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159页

《老子》02_音韵_02_顾炎武

顾炎武云:“‘隨’,古音句禾反,《老子》‘音聲相和,前后相隨’(和、隨為韵)。《管子·白心篇》:‘人不倡不和,天不始不隨。’《韩非子·解老》:‘大奸作则小盗隨,大奸唱则小盗和。’‘...
0649

《老子》28_07_校笺_03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白以喻昭昭,黑以喻默默。人虽自知昭昭明达,当復守之以默默,如暗昧无所见。如是則可為天下法式,則其德常在。”水海按:此说甚确。此段意思是:明达事理的聖人,不炫露耀物,而...
0479

《老子》50_05_校笺_04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景福本、傅、范本、室町本‘厚’下有‘也’字。罗振玉曰:‘景龙本厚下有也字;’盖误校。蒋锡昌沿其误而不知。”
0509

《老子》50_09_校笺_05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兕,兽名,犀之雌者,《尔雅》云:‘形似野牛,一角,重千斤;’《淮南子·坠形训》:‘南方之美者,有梁山之犀象焉。’高诱注:‘梁山在会稽,长沙湘南有犀角象牙,皆物之珍也。’...
0389

《老子》08_音韵_01_江有诰
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:淵、信韵(真部,“淵”,一均反,“信”平声)。治、能、尤韵(之部,“能”,奴其反,“尤”,音怡)。姚文田谓:淵、仁、信韵,治、能、時、尤韵。邓廷桢同姚韵,并谓:“...
0429

《老子》54_04_校笺_06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王注:‘修之身,则真;修之家,则有餘;’则王本无‘於’字,‘乃餘’作‘有餘’。当据改正。强本成疏:‘故言有餘··故其德能普;’是成‘乃餘’作‘有餘’,(其)餘‘乃’并...
0559

《老子》59_03_校笺_04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謂之重’,‘重’,直容反。”
0469
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16_想尔注

想尔本注云:“道气微弱,故久在无所不伏。水法道柔弱,故能消穿崖石。道人当法之。”
0539

《老子》37_01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高明、郑良树说是,张舜徽、古棣说非是。据查《道篇》“道恒无名”(通行本第三十二章作“道常无名”)任何传本都无作“无名之樸”的。第三十二章讲侯王守“道”之益,本章节则补充讲掌...
0599

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16_范应元

范应元注云:“太上者,太古君上也。譽称美也。太古在上之君,无为无欲,道化流行,不见其迹,下民各得其所,但知有君而已。”
0399

《老子》65_06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范謂傅、王同古本。今弼注曰:‘能知稽式,是謂玄德。玄德深矣遠矣。’‘能知’三句,全是经文,疑注有脱讹,然王不作‘常知稽式’(张之象如此)。则可证也。··馆本作‘常知楷式...
0379

《老子》81_02_校笺_06_清世祖

清世祖云:“知常则一,不必博通,故‘知者不博’。博者则驰鹜于外,未必知道矣。”
0369

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11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锡昌按:唐强思齐《道德真经玄德纂疏》引河上公本经文作‘如春登臺’,正与宋河上公本合。俞氏谓河上公所据本必作‘春登臺’,是也。易氏谓《魏都赋》注作‘若升春臺’,然胡刻《文...
0569

《老子》67_11_校笺_03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御注本‘且先’二字颠倒。”
0399

《老子》38_02_校笺_06_高亨

高亨云:“下德之人,不求反其本性,而于性外求德,既得性外之德,则坚守勿失,而终失去本性,故曰‘下德不失德,是以无德。’”
0349

《老子》38_08_校笺_08_王弼

王弼注:“夫禮也,所始首于忠信不笃,通简不阳,责备于表,机微争制。夫仁義发于内,為之犹伪,况务外饰而可久乎!故:夫禮者,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。”
0369

《老子》69_05_校笺_07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‘輕敵’,范应元同诸王本作‘輕敵’,六朝写本作‘誙敵’。如按:‘誙’字通作‘詮’,《淮南子·诠言训》注:‘詮,就也。’盖谓往就其敵,先发为主也。‘詮敵’致禍亡寶,正与‘...
0479

《老子》39_09_校笺_09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谷得道用,而能虚受,当须盈满,若矜用盈满,將恐至于枯竭,不能流润也。”
0329

《老子》24_02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易州、馆本无四‘者’字。”
0449

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;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其他诸本,皆同帛书乙本。
0249

《老子》45_07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清静為天下正’,古本‘为’上有‘以’字。”
0289

《老子》78_05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'吕、葛、苏、赵'故'作'是以',吕、葛无'之'、'云'二字。林、苏、赵无'之言'二字。'
0529

《老子》47_01_校笺_11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‘人主者,以天下之目视,以天下之耳听,以天下之智虑,以天下之力争。’盖即‘不出户,知天下’之古义。”
0259

《老子》28_11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故大制不割’,古本作‘大制無割’。‘制’,裁断也;‘割’,分裂也。”
0539

《老子》29_01_校笺_11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方將欲摄取天下苍生而為化生者,必须虚心忘欲。若以有為取之,才欲摄化,而不得之状已彰也。”
0509

《老子》31_07_校笺_09_卢文弨

卢文弨云:“今作‘恬惔’,易州石刻同。《说文》:‘惔,忧也。’非此。‘恢’亦形近而误。”
0259

《老子》11_01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“卅”,悉盍切,音sà(飒),《说文》云:“本,三十〔并〕也,今作卅,直為三十字。”(《广韵》引)帛书作“卅”,当為《老子》原字。輻,車轮中连接車轂和轮圈車辋的直条。古时車...
0279

《老子》56_04_校笺_13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四章王注:‘鋭挫而无损,紛解而不劳;和光而不污其体,同塵而不渝其真;’是明系‘挫其鋭···’四句之注,何得谓无注。又《文选》注乃约引此文,亦不可举以为证也。易说非是...
0299

《老子》58_09_校笺_02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聖人行方正者,欲以率下,不以割截人也。聖人行廉清,欲以化民,不以伤害民也。今则不然,正己以害人也。肆,申也。聖人虽直,曲己从人,不自申也。聖人虽有独见之明,常如暗昧,...
0409

《老子》36_02_校笺_03_魏稼孙

魏稼孙云:“(景龙本)‘故張’、‘故强’、‘固興’、‘固與’,上两句作‘故’,下两句作‘固’。严云:‘必故,各本作必固,下三句皆然;’误。”
047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