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20_宋常星
宋常星云:“‘昭昭’者,聪明外露,谋虑多端之谓也。”
《老子》41_08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损掩;帛书乙本损掩一“媮”字,今据傅奕本、广明本校补。严遵本“廣德”作“盛德”,两“如”字作“若”,“媮”作“偷”,谓“盛德若不足,建德若偷”。吴澄本“廣德”作“廣...
《老子》25_10_校笺_01_校勘
此四句,帛书甲本作“人法地,□法□,天法□,□法□□”,第二句损掩“地”和“天”,第三句损掩“道”,第四句损掩“道”和“自然”,帛书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帛书乙本同此四句。今从乙本。...
《老子》31_07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恬’,嫌反,本或作‘栝’,梁武音脍。‘澹’,徒暂反,本亦作‘惔’,音同;又音谈,字同;河上本作‘恢’,梁武云:‘苦回反;’简文‘恬惔’。”
《老子》42_03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应作“衰”。“衰”是“抱”的古字。(《说文·衣部》:“衰,裹也。从衣,包声。”徐铉注:“今俗作‘抱’,非。”段玉裁注:“《论语》:‘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。’马融释以‘怀...
《老子》77_06_校笺_04_李道纯
李道纯云:“‘孰能以有餘奉天下’,其中加‘不足’二字者,非。”
《老子》35_01_校笺_05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傅、范本‘象’下有‘者’字。御注‘象’作‘’。按‘象’借为‘像’,《易传·系辞》:‘見乃谓之象。’‘大象’即大像也。成玄英疏‘大象犹大道之法象’,是也。”
《老子》20_11_校笺_12_王弼
王弼注云:“衆人无不有怀有志,盈溢胸心,故曰‘皆有餘’也。我獨廓然无为无欲,若遗失之也。”
《老子》44_音韵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身、親、貨、多、亡、病、愛、費、藏、亡、足、辱、止、殆、久,皆句中韵也。”(《毛诗正韵·后序》)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是以偏將軍處左,上將軍處右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并无‘是以’字。‘言居上势則以喪禮處之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并无‘居上势則’四字,程‘势’作‘世’。”
《老子》19_02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絶仁棄义,民復孝慈’,《晋书·李充学箴》引‘民’作‘家’。” 又,河上公注云:“絶仁之见恩惠,棄義之尚华言。‘民復孝慈’,德化淳也。”
《老子》77_06_校笺_05_薛蕙
薛蕙云:“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’,一作‘孰能以有餘奉天下’。”
《老子》01_06_校笺_08_严灵峰
严灵峰云:“‘恒有欲也,以觀其所噭。’‘嗷’字,《说文》:‘吼也,从口,敫声。’尤不可通,吼声可用耳‘听’,安可以目‘觀’之乎?足证此为误字无疑。”(《马王堆帛书老子试探》)高明驳...
《老子》07_02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天地所以能長且久’,(龙兴观)碑本无‘且’字。‘故能長生’,(龙兴观)碑本作‘長久’。”
《老子》36_02_校笺_08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欲令歸道柔弱,必先极其强大,然后示之以雌柔。”
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11_劳健
劳健云:“按:《吕览·侈乐篇》:‘若冰之于炎日,反以自兵’,高诱注:‘兵,灾也。’‘木强則兵’,‘兵’字义亦当如是。木之摧折与自焚,皆可谓之兵也。王弼注‘兵强則不勝’云:‘物之所恶...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12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强本成疏引经文云:‘謂之非道,非道早已;’是成作‘謂之非道,非道早已’。”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12_高亨
高亨云:“按:‘歙’、‘翕’古通用。《庄子·山木篇》:‘则呼張歙之。’《释文》引司马注:‘歙,敛也。’《荀子·议兵篇》:‘伐張伐翕;’杨注:‘翕,敛也。’‘固’读为‘姑且’之‘姑’...
《老子》73_音韵_05_水海
水海按:“勇於敢者則殺,勇於不敢者則活。知此两者,或利或害。”殺【feǎt】、活【xuǎt】、害【xāt】为韵,三字皆入月部【at】。奚侗“殺”、“活”为韵,未及“害”字,則疏漏之。“天之所...
《老子》38_11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居亓實,不居亓華”。乙本如此,唯“其”作“亓”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所引,两“居”字,皆作“處(简作处)”,句中无“而”字。严遵本、顾欢本、傅奕本、李息斋本、范应元...
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07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《文子·自然篇》‘无為故能取百川,不求故能得,不行故能至,是以取天下而无事’;即释此章。”
《老子》34_07_校笺_07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終不為大’,河上公句末有‘也’字,王弼作‘以其終不為大’。”水海按:今王本作“以其終不自為大”。又,今见河上公本“終不為大”后并无“也”字。
《老子》15_11_校笺_12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范谓‘而’字王弼同古本,则王本脱‘而’字。王注‘晦以理物则得明’一句,恐系预為下文‘濁以静物’二句作解,未必《老子》经有此一句。盖因此二句经文,纯用比喻,故王弼先加一句...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14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柰卷、室町、顾欢作‘害’,遂州、磻溪、楼正及武内敦本作‘穢’,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此,乾道本作‘穢’,道藏本作‘劌’。顾广圻云:‘藏本乃以他本《老子》改耳,《韩非子》...
《老子》21_09_校笺_06_吴云
吴云云:“‘吾何以知’,傅本作‘奚以知’。”
《老子》45_06_校笺_04_水海
水海按:若此,“静”义为“清水”(朱说),或谓“冷水”也。炅,即“熱(简作热)”的异体,帛书《老子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《道经》‘或炅或吹’之‘炅’字,乙本亦作‘熱’。炅,从火,日声...
《老子》16_08_校笺_04_水海
水海按:通行本删去经文“妄”字欠妥,当补。高说是。然帛书甲本作“”,而不作“妄”。“”(máng),同茫,暗昧,引申为茫然无知、昏昧无知。乙本作“芒”,则为“茫”的古字。《庄子·盗跖...
《老子》80_述评
这一段著名的文字,就是老子的理想国,即古人所谓“言其所志”(苏辙)也。 就这段文字来说,老子的政治理想,其内容有五点:一、国家是富裕的。这样的国家,人民有车舆、舟船,有十百人之器,...
《老子》42_02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有一即有二,有二即有三,有三即有萬,至是巧历不能得其穷焉。老子一、二、三,只是以三数字表示道生萬物,愈生愈多之义。如必以一、二、三为天地人;或以一为太极,二为天地,三为...
《老子》77_05_校笺_05_王卡
王卡云:“‘人之道’,敦煌唐写本S三九二六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无‘之’字。” 又,河上公注云:“人道則與天道反,世俗之人損贫以奉富,夺弱以益强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