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148页
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12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善閉者无關鍵而不可開’,按:范作‘楗’,宋河上作‘揵’,陆、彭、张嗣成、臧疏作‘楗’。馆本‘閉’作‘閇’,无‘者’字,‘鍵’作‘揵’,无‘而’字。易州‘閉’作‘閇’,...
04412

《老子》43_今译

天下最柔弱的东西,(能够)驰骋于天下最坚强的东西里面。不见形象的东西,(能够)入于没有间隙的东西之中。我因此才知道“无为”的益处。施行(对自然、社会规律)不妄言的教育,实行(任其自...
0289

《老子》80_01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伯’绝句,河上本。”水海按:强思齐本河上公注引经文云:“使民有什伯”,是古河上公本与今河上公本不同。于“伯”字绝句,则与帛书等本殊异。
0548

《老子》19_06_校笺_06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按:‘見’、‘导’谊近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‘踰年历岁,未得一城;’《战国策·赵策》‘得’作‘見’,可证。《说文》:‘导,取也。’‘見素’与‘抱樸’,‘少私’与‘寡欲’,...
0445

《老子》52_译文

天下万物都有其本始,把这本始作为天下万物的根源。既得到了万物的根源,又认识了万物的本身;既认识了万物的本身,又持守着万物的根源:终身都不会有危险。堵塞主体产生知欲的感官,关闭主体产...
0315

《老子》67_今译

天下人都说“我”(道)广大,广大到与任何具体的事物不相类似。正因为与任何具体事物不相类似,所以才能够称为广大。若是与任何具体事物相类似,“我”(道)早就成为细小的东西啦!我经常具有...
03515

《老子》18_音韵_01_江有诰
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无韵。姚文田谓:義、僞韵(十一麻去声)。邓廷桢谓:廢、出亦韵,云:“‘出’,古音读若《易经·鼎·初六》‘鼎颠趾、利出否’之‘出’。‘僞’,古音读若譌,《尧典》‘平秩...
04712

《老子》20_02_校笺_11_甲本释文

帛书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訶’(hē),乙本作‘呵’,通行本作‘阿’。《说文》‘訶,大言而怒也。’‘唯’为应声,‘訶’为责怒之词,二者相对。”
0348

《老子》13_02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何謂寵辱’,陆、王弼下有‘若驚’二字,简文云:‘寵,得也;辱,失也;若,而也。’”
0315

《老子》54_01_校笺_10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建,立也。善以道立身立国者,不可得引而拔之也。善以道抱精神者,终不可拔引解脱也。”
04713

《老子》12_音韵_01_江有诰

本章节江有诰韵读谓:盲、聾、爽、狂、妨韵(阳、东通韵,盲音芒,聾叶音郎,爽,平声)。腹、目韵(幽部)。
03910

《老子》67_09_校笺_10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今世人舍其慈仁,但为勇武也”。
04810

《老子》29_04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故物或行或随’,《音辩》云:‘故,一作凡。’”
04712

《老子》33_04_校笺_07_王雱

王雱云:“力可以勝人,不可以勝己。自勝者,克己从‘道’,能专气者。”
02913

《老子》13_08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同;乙本“梡”作“患”。今从甲本。傅奕本、范应元本“及”作“苟”,“有”前有“吾”字,“梡”作“患”,傅奕本第二句末有“乎”字,謂“苟吾无身,吾有何患乎”,范应元本...
05115

《老子》03_03_校笺_06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《文选·东都赋》注引作‘使心不亂’。《易经·艮卦》孔疏引此文亦无‘民’字。盖唐初避讳,删此字也。古本实有‘民’字,与上两‘使民’一律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此文亦无‘民’...
0316

《老子》77_07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此句非言“天道”,而言“天下(人事)”,故作“唯有道者乎”(感叹句),或作“唯有道者”(陈述句);作“其惟有道者乎”,衍一“其”字;作“其唯道乎”,与老恉不合;作“其惟道者...
0259

《老子》74_音韵_03_水海

水海按:“若民恒且不畏死,奈何以殺愳之也?”死【sǐei】,脂部;之【tǐe】,之部。脂、之為邻韵,可以合韵。上古楚音脂、之读音相近,可相押。顾炎武把脂、之都放在第二部。所以,死、之押...
03611

《老子》39_04_校笺_12_高亨

高亨云:“四十五章曰:‘清静為天下正’,义同。《吕氏春秋·执一篇》:‘执一為天下正。’(高注:‘正,主也。’)《尊师篇》:‘有大势可以為天下正矣。’句法并与《老子》同。”
03415

《老子》53_今译

假使“我”掌握着知识,行走于大道之上,(这样,就)只怕走入邪路。大道虽然很平坦,然而世人却好走邪道。洁修宫室,而田畴一片荒芜,仓廪也十分空虚;(纵然如此,)还穿着锦绣衣服,佩带着锋...
0439

《老子》38_10_校笺_09_文子

《文子·上仁篇》云:“文子问:‘仁義禮何以為薄于道德也?’老子曰:‘為仁者必以哀乐论之,為義者必以取与明之;四海之内哀乐不能徧(遍),竭府库之财货不足以赡万民。故知不如修道而行德,...
03414

《老子》43_05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希及之矣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叶、清源无‘矣’字。”
0286

《老子》35_07_校笺_02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不可聞’,各本并作‘不足聞’。罗卷本、易州本无‘之’字。”
0248
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却走馬以糞’,李‘却’与‘卻’同。朱文公‘糞’下有‘車’字,谓‘以走马载糞車也’。顷在江西见有所谓糞車者,方晓此。”
03413

《老子》38_07_校笺_04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王注:‘不能无為而贵博施,不能博施而贵正直,不能正直而贵饰敬。’河上注:‘道衰而德化生,德衰而仁爱见,仁衰而分義明,義衰则施禮聘行玉帛。’按《韩非子·解老》云:‘道有积...
04713

《老子》08_04_校笺_1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與’为‘舉’初文,取‘與’字当作‘予’。《说文》曰:‘予,推予也。’今亦通用‘與’。后同。”水海按:帛书本正作“予”。
05415
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10_于省吾

于省吾云:“何氏校刊,诸本无下‘其次’二字。纪昀謂《大典》‘侮之’上无‘其次’二字。按作‘其次畏之、侮之’者,是也。上句‘其次親而譽之’,河上本‘而’作‘之’,是也。诸石刊本同。(...
0535

《老子》55_07_校笺_06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帛书甲本无‘知’字,盖原文如此。此承上句‘和之至也’而续申之曰‘和曰常’,谓和柔乃养生治国之常理也。下句即继之以‘知常曰明’,文意自顺。今本‘和曰常’上有‘知’字,乃沿...
04715

《老子》17_04_校笺_10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颜延之《庭诰》文用此文,作‘信不足焉,有不信焉’。”
0398

《老子》22_03_校笺_02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王弼注曰:‘自然之道,亦犹树也。转多转远其根,转少转得其本。多則远其真,故曰惑也。少則得其本,故曰得也。’是王二句乙(逆)转。伦謂《老子》本文当止‘少則得’一句。‘曲...
031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