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136页

《老子》51_08_校笺_03_水海

水海按:范说是也。“玄”,幽深、奥妙。《说文》云:“玄,幽远也。”《玉篇》云:“玄,胡渊切,幽远也,妙也。”“玄德”即幽深、奥妙之德。古棣谓:“‘玄’训远,取玄祖之‘玄’义,故‘玄...
04610

《老子》07_04_校笺_15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‘无私’者,无为于身也。‘身先’‘身存’,故曰‘能成其私’也。”
04510

《老子》54_音韵_08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拔、脱、絶,月部。身、真,真部。家、餘,鱼部。鄉、長,阳部。邦、丰,东部。下,鱼部;博,铎部,鱼铎通韵。家,鱼部;鄉,阳部,鱼阳通韵。邦,东部;下,鱼部,东鱼合韵。兹,之...
05610

《老子》11_06_校笺_06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‘无’,指壁中虚空者而言。‘當其无,有室之用’,谓當壁中有虚空之处,故可资以出入而有室之用也。”
05310

《老子》12_音韵_01_江有诰

本章节江有诰韵读谓:盲、聾、爽、狂、妨韵(阳、东通韵,盲音芒,聾叶音郎,爽,平声)。腹、目韵(幽部)。
04110

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05_魏稼孙

魏稼孙云:“‘不為主’下‘可名於大’上,御注有‘常无欲,可名於小,萬物歸之不為主’十四字。”
02910
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翕’,敛也,合也,聚也。王弼同古本。”按:范见王弼本作“翕”。
03810

《老子》14_06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无‘一者’二字及两‘之’字。”
05010

《老子》59_05_校笺_09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可以有國’下疑当有‘之母’二字,盖此文原作‘莫知其極,可以有国之母,有國之母,可以長久’,写者误脱二字耳。‘國之母’者道也。五十二章曰:‘天下有始,以为天下母’,‘天下...
04310

《老子》59_音韵_08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嗇、服、德、克、極、國,职部;母、久,之部,之职通韵;道,幽部,之幽合韵。
04210

《老子》61_07_校笺_05_水海

水海按:“兼畜”,即“并畜”,帛书甲、乙本此两语义同。“畜”,畜养,饲养,育养。“兼畜”义谓收抚、收养。“入事”:入,进身;事,服事;此语义谓侍奉。此二句言:大邦没有過分的欲望,就...
04310

《老子》17_04_校笺_15_冯达甫

冯达甫云:“上善之德,其一就是‘言善信’。商鞅变法,首在于立信。孔子说:‘民无信不立。’(《论语·颜渊》)已失信于人,必然人不我信。所以信不足,于是有不信。”
03210

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语,帛书甲本作“若宵,細久矣”,“肖”假作“宵”。帛书乙本作“若宵,久矣亓細也夫”,“肖”假作“宵”,《乙本释文》即校为“肖”。今从《乙本释文》。严遵本作“若肖,久其小矣”。遂...
03910

《老子》68_音韵_02_古棣

古棣云:“帛书最末两句,甲本作‘是謂用人,是謂天,古之極也’,乙本作‘是謂用人,是謂肥(配)天,古之極也’。许抗生从乙本,并谓‘疑传本之力两字為后人增之’。此校误。如依乙本则失韵,...
05010

《老子》39_14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此其以賤為本邪,非乎’,程‘邪’上有‘非’字,无下二字(即无‘非乎’二字)。”
04910

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1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道之明者,微妙幽玄,故如昏昧。道之进者,不与物争,故如退缩。道之夷者,高下随宜,故如不平等也。”
05010

《老子》74_03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殺’作‘煞’,俗。‘殺’字据《一切经音义》卷六引《说文》‘戮也,法也’,二徐本无‘法也’二字,‘殺’之古训不明,遂使惨礉寡恩者,本《老子》而归于刑名矣。”
06810

《老子》48_音韵_01_江有诰
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无韵。江永、姚文田等同其说。
04810

《老子》28_03_校笺_10_詹剑峰

詹剑峰云:“老子认為有道者的修养常保持其纯真,如同婴兒一样,故他说:‘常德不離,復歸於婴兒。’‘含德之厚,比於赤子。’以婴兒作比喻者,因為婴兒的特性是天真的、纯厚的、生机活泼的、不...
04310

《老子》04_03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宋河上作‘紛’,罗卷作‘忿’。成疏曰:‘忿,嗔怒也;’则成亦作‘忿’。各本及《文选·魏都赋》注、《三国名臣序赞》注引并作‘紛’。弼注曰:‘紛解而不劳;’又五十六章注...
05110

《老子》06_03_校笺_09_冯达甫

冯达甫云:“綿綿,謂引气匀、缓、细、长,連綿不止。导引真气到达一定程度时,鼻息微微,若存若无,有似胎儿没有外呼吸,但有旺盛的内呼吸而已。这是人类在高度入静状态下的一种自然本能。綿綿...
03910

《老子》53_04_校笺_11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除’,读为塗。《文选·西都赋》李注引《广雅》:‘塗,污也。’除、塗同声系,古通用。《韩非子·难一》:‘左右请除之;’《淮南子·齐俗训》作‘左右欲塗之’,即其证。”
04010

《老子》09_02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揣而鋭之’,古本作‘而税之’。王弼亦作‘税’。‘長保’,(遂州)碑本作‘長寳’。”
03710

《老子》32_07_校笺_06_胡适

胡适云:“王弼注云:‘始制官长,不可不立名分,以定尊卑,故始制有名也。过此以往,將争锥刀之末,故曰名亦既有,夫亦將知止也。遂任名以号物,则失治之母也,故知止所以不殆也。’细看此注,...
04710

《老子》61_音韵_02_水海

水海按:“大邦者下流也,天下之牝也,天下之交也。”流【lǐeu】和交【keau】為韵,流属幽部,交属宵部,幽部【eu】和宵部【au】主要元音相近、韵尾相同,故可旁转,幽宵合韵,流、交押韵。此...
04010

《老子》15_09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混’與‘渾’同。御注、邢玄、庆阳、磻溪、楼正、室町、河上、顾欢、李道纯、范应元各本均作‘渾’。王念孙《读书杂志》卷九曰:‘混、渾古声同。’”
03710

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12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老子云,天下人皆謂我道虚无广大,似无所象(像)似。夫唯我道广大,迥超物表,固非凡情探赜所知,故得称大。若其有所象(像)似,如世间法者,则失其所以为大久矣。是微細粗浅之...
02910

《老子》39_03_校笺_05_水海

水海按:高说是也。又,马叙伦云:“‘神得一以靈’,殊为中梗,疑‘神’为‘山’讹。‘山’、‘神’古音近也。”马说非是。《老子》书中,“神”这一概念出现数次,如“其神不伤人”、“谷神不...
04410

《老子》24_述评

本章节经文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傅奕本等本,皆列为《道经》之第二十四章。帛书甲、乙本此章节排在第二十一章之后,当是第二十二章。照帛书排列,此章后便是“···不自视,故明;不自见,故章;...
04510
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21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顺則吉、逆則凶,‘不言而善應’也。处下则物自归。垂象而见吉凶,先事而设诚,安而不忘危,未兆而謀之,故曰‘繟然而善謀’也。”
030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