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198页

《老子》81_01_校笺_07_苏辙

苏辙云:“信则为实而已,故不必为美;美则为观而已,故不必信。”
0326

《老子》20_17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□□□□□以悝”,损掩“衆人皆有以,我獨頑”八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前句同此,后句作“我獨門元以鄙”,《乙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元’字左半残,似尚有偏...
03212

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09_徐仁甫

徐仁甫云:“‘孰為此者?天地。天地尚不能久,而况於人乎?’七章曰:‘天长地久。’明此不当谓天地不能久。高亨因谓此‘天地’二字,涉上文而衍。然只言‘尚不能久’,而无主语。古人无此文法...
0329

《老子》76_01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‘人’,磻溪作‘民’。馆本、卷子成疏无两‘也’字,下同。赵、经幢无上‘也’字,各本及《说苑·敬慎篇》、《文选·座右铭》注引有。‘堅’字,各本及《座右铭》注引同此,卷...
03213
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14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按:大道平坦可走,而常人皆喜行邪徑。比喻人君治国有无为之道可循,竟舍之而不由,故多徇嗜欲,尚智数以自困也。此外‘民’字不误,帛书甲、乙本并作‘民’,与河上、王弼本合。奚...
03215
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林‘猶’作‘由’。赵‘與’作‘於’。吕、葛无‘也’字。”
03212

《老子》35_述评

本章节通过对有声有味的“乐与饵”和无声无味的“大道”的比较,劝导人君要执守“大道”,以使天下和平康泰。《老子》认为,就体而言,“乐与饵”有声、有味、有形;“道”则无声、无味、无形。...
0327

《老子》60_02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本字当作“立”,帛书乙本当抄古《老子》本。“立”,《说文》云:“立,侸也,从大,在一之上。凡立之属皆从立。”(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)又云:“侸,立也,从人,豆声,读...
03213
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21_清世祖

清世祖云:“‘沌沌兮’,浑然无知。夫人惟自見其长,则若有餘。而圣人则包举万物,而实空洞无物,则超然若遺矣。将谓是愚人之心也欤?何其浑沦无知也。‘昭昭’,矜智巧也,故人見明。”
03215

《老子》39_06_校笺_06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用一以致清耳,非用清以清也。守一则清不失,用清则恐裂也。故為功之母不可舍也。是以皆无用其功,恐丧其本也。”
03213

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10_毕沅

毕沅云:“道藏傅奕本‘兵’字误‘共’,今河上本亦误‘共’,非也。王弼作‘兵’,是。”
0325

《老子》15_07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涣若冰將釋’,司马作‘涣兮若冰之將釋’。”
03211

《老子》74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夫伐大匠斲者,則□不傷亓手矣”,“代”假作“伐”(上古“代”为职部,“伐”为月部。职部【et】和月部【at】,主要元音相近,韵尾相同,可以旁转,职月合韵。故“代”可...
0327

《老子》14_08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繩’,食陵反,又民忍反。梁帝云:‘无涯际之貌。’顾云:‘无穷不可序,或云宽急。’河上本作‘繩’。‘復(今简作复)’,音服。”
03210

《老子》63_04_校笺_06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敦煌辛本无‘天下’二字。”
03213

《老子》68_02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善勝敵者不争’,林希逸本作‘善勝戰者不與’,无‘敵’字。”水海按:国家图书馆藏《老子虞斋口义》(林希逸撰)元刻本,经文作“善勝者不與”,则与道藏本《道德真经口义》之经文...
03210

《老子》69_01_校笺_03_陈柱

陈柱云:“各本‘用兵’上无‘古之’二字,当增‘古之’二字。”
03212

《老子》24_01_校笺_15_高明

高明云:“帛书甲、乙二本同作‘炊者不立’一句,似非偶然。帛书组读‘炊’字为‘吹’,谓为‘古导引术之动作’,言无实据,亦不足信。愚以为帛书‘炊者不立’,当从今本读作‘企者不立’。‘吹...
0329

《老子》39_音韵_03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邪、乎同属鱼部,車、輿皆譽之误,邪、乎、譽为韵。又,發,古音歇,歇,高本汉本一作泄,裂、發、泄、竭、滅、蹶为韵。又‘天无以清將恐裂’下五句,实以清、寧、靈、盈、生、貞与...
0327

《老子》25_06_校笺_10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体无涯际,故名為‘大’。不大為大,故称為‘强’。夫名以召体,字以表德,道即是用,大即是体,故名大而字道也。人皆先名后字,今乃先字后名者,欲表道与俗反也。”
03212

《老子》29_02_校笺_04_纪昀

纪昀云:“《永乐大典》‘器’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0325

《老子》30_05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‘驕’作‘憍’,各本‘果而勿驕’句,在‘果而勿伐’下。”
03211

《老子》54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全损;帛书乙本作“脩之身,亓德乃真”,“修”作“脩”,“其”作“亓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今从《乙本释文》本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、景龙本、范应元本、赵孟頫本“修”作...
0329

《老子》09_01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及《后汉书·折象传》注、《申屠刚传》注、《蔡邕传》注引并同此(指傅奕本)。《后汉书·申屠刚传》申屠刚对策云:‘持满之戒,老氏所慎。’则刚所见本亦作...
0326

《老子》54_音韵_05_江永

江永《古韵标准》云:“《老子》‘修之於邦,其德乃豐’,别本‘邦’作‘國’,或是汉人避讳所改。《易林》‘后稷农功,富利我國’,‘國’亦是‘邦’字。今人韵书引此叶‘國’古红切,误甚。”
03214

《老子》57_02_校笺_11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以道治國,國则平;以正治國,则奇正(兵)起也;以无事,则能取天下也。上章(即四十八章)云,其取天下者,常以无事,及其有事,又不足以取天下也。故以正治國,则不足以取天下,...
0329

《老子》15_12_校笺_13_顾欢

顾欢本王注云:“渾波则濁,徐静则清,危躁则死,安静则生。志人知濁之可清,故同波而后化体,危之可安。故徐動以教生,非体道善化,虽能如此,故曰‘孰能’。生化微妙,非速疾可成,必须心专行...
0329

《老子》63_05_校笺_05_奚侗

奚侗云:“二句乃三十四章文,复出于此。”
0328

《老子》28_06_校笺_10_节解

节解云:“‘復歸於樸’,谓守自然也。”
03214

《老子》30_01_校笺_04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福本无‘者’字,‘强’下有‘於’字。敦煌本‘强’作‘彊’,下亦有‘於’字。”
03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