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79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同此;帛书乙本全损,但据所损字数为八个字,则当无'夫'字,《乙本释文》即校补为'天道无親,常與善人'。今从帛书甲本。其他诸本皆无'夫'字,'恒'作'常',同《乙本释文》。李道...
《老子》31_01_校笺_14_严灵峰
严灵峰云:“日本中井积德曰:‘佳字疑衍。’说与帛书本合。”(《马王堆帛书老子试探》)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13_王弼
王弼注云:“‘天門’,谓天下之所由从也。開闔,治乱之际也。或開或闔,经通于天下,故曰‘天門開闔’也。雌应而不唱,因而不為。言天門開闔能為雌乎?则物自宾而处自安矣。”
《老子》33_音韵_01_江有诰
本章节江有诰韵读謂:明、强韵(阳部),富、志韵(之部),久、壽韵(之幽通韵,久叶音九)。朱谦之云:“按:久,之部;壽,幽部,此之幽通韵。姚文田、奚侗同。”邓廷桢谓:富、志、久韵。高...
《老子》13_今译
得宠和受辱就都诚惶诚恐,重视所遭大完刑罚就是重视自身。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就都惊惶?得宠乃是下位者,(所以)得到宠幸惊慌不安,失掉宠幸而受辱也惶恐不定,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就都惊惶。什...
《老子》14_12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高明之说是,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執今之道,以御今之有”。“執”,持,把握。《广韵·缉韵》云:“執,持也。”顾本成玄英疏亦谓:“執,持也。”“御”,治,治理。《玉篇·彳部》:“...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09_张煦
张煦云:“吕、赵同开元(‘其次畏之侮之’)。”
《老子》30_音韵_02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還、焉元部,年真部,此元真合韵。高本汉以主、下、處、后为韵,還、焉、年为间韵,谦之按:主、下、處、後皆非韵,高说误。”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第二十三章王弼注“道之出言,淡兮其无味也”,全引此章经文,古王弼本当作“淡兮其无味也”,同笔者校文。又,《老子》故本当作“兮”字。张松如、张舜徽即校为“兮”字。“兮”为《老...
《老子》14_05_校笺_06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杜道坚本、李霖本‘故’下有‘復’字。按:泰初时期,天地未辟,既无声色,亦无形质,此种境界,不可致詰,亦不可思议。老子以為此即最高之道,无以名之,姑名之曰‘一’也。故此‘...
《老子》60_04_校笺_12_王弼
王弼注云:“道洽则神不傷人。神不傷人,则不知神之为神。道洽,则聖人亦不傷人,聖人不傷人,则亦不知聖人之为聖也。犹云非独不知神之为神,亦不知聖人之为聖也。夫恃威网以使物者,治之衰也。...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11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《韩非子·喻老》引作‘邦之利器’,《六微》引‘邦’作‘國’。‘國’字是也。《庄子·胠箧篇》、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、《荀子·正名篇》杨倞注等均引作‘國’。据此知宜作‘國...
《老子》16_13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“道乃久”:道者,“先天地生而不为久,长於上古而不为老”(《庄子·大宗师篇》),故謂道乃久。“久”,指没有时间界限。据杨慎说:“孔子以前,‘久’皆音几,至孔子传《周易》方有...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07_丁仲祜
丁仲祜云:“《说文》:‘昏,从日,氐省;氐者,下也;一曰民声。’按此篆注并误。《六书故》称唐本是‘昬’字,从日民声,是也。考汉碑,‘昏’为正字,‘昏’为别体。···又《旧唐书·高宗...
《老子》66_06_校笺_03_魏稼孙
魏稼孙云:“‘樂推而不厭’,此句‘厭’字及后‘无厭其所生,夫唯不厭’,御注作‘默’。前‘厭饮食,是以不厭’,御注作‘猒’。”水海按“默”同“猒”。《龙龛手镜·犬部》云:“默”,同“...
《老子》38_08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忠信之薄’,御注作‘之簿’,下‘不處其薄’亦然。”
《老子》69_05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幾’,音祈,一音机。”
《老子》71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此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景福本、敦煌庚本、敦煌辛本、敦煌壬本、邢玄本、遂州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、强思齐本、杜...
《老子》24_音韵_04_徐梵澄
徐梵澄云:“古之骈文、散文不分,以至有韵、无韵,亦不严格分别。想其著作之时,与今之闭户造车者有异。时或唱叹而出之,或自书之,或弟子书记之也。此或亦由口号、成语之类流行,掇之以成文者...
《老子》59_音韵_06_古棣
古棣又云:“‘夫唯嗇,是以蚤服道’:··‘道’字原无,据高亨校补。高亨说:‘早服’,下无宾语,意不完足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:‘夫能嗇也,是从于道而服于理也。’增‘道’、‘理’二字以释...
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16_福永光司
福永光司云:“‘大上’,即至高,最善的意思。次句‘其次’,即次善的意思。乃是价值的等级。”
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稽式’,‘稽’,古兮反,严、河上作‘楷式’。”
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09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敦煌辛本‘為’下更有‘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民莫之□,□□□焉”,前句损掩“令”字,后句损掩“而自均”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皆已校补;乙本前句作“□□□令”,损掩“民莫之”三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,后句同此。...
《老子》66_01_校笺_09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六朝残卷、卷子成疏、罗卷、易州、磻溪无‘也’字。此文(本章前三句)当在六十一章,详六十一章‘百谷’。成于三十二章‘犹川谷之与江海也’疏引作‘川谷’,是‘川谷’、‘江...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02_傅奕本
傅奕本校注云:“‘沌沌兮俗人皆昭昭’,‘沌’殊伦切,粹也。”
《老子》21_08_校笺_07_高亨
高亨云:“按‘閲’,犹出也。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:‘万物之总,皆閲一孔。百事之根,皆出一門。’言皆出于一之孔,皆出于一之門也。《俶真训》:‘天之所覆,地之所载,六合所包,阴阳所呴,雨...
《老子》29_01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范、彭有‘者’字。寇作‘為之兵争’。各本无‘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1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當其无,有埴器□□□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为“當其无有,埴器之用也。”乙本如此,唯“其”作“亓”。今从乙本。《乙本释文》则以“當其无有”断句。许抗生而以“當其无”断...
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1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唐写卷子残本、易州作‘辱為下’;寇、张嗣成、潘作‘寵為上,辱為下’;吴作‘辱為下’;磻溪及《文选·在怀县作诗》注引作‘寵為下’;《世说新语·栖逸篇》注引作‘寵辱若驚,得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