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17_04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故信不足焉,有不信焉’,‘信’,诚也。‘焉’字,河上公同古本。”
《老子》64_音韵_05_李赓芸
李赓芸谓:“按:末、土、下皆韵也。末字当读上声如姆,而《广韵》十‘姥’不收。”邓廷桢云:“木為侯部之入声(王力上古二十九韵部,木入屋部),末為祭部之入声(黄侃祭部并入月部),非韵;...
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事遂’,五注作‘名遂’。‘百姓皆曰’,司马无‘皆’字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并‘皆曰’作‘謂’,黄、程‘曰’作‘謂’。”
《老子》65_04_校笺_02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國之福’下古本有‘也’。”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知惠出,有大僞焉’,‘知’,去声。‘知’训知也,‘惠’训儇也。‘知惠’者出,去质尚文,使天下不任其真,是以有大僞也。”
《老子》65_08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“至大順”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道藏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景龙本、顾欢本、御注三本、敦煌辛本、遂州本、楼正本、强思齐本、陆希声本、李约本、...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08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國家昏亂,有忠臣’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此句同。范本‘有貞臣焉’引王本‘貞’字同。皆川愿本‘忠臣’作‘忠信’,与上‘孝慈’对文。又‘昏’字,宋刊河上本、赵孟頫本、楼正...
《老子》66_03_校笺_06_张煦
张煦云:“吕、赵‘民’作‘人’。下同。吕、赵无‘必’字。葛无‘其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9_02_校笺_06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仁義本欲以治民,而其末必至乱民。盖仁義之名显,则寝失自然之本也。上失自然,则下生人僞,民鲜貞良,故絶弃世俗之所谓仁義之事,则民復孝慈而不知以為孝慈矣。”
《老子》66_06_校笺_04_毕沅
毕沅云:“‘猒’,苏灵芝书同。各本作‘厭’。”
《老子》19_06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見素抱□□□□□”,损掩“樸”和“少私寡欲”五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作“見素抱樸,少□而寡欲”,损掩一“私”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今前句从乙本,后句从《...
《老子》80_02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使民重死而不遠徙’,司马‘遠徙’作‘重復’,苏、叶无此一句。”
《老子》20_02_校笺_05_吴澄
吴澄云:“‘唯’、‘阿’皆应声。‘唯’,正顺;‘阿’,邪谄。‘幾何’,言甚不相远也。”
《老子》80_06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觌邦相璧,鷄狗之聲相聞”,前句“鄰”借作“”,“望”误作“整”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甲本中‘璧’字,或以为‘望’,或以为‘堅’。按‘望’上当从‘’,‘堅’下当...
《老子》20_05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荒兮其未央哉’,‘央’,《音辩》云:‘中正也。’谓众人之荒於外学,其未知中道之中正哉!此兴叹也,人不知自然之道,则处事接物,牵於人欲,或偏或倚,或过或不及也。”
《老子》81_02_校笺_02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敦煌辛本‘知’作‘智’。”
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07_俞樾
俞樾云:“按:‘如春登臺’與十五章‘若冬涉川’一律,河上公本作‘如登春臺’,非是。然其注曰:‘春阴阳交通···登臺观之··’是亦未尝以‘春臺’连文,其所据本,亦必作‘春登臺’,今传...
《老子》81_07_校笺_04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赵(孟頫)本作‘人之道’,无‘聖’字。‘人’与‘天’对,文胜;然非老子本谊。”水海按:《老子》所说的“為而不争”,正指“人之道”而言;而“聖人之道”乃為“无為”“不争”...
《老子》20_09_校笺_06_张煦
张煦云:“吕、葛、林、苏‘若’作‘如’。”水海按:林希逸本、苏辙本经文作“若”,而注文作“如”。
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10_于思泊
于思泊云:“‘肖’、‘笑’字通,‘久’、‘救’音近。是謂‘若肖,久其小’。‘小’与‘細’同义,较景龙只夺‘矣’字耳。”
《老子》20_11_校笺_04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‘我’上并有‘而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7_06_校笺_08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慈’,爱也。夫慈爱,故能勇于行道,使亲安君尊,而天下人无弃人,物无弃物也。”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13_奚侗
奚侗云:“‘沌沌’,愚无知也。《庄子·齐物论篇》:‘圣人愚芚;’司马本作‘沌’,注云:‘浑沌不分察也。’又《在宥篇》:‘浑浑沌沌;’郭注:‘浑沌无知。’与下‘昏昏’、‘悶悶’相应。...
《老子》67_10_校笺_04_唐玄宗
唐玄宗注:“舍儉且廣,廣则伤财。”
《老子》38_04_校笺_03_河上公
河上公注云:“上仁谓行仁之君,其仁无上,故言上仁也。為之者,為仁恩也。功成事立,无以执為。”
《老子》20_15_校笺_08_薛蕙
薛蕙云:“‘我獨悶悶’,‘悶’音门。‘悶悶’,犹憒憒若昏。‘悶悶’,明道若昧也。‘忽若晦’,‘晦’一作‘海’。‘忽若晦’,昏默而无所见也。”
《老子》67_13_校笺_16_薛蕙
薛蕙云:“慈為三寳之首,特复言之。以慈保民,民皆亲之如父母,故戰必勝,而守必固。言慈為人之所助也。”
《老子》38_08_校笺_04_李翘
李翘云:“《庄子·知北游篇》引云:‘禮者,道之華而亂之首也’。误合下为一句。”
《老子》20_17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有已’,各本作‘有以’。‘我獨頑’,河上、王弼‘我’上有‘而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8_02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林‘敵’作‘戰’,‘争’作‘與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