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73_05_校笺_12_余培林
余培林云:“天道的作用,好像一个大網似的,笼罩的范围无所不包,真是广大极了。它虽然是稀疏的,却从来没有一点漏失。”
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06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敦煌(己)本无‘騁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17_唐玄宗
唐玄宗注:“见哀者勝,故知恃强者必败。”
《老子》27_03_校笺_12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善數者无籌策’,按:范同此(傅奕本),各本‘數’并作‘計’。‘无’字,白同此,各本作‘不用’。‘策’,彭、寇、赵、臧疏、磻溪并作‘算’,馆本作‘笇’。成疏曰:‘何劳算...
《老子》31_08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若美必樂之,樂之者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程并无‘若美必樂之’句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、程‘樂之者’并作‘而美之者’,司马作‘若美之者’。‘是樂殺人也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...
《老子》32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楃唯□,□□□□□□”,“樸”(今简化作“朴”)假作“楃”(上古二字皆为屋部,属叠韵假借),“雖”(简化作“虽”)假作“唯”(上古二字皆为微部,为叠韵通假),损...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08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‘天門’,敦煌丙本作‘天地’;‘圈’下,敦煌丙本作‘而為’,景龙、御注、英伦三本均作‘能為’。”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11_高亨
高亨云:“‘與’,王本原作‘於’,河上本作‘與’,今据改。按:作‘與’是也。此谓道之在天下,猶川谷江海之在天下也。川谷江海之在天下,贯达九域,周环四方,物被其泽,人受其利。道在天下...
《老子》39_02_校笺_02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《御览》二引‘天得一以清’,三十六引‘地得一以寧’。《辅行记》五之四引‘寧’作‘甯’。‘安寧’,字当作‘學’。《说文》曰:‘定息也。’”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‘播’作‘糞’。‘糞’、‘播’古字通用。《御览》引《文子》曰:‘却走馬以糞,車轨不接于远方之外。’《韩非子》、《淮南子》引并作‘糞’。”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04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揵’,李(畋):門距也。横曰關,竖曰揵。”水海按:彭耜本经文作“楗”,释文作“揵”。
《老子》02_音韵_03_江有诰
江有诰云:“‘辭’,似兹切,按古有‘去’聲,《老子·养身篇》‘萬物作焉而不辭’,与‘事’、‘教’合韵。”又云:“‘居’,九鱼切,按古有‘去’声,当与御部并收。《老子·养身篇》‘功成...
《老子》54_01_校笺_12_魏源
魏源云:“天下之物,建于外者,外物得而拔之;抱于外者,外物得而脱之。恃外有之固者,其固终不可恃也。若夫建德而抱一者,建之于心,抱之于内;初无建抱之形,苟我不自拔且脱,谁得而拔脱之乎...
《老子》33_06_校笺_15_水海
水海按:诸家解释为是。而严灵峰云:“‘强’,疑有误。王注云:‘勤能行之,其志必获。’四十一章:‘上士闻道,勤而行之。’王注云:‘有志也。’《庄子·大宗师篇》云:‘而真人以为勤行也。...
《老子》17_05_校笺_14_高亨
高亨云:“马叙伦曰:‘悠本字疑当作。’亨按:马说是也。《说文》:‘,嗼也。’嗼为不言或无声之义,单言‘’亦然。古书恒以‘寂’字为之,‘寂’正字作‘宗’。《说文》:‘宗,无人声。’重...
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11_陶鸿庆
陶鸿庆云:“王注云:‘其唯於道而论之,若卻至之行,盛馔之餘也。’俞氏据此谓王所见经文,‘在道’作‘於道’。此说非也。注中‘唯’即‘在’字之误,‘而论之’三字,当在下文‘本虽美’之下...
《老子》28_02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離’,李(畋)如字,与经协韵,陆‘力智切’,不协。”水海按:“離(lí)”,当為吕支切(见《广韵》),上古来纽歌部。若為“力智切”,今音lì,上古為来纽支部,音不确。
《老子》51_07_校笺_02_奚侗
奚侗云:“四句已见第十章,此复出。”
《老子》29_08_校笺_10_王安石
王安石注云:“安于所安,则能去甚;以俭為宝,则能去奢;以不足自处,则能去泰矣。”
《老子》32_01_校笺_07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‘道常’即‘常道’。‘道常’者,道之真;‘常道’者,真之道;其实皆即道也。三十七章‘道常无为而无不为’,言道无为而无不为也。‘无名’者,大道初成,天地未形,一物不生,故...
《老子》33_05_校笺_03_王弼
王弼注云:“知足者自不失,故富也。”
《老子》14_08_校笺_09_魏源
魏源云:“苏辙本‘物’作‘象’。”
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同。《甲本释文》校“云云”为“芸芸”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天’,乙本同,通行本作‘夫’。傅奕、范应元本作‘凡’。《玉篇·云部》引《老子》‘凡物云云,復歸其根`。《...
《老子》05_音韵_0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《庄子·齐物论篇》‘枢始得其环中,以应无窮’;亦中、窮為韵。又《老子》‘中’‘窮’各上一字‘數’、‘守’,亦相為韵。此為韵上韵。本马叙伦说,见《毛诗正韵后序》。”
《老子》59_02_校笺_09_王先慎
王先慎云:“凌本作‘復’者,用《老子》误本改也。上文‘从于道而服于理’,又云‘不服从道理’,又云:‘虚无服从道理’,即解《老子》‘蚤服’之义。服从之服字当作服,更无疑义,知韩子所见...
《老子》76_01_校笺_04_毕沅
毕沅云:“‘彊’,或作‘强’。《谷神子》无二‘也’字,下并同。”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21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故本当作“或陪或墮”。“陪”,增益、增添。《说文》云:“陪,满也。”徐铉注音:“薄回切。”《玉篇·阜部》:“陪,加也,助也,益也。”《左传·僖公三十年》:“焉用亡郑...
《老子》08_04_校笺_02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善仁’,古本作‘善人’。”
《老子》35_02_校笺_13_宋徽宗
宋徽宗注云:“圣人之御世,处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,而民歸之如父母,故曰執大象,天下往。阴阳和静,鬼神不扰,群生不伤,万物不夭,民虽有知,无所用之,何害之有?安则无危亡之忧,平则无险...
《老子》13_10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則可以託天下矣’,古本。一本作‘若可寄天下’。按:《庄子·在宥篇》作‘則可以託天下’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