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05_05_校笺_06_张煦
张煦云:“吕作‘多言數窮’。”
《老子》52_译文
天下万物都有其本始,把这本始作为天下万物的根源。既得到了万物的根源,又认识了万物的本身;既认识了万物的本身,又持守着万物的根源:终身都不会有危险。堵塞主体产生知欲的感官,关闭主体产...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15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‘嶰’,甲本作‘解’,乙本作‘懈’,其他诸本皆作‘徑’。徑,小路也。意谓大道非常平坦,而民好走小路。上下文义通。作‘解’与‘懈’,文义不通。甲本释文注:解疑读为嶰,指山...
《老子》31_04_校笺_05_中井履轩
中井履轩云:“古人皆貴右,故下降曰左迁,殊无貴左之证,至汉犹然。及其后官貴左者,自五胡猾夏始也。胡则貴左,其俗云。”(《老子雕题》)
《老子》60_01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‘烹’,开元石刻作‘享’是。”
《老子》37_01_校笺_02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‘道恒无為而无不為’,帛书甲、乙本并作‘道恒无名’,疑沿下文‘无名’二字而误。且‘為’字与(下句)‘化’叶韵,通行诸本皆如此作,不误也。”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09_魏稼孙
魏稼孙云:“严分‘天下之牝’及‘牡常以静勝牝’为二条。按各本作‘牝常以静勝牡’,当以六字為句,如此刻则似‘天下之牝牡’一句,‘常以静勝’一句,‘牝以静為下’句。”
《老子》20_01_校笺_04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此句自文谊求之,应属上章,乃‘絶聖棄智,····絶仁棄義,··絶巧棄利’一段文字之总结也。晁公武《郡斋读书志》谓唐张君相《三十家老子注》以‘絶學无憂’一句,附‘絶聖...
《老子》46_音韵_02_魏源
魏源云:“‘静勝寒……’三句,或谓此当属下章,盖正、糞为韵,而有道卻走馬,即清静治天下之效也,姑存其疑。”
《老子》28_03_校笺_07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‘離’,散也。‘嬰兒’譬无分别智也。言人常能守静,則其德不散,故能復於本性,歸无分别智也。”
《老子》49_11_校笺_06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‘孩’,高读為‘閡’,是已。惟谓為闭百姓之耳目,则非。此谓人君自闭其耳目也。《韩非子·定法》云:‘人主以一国目视,故视莫明焉;以一国耳听,故听莫聪焉。’《吕氏春秋·任数...
《老子》15_05_校笺_08_王卡
王卡云:“道藏河上公本‘隣’作‘鄰’。《广韵》:‘隣,俗鄰字。’”
《老子》15_12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孰能安以久,動之而徐生’,‘久’字绝句。谓此心谁能安定以久,而不复应物哉?感之而徐自生也。”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故致數與无與”;乙本作“故至數輿无輿”。今从乙本。严遵本“至”作“造”,无“數”字,第一“輿”字后有“於”字,谓“故造輿於无輿”。河上公本、王羲之本、顾欢本、景龙...
《老子》01_05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《广弘明集》五、孙盛《老子疑问反讯》引有‘故’字。《辅行记》二之六引‘常无欲觀其妙’。《周易集解》十三韩康伯曰:‘故常无欲以觀妙’,盖本此文,则无‘其’字。按:‘妙’为...
《老子》28_08_校笺_03_魏稼孙
魏稼孙云:“‘為天下式’,‘為天下谿’、‘為天下谷’二句重,此句不重,盖脱。御注三句皆重。”
《老子》53_05_校笺_07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綵’,严、范、磻溪、楼正作‘采”。‘綵’与‘采’同,《说文》‘从糸,采声’,《一切经音义》引《尚书》云:‘吕五綵彰施于五色。’《考工记》云:‘五綵备者,谓之繡。’陈景...
《老子》56_04_校笺_08_王卞
王卞云:“敦煌唐写本P二六三九、S三九二六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‘紛’字均作‘忿’。按第四章‘解其紛’之‘紛’字,敦煌唐写本S四七七《老子道经河上公章句》亦作‘忿’,注云:‘忿,结恨...
《老子》11_音韵_01_江有诰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无韵。高本汉谓:輻、轂韵。
《老子》60_02_校笺_14_高延第
高延第云:“‘莅’,临也。有道之君御天下,上下安于性命之情,不邀福,不稔祸,祈祷事绝,妖祥不兴,故其鬼不神。《庄子》云:‘一心定而王天下,其鬼不祟;’又云:‘阴阳和静,鬼神不扰;’...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而貴求食於母’,纂微、司马并作‘而貴食母’;苏作‘兒貴食母’;五注、曹、陈、达真、叶、清源、黄‘於’并作‘於’;程作‘而貴食於母’。”
《老子》03_02_校笺_02_张煦
张煦云:“开元无‘為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0_11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前句句末当有“也”字,傅奕本由项羽妾墓本等校勘而来,亦有“也”字。又,《老子》原本后句句末当有“焉”字,《韩非子·解老》所引为战国古本,即有“焉”字。实非后人“...
《老子》52_03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殁身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‘殁’作‘没’。”
《老子》34_01_校笺_15_唐玄宗
唐玄宗注疏云:“大道汎兮,无系而能应物,左右无所偏名矣。···汎兮者,无系之貌也。言道之為物,非阴非阳,非柔非刚,汎然无系,能应众象,可左可右,无所偏名。故庄子曰:‘夫道未始有封。...
《老子》64_11_校笺_09_王弼
王弼注云:“‘民之從事,常於幾成而敗之’,不慎終也。”
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5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此列三寳之数也。体仁博施,爱育群生,慈也。节用厚人,不耗于物,儉也。為事始和而不唱,不敢為天下先也。”
《老子》38_04_校笺_03_河上公
河上公注云:“上仁谓行仁之君,其仁无上,故言上仁也。為之者,為仁恩也。功成事立,无以执為。”
《老子》44_03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柰卷、臧疏无‘是故’二字,‘藏’为‘臧’俗字。”
《老子》25_08_校笺_01_校勘
此四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,天大,地大,王亦大”,损掩“道大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同此四句。今从乙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、陆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