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22_05_校笺_09_宋常星
宋常星云:“聖人不自是者,因物之是而是之,因事之是而是之,因理之是而是之,因道之是而是之,其是之所以然者,合于道,合于德,合于理,合于性,合于天,合于人。”
《老子》42_10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或训“父”為“始”(河上公注),為“本”(成玄英疏),為“父母”之“父”(焦竑注),為“巨”(罗运贤释),為“纲”(张松如解),為“师傅”,皆不失為一家之言。但是,笔者认為...
《老子》44_音韵_01_江有诰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身、親韵(真部),货、多韵(歌部,货平声),亡、病韵(阳部,亡平声,病音旁),愛、费韵(脂部,爱音懿),藏、亡韵(阳部),足、辱韵(侯部),止、殆、久韵(之部)。姚...
《老子》46_05_校笺_11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咎,殃咎也。夫贪冒之雄,欲心增侈,得之不已,而又求之,非道得之,则不旋踵自招殃咎,不亦宜乎?可欲,谓欲而未得,初起贪心,罪轻於禍,不知足者,得而更须,禍重於罪。莫甚於...
《老子》01_音韵_02_水海
水海按:“道,可道也,非恒道也。”道【deu】、道【deu】、道【deu】为韵,入幽部。又,也、也为韵,此为虚字脚,是富韵。“名,可名也,非恒名也。”名【mǐen】、名【mǐen】、名【mǐen】为...
《老子》49_10_校笺_01_校堪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百姓皆屬耳目焉”,“屬”为“注”之假,“屬”后无“其”字;帛书乙本作“□生皆注亓□□□”,句首损缺“百”字,“生”為“姓”之假借,“亓”即“其”,句后损掩“耳目焉...
《老子》28_11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是以大制无割’,各本作‘故大制不割’。”
《老子》29_04_校笺_09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‘故物’以下,皆以相反為义,而文字各本多歧。末句依帛书甲、乙本写正,与范本亦合也。此言事物之转变,有似先而反后者,有似缓而反急者,有似强而反弱者,有似成而反敗者,着意為...
《老子》30_02_校笺_07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各本‘生’下有‘焉’字。此句下各本有‘大軍之後,必有凶年’八字,盖注语羼入正文,此本无。王氏引邢州本无。”
《老子》30_今译
以道辅佐君主,不用兵力逞强于天下。用兵这件事很危险,一定会得到报应。军队驻扎过的地方,必会荆棘丛生。善于用兵的将帅,只要取得胜利就罢了,不用武力逞强。胜利了,而不要骄傲;胜利了,而...
《老子》54_02_校笺_09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王本‘子孫以祭祀不輟’,帛书甲、乙本并作‘不絶’,与《韩非子·解老》合,今据改正。而《韩非子·喻老》所引,又作‘不輟’,二字义通,盖可并行。”
《老子》31_07_校笺_10_张煦
张煦云:“苏作‘恬澹’,各本作‘恬淡’。各本无‘以’字。吕等同御注(‘勝而不美’)。”
《老子》10_07_校笺_01_校勘
此四字,甲、乙本皆如此。今从甲、乙本。李约本无此四字。其他诸本皆同帛书本。
《老子》55_音韵_05_本章韵读
本章韵读:子,之部,螫,铎部,铎之合韵,搏,铎部。固、怒、嗄,鱼部。至、至,质部。常、明、祥、强,阳部。老、道,幽部,已,之部,幽之合韵。
《老子》11_01_校笺_09_冯达甫
冯达甫云:“共,向。《论语·为政篇》:‘為政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众星共之。’朱注:‘共,音拱,亦作拱。共,向也,言众星四面旋绕而归向之也。”
《老子》13_08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强本成疏:‘故我无身,患将安託。’则成作‘我’。按:‘及’、‘若’古通,见《经传释词》。‘及吾无身’,言若吾无身也。四十八章:‘取天下常以无事,及其有事,不足以取天下。...
《老子》36_04_校笺_15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張之’、‘强之’、‘興之’、‘與之’之时(‘興’、‘與’二字当从帛书作‘與’、‘予’),已有‘翕之’、‘弱之’、‘廢之’、‘取之’之机(‘廢’、‘取’当从帛书作‘去’...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17_王安石
王安石注云:“圣人之利器,常隐於微妙,而不可离於樸也。”
《老子》64_07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成’字,古本。凡事从小成大,由近至远。有為者敗其自然,執着者丧其本真,故私欲自无而有,从微至著,去道日远,以召祸亂也。”
《老子》19_01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吕等‘知’作‘智’。”
《老子》19_述评
本章节内容与上一章节内容相承接。上章批判了病态社会,本章就提出了解决病态社会问题的主张。 承上章“知慧出,安有大伪”,本章主张杜绝抛弃这种诈圣伪智奇巧,指出:“圣”、“智”、“巧”...
《老子》67_08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有“為”字是也。帛书甲、乙本皆有“為”字,《韩非子·解老》所引正与帛书本合。又,“成事長”与“成器長”,文异义亦有别,然斟酌之,作“成事長”较为合谊。这里,“成器長”、“成...
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14_高亨
高亨云:“按‘直’字不押韵,‘正’、‘定’不切合文意,均是误字。疑当作‘申’,與下文‘新’為韵。枉,曲屈也;申,伸也。”
《老子》73_音韵_01_江有诰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:殺、活、害韵(祭部,殺音设,活胡厥反,害胡折反)。惡、故韵(鱼部);勝、應韵(蒸部);來、謀韵(之部)。陈柱谓:來、謀、恢、失韵。按:“害”古读割,《释名》:“害...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13_奚侗
奚侗云:“上‘人’字,谓古人,凡古人流传之善言以教我者,我亦以之教人,述而不作也。”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11_王弼
王弼注云:“凡物,輕不能载重,小不能镇大。不行者使行,不动者制动。是以重必為輕根,静必為躁君也。”楼宇烈云:“‘躁’,借為‘趮’,《说文》:‘趮,疾行也。’躁动对静而言。《周易·恒...
《老子》28_11_校笺_16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大制天下者,其道纯而不離,犹樸全而无割也。”
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,□□□□□盈也”,损掩“道沖,而用之有弗”七字;帛书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顾欢本“道沖”作“沖道”,“有”作“或”,“弗”作“不”,无“也”字,谓“沖道而用...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08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《理惑论》引作‘謂之不道’。”
《老子》57_03_校笺_05_武内义雄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遂二本‘其然’作‘天下之然’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