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184页

《老子》34_02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功成不居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、程并作‘功成不名有’;司马‘成’下有‘而’字。”
0448

《老子》14_02_校笺_04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希,简少也。【道】体非宫、商,不可以耳根聽,故曰‘希’也。”
03511

《老子》13_10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本上句作‘則可以寄於天下’,下句作‘若可託天下’。”
04213

《老子》29_01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已’音以,语助。谓天地人物固有常矣,君天下者,当辅万物之自然,不可妄矣。”
0377

《老子》03_04_校笺_07_吴云

吴云云:“傅本‘聖人之治’下有‘也’字。李道纯本无‘之治’二字。”
02715
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16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敦煌本、遂州本‘獨’正作‘欲’。又,王羲之本‘貴’下亦有‘求’字,此帖断为明皇增字后所作无疑。”
03012

《老子》51_05_校笺_03_林希逸

林希逸云:“道,自然也,无也,凡物皆自无而生。····阴阳之相偶,四时之相因,皆勢也。莫之命者,犹曰莫之为而为也,非有所使然,则为常自然矣。尊贵者,言其超出乎萬物之上也。‘命’,或...
02715
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17_王安石

王安石注云:“圣人之利器,常隐於微妙,而不可离於樸也。”
0268

《老子》57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以正之邦”,“之”为“治”之假(上古二字皆为之部);乙本作“以正之國”,“之”为“治”之借,“国”为避汉高祖刘邦讳而改。《甲、乙本释文》皆校改“之”为“治”。今从...
0297

《老子》63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□□□□,□□必多難”,前句损掩七个字,《甲本释文》校补为“夫輕諾者必寡信”;后句损掩“多易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作“夫輕若□□信,多易必多...
03615

《老子》05_05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蒋说不妥。“言多”可勿论。不能于彼说过“希言”、“不言”,便肯定于此就不能作“多聞”而也必作“多言”,类比不能定為确证。且此“多聞數窮”,“數(shuò)”则训為“速也”(见...
0467
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高明之说甚是。“既”,本义是食尽,李孝定《甲骨文字集释》:“契文象人食已,顾左右而将去之也,引申之义为尽。”《广雅·释诂》:“既,尽也。”即完尽之谊。執道不失,天下歸之。樂...
04611

《老子》15_10_校笺_11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尘累斯尽,心灵虚白,故道德宽曠,包容若谷也。”
02510

《老子》24_05_校笺_02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《论语义疏》三引李充曰:‘自矜者不莊。’李‘長’作‘莊’,声近而误。”
0405

《老子》74_06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六朝残卷‘手’下有‘者’字。馆本、卷子成疏‘斵’作‘斲’,无‘者’字,无‘矣’字。惟馆本‘斲’作‘到’。···《文选·豪士赋序》注引无‘者’字,各本及《文子》引有。《豪...
04711
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15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能无離’,‘離’,力智反。”按:疑陆见王本无“乎”字。
04513

《老子》46_03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罪莫大於可欲’,古本如此。‘罪’,过也;‘欲’,贪也。‘可欲’,谓凡可贪之事物也。”
0528

《老子》49_04_校笺_04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‘德善’、‘德信’,《治要》、《御览》六二四引并无此四字。”
05213

《老子》45_03_校笺_07_孙诒让

孙诒让云:“《韩诗外传》九引《老子》‘屈’亦作‘詘’,与傅本正同。‘大巧若拙’句在‘大辯若訥’下,下又有‘其用不屈’四字。以上文‘其用不弊’,‘其用不窮’二句例之,则有者是也。韩所...
0387

《老子》14_12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帛书本。今存各通行本“執(简作执)今”作“執古”。傅奕本“以”前有一“可”字,作“執古之道,可以御今之有”。景龙本“御”作“语”,謂“執古之道,以語今...
03614

《老子》09_03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范‘室’字同此。各本及《后汉书·折像传》注引并作‘堂’。‘室’字是,‘室’与‘守’韵。”
05214

《老子》80_01_校笺_14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使有十百人之器而毋用”,诸河上公本皆作“什伯人之器”,与帛书甲本吻合。《文子·符言篇》引作“而勿用”,与帛书乙本相合。该句中“使”,为连词,可译为“即使”...
02910

《老子》81_05_校笺_02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此言聖人尽以為人,则己所得愈有;尽以與人,则己所得愈多。七十七章:‘天之道,损有余而补不足。’七十九章:‘天道无亲,常與善人。’盖聖人不足,天将补之;聖人為善,天将助之...
03113

《老子》15_10_校笺_13_严灵峰

严灵峰云:“言其虚怀若谷,宽大而能容物也。” 又,以上七句,皆喻“善為道者”之仪态。王弼注云:“凡此诸‘若’,皆言其容象不可得而形名也。”陈景元云:“豫,猶豫也。言有道之士顺从自然...
0356

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三十輻共一轂,當其无,有車之用’,‘无’字绝句。此假物以明大道虚通之用也。古者制器尚象,車之輻有三十者,以象一月也。車轂虚通,然后运行,故三十輻共一轂,當其无处,乃有...
03410

《老子》16_02_校笺_12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动作生长。以虚静觀其反復。凡有起於虚,动起於静,故萬物虽並动作,卒復歸於虚静,是物之極篤也。”
04812

《老子》03_02_校笺_02_张煦

张煦云:“开元无‘為’字。”
0309

《老子》31_13_校笺_05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卷二七○引作‘戰勝,以喪禮處之也’。”
03314

《老子》39_11_校笺_04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毕氏《考异》据《文选·藉田赋》注引‘貴’下‘高’下皆有‘必’字。鼎按: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及《意林》皆有‘必’字,于意为足。”
05614

《老子》20_16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飂兮似无所止’,纂微‘飂’作‘漂’;司马作‘飄’;苏作‘寂若无所止’;曹、陈‘鹰’并作‘寂’;程作‘飂飂乎’。”
040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