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33_05_校笺_05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知万物皆备于我者,则莫富于此也。”
《老子》68_02_校笺_02_薛蕙
薛蕙云:“‘善勝敵者不争’,一无‘敵’字;‘争’,一作‘與’。”
《老子》09_音韵_06_本章韵读
本章韵读:已,之部;葆,幽部;之幽合韵;守、咎、道,幽部。
《老子》33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二语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者,有力也”,损掩“勝人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,乙本“勝(简作胜)”假作“朕”(“勝”为蒸部,“朕”为侵部,蒸部和侵部元音相同,而可通转合韵,故二字为叠...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全损,帛书乙本同,惟“廉”假借为“兼”(上古二字皆为谈部)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为“廉”,今从《乙本释文》。河上公本、王羲之本、景龙本、顾欢本、敦煌庚本、景福本、葛玄序...
《老子》08_04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善人’,各本作‘善仁’,古字通。”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母’,如字。”
《老子》27_12_校笺_09_冯达甫
冯达甫云:“‘要妙’,深远微妙,即是因顺自然的深远微妙之理。聖人行事,无棄人,无棄物。以善人為師,不善人為資,则‘人之不善,何棄之有’?而貴師愛資之方,正在于顺乎自然,依乎天理。因...
《老子》07_02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天地所以能長且久’,(龙兴观)碑本无‘且’字。‘故能長生’,(龙兴观)碑本作‘長久’。”
《老子》33_02_校笺_02_石田羊一郎
石田羊一郎云:“‘知’字上当有‘有’字。”水海按:此说非也,纯属妄加。
《老子》65_06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“謂(简作谓)”假借为“胃”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为“謂(简作谓)”,其他文字同此;帛书乙本“謂”亦假为“胃”,“此”作“是”,义通。今从《甲本释文》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...
《老子》68_04_校笺_10_高明
高明云:“马氏(指马其昶)所謂‘古之極’中之‘古之’二字,乃為下章‘用兵有言’之前文而窜于此者。按今本旧读,则曰‘是謂配天古之極’。俞、马二氏初创此说,曾得到奚侗、马叙伦、高亨、朱...
《老子》22_04_校笺_05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五九引无‘以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49_04_校笺_04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‘德善’、‘德信’,《治要》、《御览》六二四引并无此四字。”
《老子》55_06_校笺_09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’,宋河上、柰卷作‘啞’,《一切经音义》八八作‘嚘’,各本作‘嗄’。《庄子·庚桑楚篇》引‘嚘’作‘嗄’。(陆曰:‘本又作嚘,崔作喝’。)寻陆谓‘而声不嗄,当作噫’,是...
《老子》19_05_校笺_07_宋徽宗
宋徽宗云:“故令有所屬,谓見素抱樸,少私寡欲也。”
《老子》67_06_校笺_07_王弼
王弼注云:“夫慈,以陈則勝,以守則固,故能勇也。”
《老子》38_11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居亓實,不居亓華”。乙本如此,唯“其”作“亓”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所引,两“居”字,皆作“處(简作处)”,句中无“而”字。严遵本、顾欢本、傅奕本、李息斋本、范应元...
《老子》30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三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□□□所居,楚朸生之”,损掩“其事好還,師之”六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“棘”作“朸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订为“棘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通行本作‘荆棘生焉...
《老子》38_12_校笺_03_高亨
高亨云:“按三十八章曰:‘是以大丈夫處其厚,不居其薄;處其實,不居其華。故去彼取此。’七十二章曰:‘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,自爱不自贵。故去彼取此。’并于此文(指十二章末句)同例。皆复...
《老子》23_08_校笺_04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‘得之’上并有‘樂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7_03_校笺_07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作‘善計者不用籌策’,王弼无‘者’字。陆希声、吕惠卿‘策’作‘算’。陈象古‘數’作‘計’,‘策’作‘算’。”按:蒋锡昌云:“陈(象古)‘策’作‘筭’。”水海按:河上...
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07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《文子·自然篇》‘无為故能取百川,不求故能得,不行故能至,是以取天下而无事’;即释此章。”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14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范與景福句中有‘兮’、‘其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34_07_校笺_07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終不為大’,河上公句末有‘也’字,王弼作‘以其終不為大’。”水海按:今王本作“以其終不自為大”。又,今见河上公本“終不為大”后并无“也”字。
《老子》14_09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蒋锡昌说是也。苏辙云:“‘狀’,其著也;‘象’,其微也。‘无狀之狀,无象之象’,皆非无也。”吕惠卿云:“象者,疑於有物而非物也;物者,疑於无物而有物也。”此皆工於语言,形容...
《老子》77_06_校笺_07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(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’,)御注、景福、广明、敦煌庚本‘能’下均有‘以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12_古棣
古棣云:“‘是以聖人終日行,不離輜重’,传世各本大都如此。‘終’字,帛书甲本作‘衆’,显然是误书;乙本作‘冬’,当是《老子》故书,上古字少,以‘四时尽’之‘冬’字代‘終’。‘輜重’...
《老子》06_01_校笺_10_徐鼒
徐鼒云:“据河上注训‘谷’为养,则当为‘榖’。《诗经》毛传、郑笺、《广雅·释诂》俱云:‘穀,养也。’盖‘穀’与‘谷’通,音同之假借也。《尚书·尧典》‘宅西曰昧谷’;《周礼·缝人》注...
《老子》30_音韵_03_劳健
劳健云:“《说文》段注:‘矜字古从今,入真部。’考证良确。古阳庚真韵相通谐,此‘矜’字句当在下,盖与上文‘生’字、‘强’字,下文‘强’字为韵也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