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15_13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“葆”,通“保”。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“葆,假借為保。”此二字上古皆为帮纽幽部,為同音假借。当从河上公本、想尔本、王弼本作“保”。“保”,有守、持之义。玄应《一切经音义》...
《老子》28_04_校笺_02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《治要》引此章自‘知其雄’起,讫‘為天下谷’止,独无‘復歸於婴兒’、‘復歸於无極’二句。”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06_焦竑
焦竑云:“‘人之所教,我亦教之’,古本作‘人之所以教我,亦我之所以教人’。一作‘人之所教,亦我義教之。”
《老子》63_02_校笺_08_高亨
高亨云:“‘大小’者,大其小也,小而以為大也;‘多少’者,多其少也,少而以為多也。视星星之火,谓将燎原。观涓涓之水,云将漂邑。即谨小慎微之意。”水海按:释德清云:“世人皆以名位為大...
《老子》09_01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高明谓“植”为“持”字之别构,则误。“植”(zhì),《集韵》谓丈里切。上古为定纽之部字,拟音【dǐe】,其义,《集韵》谓“持也”。“持”(chí),《广韵》谓直之切,上古亦为定...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1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强本成疏:‘抱一能无離’,是成无‘乎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0_05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全损;帛书乙本“兮”,时译为“呵”,“哉”假作“才”(上古二字皆为之部)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唐玄宗注本、唐玄宗疏本、楼正本、景福本、李约本、陆希声本、强思齐本...
《老子》25_08_校笺_12_王弼
王弼注云:“天地之性人為贵,而王是人之主也,虽不职大,亦复為大,与三(指‘道’、‘天’、‘地’)匹,故曰‘王亦大’也。”
《老子》60_04_校笺_04_张煦
张煦云:“赵(孟頫)无‘非其神不傷人’一句。林作‘聖人亦不傷之’。”
《老子》31_09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樂殺人者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五注、曹、达真、陈、叶、清源、程、邵上并有‘夫’字。‘不可得志於天下矣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、清源、程下并无‘矣’字。司马‘不可’下有‘以’字...
《老子》58_05_校笺_07_杨树达
杨树达云:“按:‘其’,豈也。”水海按:高亨亦谓“其”犹“豈”,并说“正”下脱“善”字,将经文补作“其无正善”,译为“难道没有正确和良善吗?”此备一说。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好徑’,‘好’,呼报反;‘徑’,经定反,邪徑。”
《老子》20_17_校笺_07_俞樾
俞樾云:“按‘似’当读为‘以’,古‘以’、‘似’通用。《周易·明夷·彖传》:‘文王以之。’《释文》曰:‘以,荀向本作似。’《诗经·旄丘》:‘必有以也。’《仪礼·特牲·馈食礼》注引作...
《老子》67_09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“舍”(shě),后来写作“捨”,是“捨”的古字。《广韵·马韵》谓:“舍”,同“捨”。《易经·贲》云:“舍车而徒。”《经典释文》谓:“舍,音捨。”《尚书·汤誓》云:“舍我穑事...
《老子》42_09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强梁者,强力横行的人。“木绝水曰梁,负栋曰梁,皆取其力之强。”(焦竑注语)“强梁者不得死”,与“强梁者不得其死”意同,言强力横行的人“皆不得寿终”而死(参看《论语注疏》);...
《老子》69_04_校笺_10_高亨
高亨云:“按:以傅本相校,可知此文有窜乱,疑当作‘是謂執无兵,行无行,攘无臂,扔无敵’。厥证有三:‘兵’、‘行’為韵,‘臂’、‘敵’為韵,其证一也。‘執无兵’者,有兵而无所用也。《...
《老子》28_01_校笺_12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帛书甲本作:‘知其雄,守其雌,為天下溪。’‘溪’字显為‘谿’字之讹。乙本‘谿’字讹作‘雞’。‘谿’字,景福本亦作‘溪’,景龙、龙兴碑作‘蹊’。”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作‘故能蔽不新成’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‘故能弊而不新成’。”
《老子》52_04_校笺_07_俞樾
俞樾云:“按:‘塞其兑’,‘兑’,当读为‘穴’。《文选·风赋》‘空穴来风’,注引《庄子》‘空閲来风。’‘阅’从‘兑’声,阅可假作‘穴’,‘兑’亦可假作‘穴’也。‘塞其穴’正与‘闭其...
《老子》30_06_校笺_02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果而不得以是’,各本‘以’作‘已’,无‘是’。”
《老子》68_02_校笺_12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强本成疏:‘既不喜怒,何所争乎;’又荣注:‘无心自然受推,故言不争;’是成、荣并作‘争’。‘與’犹敌也。《庄子·徐无鬼篇》:‘且方與我以辩。’《天下篇》:‘惠施日以...
《老子》15_08_校笺_06_王昶
王昶云:“邢州作‘混若樸’。‘敦’作‘混’,疑涉下文而误。”
《老子》50_06_校笺_02_张煦
张煦云:“开元无‘聞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1_06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俞说长。臧疏、馆本、卷子成疏‘以取’亦作‘而取’,則与易说不相应。惟三本‘而取’作‘而聚’,故成疏曰:‘言小國用柔,故聚於大國之中。大國用下,故取得万國之欢心。用下...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09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樸散則為器’,易州、罗卷、臧疏无‘則’字。按:‘分散’字当為枝,《说文》曰:‘分离也;’今通用‘散’。‘聖人用之則為官長’,按:三十二章弼注曰:‘始制,谓樸散始為官長...
《老子》39_04_校笺_12_高亨
高亨云:“四十五章曰:‘清静為天下正’,义同。《吕氏春秋·执一篇》:‘执一為天下正。’(高注:‘正,主也。’)《尊师篇》:‘有大势可以為天下正矣。’句法并与《老子》同。”
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如春登臺’,古本‘如’作‘若’,一‘春’在‘登’下。”
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03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并无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4_06_校笺_09_刘韶军
刘韶军云:“‘是以’句,明太祖本作‘是以聖人能成其大也’。唐玄宗注疏本、宋徽宗本、清世祖本三家作‘是以聖人’。”
《老子》23_05_校笺_04_薛蕙
薛蕙云:“‘故從事於道者,同於道’,‘者’下一重出‘道者’二字。‘无為’之谓道。虚无、恬淡、寂漠、无為從事於道者也。‘同於道’,亦如道之长久矣,所谓‘希言自然’者是也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