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200页

《老子》25_05_校笺_05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按《周易集解》卷十七引干宝曰:‘老子曰:吾不知其名,强字之曰道。’‘字’上有‘强’字,与《牟子》引同。”
03112

《老子》46_音韵_05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道、道,幽部,郊,宵部,幽宵合韵。欲、足,屋部,得,职部,足、足,屋部,屋职合韵。
0316
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“關(今简作关)”作“”;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《音注河上公老子道德经》、王弼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、强思齐本、宋徽宗本、王安石本、苏辙本、陈景元本、吕惠卿本、董思靖本、李...
03115

《老子》55_01_校笺_09_吴澄

吴澄云:“含怀至厚之德於内者,有如婴儿也。上篇曰:‘专气致柔,能婴儿乎?’‘常德不离,复归於婴儿。’《孟子》曰:‘大人者,不失其赤子之心。’苏氏曰:‘老子言道德,以婴儿况之者,言其...
0319

《老子》12_02_校笺_07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發’字疑衍。《说文》:‘狂,狾犬也。’重文作怔。狂本心疾,故字亦从心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三年》:‘幼而狂。’杜注:‘狂,无常也。’盖心失其本能,改其常态,是為狂。‘心狂’...
0315

《老子》61_01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无‘天下之’三字。”
0316

《老子》63_07_校笺_05_石田羊一朗

石田羊一朗云:“王注云:‘以聖人之才,猶尚難於細易,况非聖人之才,而欲忽於此乎?故曰猶難之也。’以‘猶尚’释‘猶’,以‘細易’释‘易’,可证王本原有‘易’字也。”
03115

《老子》67_13_校笺_07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遂二本作‘以陳則政’。”水海按:譣今存遂州碑本作“以陳則止”,武内义雄則失之也。
03111

《老子》30_音韵_05_古棣

古棣云:“似‘矜’、‘强’为韵,‘矜’入真部,‘强’入阳部,劳健、陈柱皆謂真阳可以合韵。按常則,两韵部太远,不能谐韵,王力《诗经韵读》无真阳合韵之例。是否‘矜’字在楚音中已有变化,...
03110

《老子》34_今译

“道”不真切的样子,可左可右,无所不在。“道”使万物功成、使万事成就,却不命为己有。万物皆归附于道,而道不以为自己是万物的主宰;道是永久清淡无私的,(是事物的至微本初或本质,)可以...
03115
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14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利器,利國之器也。唯因物之性,不假刑以理物。器不可睹,而物各得其所,则國之利器也。示人者,任刑也。刑以利國,则失矣。利國之器而立刑以示人,亦必失也。”
03111

《老子》39_12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必高矣,而以下為至”;乙本作“必高矣,而以下為坛”。因帛书本常以“亓”为“其”,故“基”写作“至”或者“坛”,今据王弼本校为“基”。严遵本、王弼本、唐玄宗注本、唐...
0317
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15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经文“飄(简作飘)”前皆无“故”字,从经义分析,无“故”字者是。乙本“飄”作“莿”。“莿(biāo)”,上古帮纽宵部【pǐau】;“飄”,上古滂纽宵部【p*ǐau】,故二...
0316

《老子》42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如此;乙本损掩“名也”二字。今从甲本。敦煌己本“公”作“侯”,句尾无“也”字,谓“而王侯以自名”,近同于帛书甲本。傅奕本、范应元本“公”亦作“侯”,“名”作“稱(简作...
0318

《老子》31_04_校笺_09_高亨

高亨云:“按《逸周书·武顺篇》:‘吉禮左还,顺天以立本。武禮右还,顺地以利兵。’《诗经·裳裳者华》:‘左之左之,君子宜之。右之右之,君子有之。’毛传:‘左阳道,朝祀之事。右阴道,喪...
0317
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06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遂二本‘醇醇’作‘蠢蠢’。”
0316

《老子》59_今译

治理国家,养护身心,没有什么比爱惜精神欲望更重要的。只是因为爱惜精神欲望,所以才能早先得到了“道”;早先得到了“道”,这就叫做积蓄的“德”多;积蓄的“德”多,就没有不取胜的;没有不...
03113

《老子》61_07_校笺_06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過,越也,畜聚也。不過兼畜入事,两得所欲,則大小相安,然大國兼畜,常宜谦下。”
0316

《老子》05_03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間”,“間”、“門”形近,“門”当為“間”字之误。又,“與(简作与)”,“歟(简作欤)”的假借字。《说文通训定声》云:“歟,经史多以‘與’為之。”《说文》...
03110
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03_褚伯秀

褚伯秀云:“首‘载’字,诸解难通,盖以前三字为句,‘抱一’属下文,与后语不类,所以费解牵合。尝深考其义,得之郭忠恕《佩觿》引开元诏语云:‘朕钦承聖训,覃思玄宗,顷改《道德经》十章载...
0315

《老子》34_02_校笺_11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生化萬品至功潜被,而歸功於物,故不有功名。”
03111

《老子》65_03_校笺_05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王无‘也’字,是。‘多知故’当连读。古称‘巧伪’為‘故’,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‘偶智故,曲巧伪诈’,是其证。”
0315

《老子》21_08_校笺_10_徐梵澄

徐梵澄云:“‘以順衆父’,通行本作‘以閱衆甫’。——‘父’、‘甫’通假。‘衆甫’,王注:‘物之始也。’而‘閲’训‘容’。其义為‘以容万物’。然甲、乙本皆作‘順’。许书‘理也’。其说...
03111

《老子》76_音韵_03_水海

水海按:“人之生也柔弱,其死也框信堅强。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,其死也枯槁。”弱【nǐauk】,药部;槁【kau】,宵部;药部【auk】和宵部【au】,主要元音相同,故可对转,药宵通韵,弱、槁押韵...
0317

《老子》77_03_校笺_10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邢玄、庆阳、磻溪、柰卷、彭均作‘與之’,同此石。”水海按:彭耜本作“不足者補之”。朱氏失校明矣。
03115

《老子》78_02_校笺_04_陶鸿庆

陶鸿庆云:'王注曰:'以,用也。其,谓水也。言用水之柔弱,无物可以易之也。'是王本'其'上有'以'字,故顺文解之。'
0315

《老子》47_01_校笺_10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事有宗而物有主,途虽殊而其归同也,虑虽百而其致一也。道有大常,理有大致。执古之道,可以御今;虽处於今,可以知古始。故不出户、闚牖,而可知也。”
0316

《老子》79_02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吴澄说以主左契者為主财物者,而不向人取财物释之,是'主财说';蒋锡昌说以债权人与負债人双方换契方法释此两句,是為'换契说';高亨说以'吉事尚左'為据,认定執左契者為尊来释之,是為...
0317

《老子》01_08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“衆眇”,指微小的萬物。“門(今简作门)”,指衆眇之所由出也,即指道門。此二句言玄妙幽深的道是萬物变化的总門径。
0317

《老子》27_12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此謂’,各本作‘是謂’。”
03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