帛书有钩去的痕迹”(帛书《老子乙本释文》校注);后句损掩“亦不可”三字...
《老子》34_02_校笺_1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(道)生物之功既成,未尝名為己有。”
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05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歸焉’,古本作‘歸之’。‘不為主’,‘為’,一作‘知’。可名於大尔,言不可名大。既云可左可右,所以非大。非大,所以成其大。”
《老子》58_02_校笺_04_张煦
张煦云:“‘詧詧’,吕等作‘察察’。‘缺缺’,林作‘缺’。”
《老子》14_07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易州‘其下’作‘在下’。”
《老子》14_10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,校补为“是謂忽恍”;乙本作“是胃沕望”,“胃”為“謂”之假借,《乙本释文》和高明则校此句為“是謂忽恍”。宋刊河上公本“謂”作“爲(简作为)”...
《老子》60_04_校笺_06_顾广圻
顾广圻云:“傅本及今《德经》‘民’皆作‘人’。按:《韩非子》自作‘民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