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54_音韵_08_本章韵读
本章韵读:拔、脱、絶,月部。身、真,真部。家、餘,鱼部。鄉、長,阳部。邦、丰,东部。下,鱼部;博,铎部,鱼铎通韵。家,鱼部;鄉,阳部,鱼阳通韵。邦,东部;下,鱼部,东鱼合韵。兹,之...
《老子》14_11_校笺_05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强本成疏:‘迎不見其首,明道非古无始也;随不見其后,明道非今无终也。’是成无二‘之’字。此言道既不知其所始,亦不知其所终也。”
《老子》57_02_校笺_07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《史记·田单列传》云:‘兵以正合,以奇胜。’索隐注:‘按奇,谓权诈也。’此‘奇’为‘衺’之假,‘衺’谓权诈也。‘以奇用兵’,言以权诈用兵也。”
《老子》34_01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道□□□□□□□”,“道”后损掩“氾呵其可左右也”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,唯校“氾”为“汛”,为误,见下;乙本作“道渢呵亓可左右也”,“其”作“亓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...
《老子》14_12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以語今之有’,各本作‘御’。”
《老子》11_音韵_04_水海
水海按:“卅輻同一轂,當其无,有車之用也。然(挻)埴而為器,當其无,有埴器之用也。故有之以為利,无之以為用。”輻【pǐwek】,职部;轂【kǒk】,屋部;职部【ek】和屋部【ok】,主要元音...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草木’,一上有‘萬物’二字。‘柔脆’,‘脆’一作‘弱’。‘脆’,輭也。”
《老子》28_04_校笺_07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均作‘知其白,守其辱,為天下谷;為天下谷,恒德乃足。恒德乃足,復歸於樸。’此数句均在‘知其白,守其黑,為天下式’云云之前,与今本异。从知此段,经传写而滋错乱...
《老子》16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“旁”,《甲本释文》、《乙本释文》、许抗生和高明则校为“並”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敦煌唐写本S四七七《老子道经河上公章句》、宋刊河上公本、想尔本、顾欢本、景...
《老子》09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前句同此,后句无“能”字;帛书乙本前句“盈”字无,后句同此。今前句从甲本,后句从乙本。想尔本、傅奕本、范应元本“盈”作“满”,无“也”字,谓“金玉满室,莫之能守”。...
《老子》23_06_校笺_02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德者,同於德’,古本作‘從事於德者,德者同於德’。”水海按:傅奕本作“從事於得者,得者同於得。”焦氏说有误。
《老子》27_08_校笺_16_肖天石
肖天石云:“天生聖人,知常襲明,任运因化,不与物忤,斯善人也。”
《老子》32_06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故本当作“夫亦將知止”,王弼本、御注本、傅奕本等通行本正同帛书乙本,俱作此文句。河上公本“止”作“之”,则由篆体比、二字形近而误耳。想尔本復又作“止”,后来多数本从...
《老子》59_音韵_02_邓廷桢
邓廷桢云:“久字,上与母韵,与《诗经》韵同;下与道韵,与《周易·象传》韵同。”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09_纪昀
纪昀云:“‘善閉无關楗而不可開’,按:‘楗’,原本作‘鍵’,今据《释文》校改,注同。”
《老子》52_06_校笺_02_吴澄
吴澄云:“‘日’,或作‘曰’,传写之误。”
《老子》45_02_校笺_06_高亨
高亨云:“‘沖’,借字;‘盅’,本字。‘俞樾曰:《说文·皿部》:盅,器虚也。《老子》曰:道盅而用之。作沖者,假字也。第四十五章:大盈若沖。沖亦当作盅。’”
《老子》01_06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罗卷‘徼’作‘暾’。按:‘徼’当作‘竅’。(后同。)《说文》:‘竅,空也。’‘竅’与‘杪’对言,《庄子·庚桑楚篇》曰:‘出无竅,有所入而无竅者有长,有长而无乎剽者宙也。...
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08_宋翔凤
宋翔凤云:“‘百姓皆謂我自然’。按《白虎通义》曰:‘黄帝有天下号曰自然,自然者独宏大道德也。’此云‘百姓皆謂我自然’,正述黄帝之语。下文云:‘希言自然;’又申自然之义曰:‘故从事于...
《老子》22_06_校笺_06_范应元
范应元注云:“‘見’,音現。有道而不自显露,故明。”
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正’字,王弼同古本,一作‘直’。曲己以从道則全,枉己以从道則正。”
《老子》72_02_校笺_11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馆本、六朝残卷、磻溪、柰卷、卷子成疏‘狎’并作‘狹’。‘狎’、‘狭’声同谈类,故得相通。‘狎’、‘狹’二字并借为‘柙’。《说文》曰:‘柙,槛也。’或借为‘匣’,《说文》...
《老子》79_01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高亨所解第二说、第三说皆以他本经文为据,所解者并非《老子》原经文,故不取。此三句意谓:既然已经产生大怨,再来进行调和这些大怨,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怨恨的问题的,所以必然有餘怨...
《老子》29_述评
此章节主要宣扬的是无为守中、顺任自然的思想。吕惠卿说:“《老子》言取天下常以无事。无事者,因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,故能得天下之心而使之不去,非有以为之也。惟道可以御器。天下之器神器也...
《老子》61_06_校笺_03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一本亦作‘或下以聚’。”
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夷道若纇’,‘纇’,雷对反,简文云之也:河上作‘類’,一本作‘纇’。”
《老子》53_05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臧疏‘采’作‘彩’,易州、罗卷、宋河上、张之象作‘綵’。《说文》无‘彩’、‘綵’字。依义当作‘彩’。”
《老子》69_05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幾’,音祈,一音机。”
《老子》69_06_校笺_16_水海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并作“相若”,盖《老子》原文当如此。作“相加”,义不可通。“加”字无“当”义,道藏集注本引王弼注正作“若,当也”。王弼当作“若”,与帛书本同。我疑心《老子》原文...
《老子》33_03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故本当有“者”字。这几句都是用“··者···也”标准格式表示的判断句。又,“勝”,勝利,与“負”相反,此处意为战勝、克服。《老子》并不否定“勝人”,而是主张“不争而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