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170页

《老子》16_11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公乃王’,龙兴观碑次解本作‘公能生’。”
04314

《老子》13_02_校笺_07_俞樾

俞樾云:“河上公本作‘何謂寵辱?辱為下’。注曰:‘辱為下贱。’疑有夺误。当云:‘何謂寵辱若驚?寵為上,辱為下。’河上公作注时上句未夺,亦必有注,当与‘辱為下贱’对文成义,传写者失上...
02912

《老子》33_01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知人者,智’,古本下有‘也’字,下并同。”
0557
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19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《庄子·肤箧篇》:‘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,斧钺之威弗能禁。···故曰:魚不可脱於淵,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。彼圣人者,天下之利器也,非所以明天下也。’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:‘夫...
0319

《老子》77_05_校笺_0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人之道則不然,損不足以奉有餘’,六朝残卷无‘損’字,‘以’作‘能’。卷子、馆本无‘之’字、‘以’字,成疏但无‘以’字,彭、臧疏‘以’作‘而’。”水海按:臧疏本无“而”...
02915

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3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《文中子·中说·魏相篇》仇璋说‘三有’曰:‘有慈,有儉,有不為天下先’;实即本此,亦无‘敢’字。”
02812

《老子》70_06_校笺_11_高明

高明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经文相同。‘褐’下有‘而’字,今本多同王本脱此字。从经义分析,‘而’字在此作连词,可训‘與’或‘而又’,犹言聖人被褐而又懷玉,特突出‘懷玉’之意,故‘而’字不...
05112

《老子》05_05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多言數窮’,王云:‘理數也。’顾云:‘势也。’”
04115

《老子》51_06_校笺_01_校堪

此节文字,帛书甲本作“道生之,畜之;長之,遂之;亭之,□之;□□,□□”,损掩“毒”和“養之,覆之”五字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亭之□之’,乙本作‘亭之毒之’,王弼、傅奕等同,河...
0337
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怕兮’,‘怕’,古本作‘魄’,龙兴观碑次解本作‘我魄未兆’。‘怕’,古‘泊’字,静也。‘兆’,如龟兆之坼,动之微也。”
0477

《老子》36_04_校笺_13_吕惠卿

吕惠卿云:“於張知歙,於强知弱,於興知废(‘興’、‘廢’当从帛书作‘與’、‘去’),於與知奪,非知几者孰能與於此哉!”
04014

《老子》14_12_校笺_09_高明

高明云:“甲、乙本‘執今之道’,今本皆作‘執古之道’,‘今’、‘古’一字之差,则意义迥然有别。按托古御今是儒家的思想。法家重视现实,反对托古。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:‘卫鞅曰:治世不一...
02813

《老子》31_07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恬淡’,林‘淡’或作‘然’。‘故不美也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程作‘勝而不美’。”
04510

《老子》59_音韵_03_陈第

陈第《屈宋古音义》云:“服音逼,《诗经》、《周易》及秦汉古辞无有不读逼者。”
0455

《老子》27_03_校笺_12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善數者无籌策’,按:范同此(傅奕本),各本‘數’并作‘計’。‘无’字,白同此,各本作‘不用’。‘策’,彭、寇、赵、臧疏、磻溪并作‘算’,馆本作‘笇’。成疏曰:‘何劳算...
0315

《老子》74_06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六朝残卷‘手’下有‘者’字。馆本、卷子成疏‘斵’作‘斲’,无‘者’字,无‘矣’字。惟馆本‘斲’作‘到’。···《文选·豪士赋序》注引无‘者’字,各本及《文子》引有。《豪...
04711

《老子》74_01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六朝残卷无‘常’字。‘如之’作‘柰’。馆本有‘常’字。‘如之何其以死惧之’,各本作‘柰何以死惧之’。”
0519

《老子》15_08_校笺_10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沌,甲本缺字,乙本作‘沌”,想尔本作‘混’,傅奕本、通行本皆作‘敦’。马叙伦说:‘古书混沌或作困敦,或作混敦,皆叠韵连语。敦、混二字一义。’混、敦、沌三字实均為一义。沌...
04814

《老子》11_05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鑿户’,‘鑿’在各反。”
05510

《老子》47_02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老子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依循着“道”(某种规律和法则)在运行着。认识的根本任务和方法就是要通过“直观”(以物观物)、“静观”(沉静观物)、“双观”(正反两面去观物),掌握住...
05610

《老子》53_06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“猒”(yàn)是。《说文》云:“猒,饱也,足也。”《玉篇》云:“猒,於艳、於盐二切,足也,饱也。”段玉裁《说文注》云:“浅人多改‘猒’为‘厭’,‘厭’专行,而‘猒...
03611

《老子》30_04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、葛、苏无‘焉’字。”
03813

《老子》78_02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'苏、葛、吕、林无上'以'字。各本无'也'字。'
03713

《老子》43_音韵_03_邵若愚

邵若愚云:“‘間’,音澗。”
03813

《老子》69_音韵_01_江有诰
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:客、尺韵(鱼部,尺,杵入声),行、兵韵(阳部),臂、敵韵(支部)。江氏并据韵移“執无兵”句于“仍无敵”之上。朱谦之谓:“江说是矣。惟敦、遂二本作‘執无兵,仍无敵’...
05313

《老子》52_06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作“日”為误也。通行本《老子》五十五章云:“知和曰常,知常曰明,益生曰祥,心使气曰强。”文例与此一律,可旁证《老子》原文作“曰”而不作“日”。《韩非子》引、诸王本皆作“曰”...
0459

《老子》16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语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之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今通行本“命”后有“曰”字,无“也”字,皆作“復命曰常”。
04714

《老子》08_04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善仁’,古本作‘善人’。”
0309

《老子》81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者不博,□者不知”,前句损掩“知”字,后句损掩“博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乙本如此,今从乙本。敦煌辛本前“知”作“智”,谓“智者不博,博者不知”。严遵本、顾...
05214

《老子》67_10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六朝残卷‘捨其慈且勇’句,‘捨’字同此;‘捨其儉且廣’句,‘捨’作‘舍’。馆本作‘赦’,无‘其’字。” 又,河上公注云:“舍其儉约,但为奢泰。”
043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