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228页

《老子》40_01_校笺_04_钱钟书

钱钟书云:“‘反’有两义。一者,正反之反,违反也;二者,往反(返)之反,回反(返)也。《中庸》:‘生于今之世,反古之道,如此者栽及其身者也’,郑玄注:‘谓不知今王之新政可从’;《汉...
02813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并作‘希’。”
02813

《老子》44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如此;乙本损掩。今从甲本。景龙本“孰”作“熟”,谓“得與亡熟病?”李道纯本、张嗣成本“亡”作“失”,谓“得與失孰病?”其他诸本与《韩诗外传》引并同帛书甲本。
0287

《老子》49_03_校笺_01_校堪

此两句,帛书甲本后句句末损掩一“之”字,今据诸通行本校补;帛书乙本仅残留前句句首一“善”字,其余全损。其他诸本两“善者”后有“吾”字,作“善者吾善之,不善者吾亦善之”。王雱本、崇宁...
0288

《老子》56_06_校笺_09_古棣

古棣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皆有‘亦’字,河上公古本(指王羲之本)、王弼本及其他通行本皆无‘亦’字。按:《老子》是诗,以诗求之,‘亦’字不应有,无‘亦’不害其义,有之于诗而言则为赘词。”
0287

《老子》58_05_校笺_02_道德真经集注

《道德真经集注》云:“明皇、王弼二本‘正’下有‘邪’字。”水海按:是知道藏集注本的作者所见王弼本“正”下“也”作“邪”。
02811
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04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故能敝不新成’,‘故’一作‘是以’,一作‘是以能敝復成’。‘敝’,缺者。至人之所贵新成者,世俗之所贵,惟不欲盈,故能守其敝缺,而不愿為新成也。”
0285

《老子》64_15_校笺_0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以輔’,各本及《文选·鹦鹉赋、鹪鹩赋》注引同此。‘以’字涉上文而衍。‘輔’疑為‘順’字之讹。《贾子·道术篇》‘行歸而過谓之順’,此‘順’字义同。‘恃’亦‘顺’讹。”
0288

《老子》66_01_校笺_10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‘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,以其善下之’,按:“傅、赵本‘之’下有‘也’字,《御览·地部、皇王部》引同。唯《地部》引无‘之’字,高翻本同。柰卷本作‘以其善下之故’。”
0288

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03_张煦

张煦云:“赵‘誠’上有‘故’字。”
0285

《老子》78_01_校笺_08_石田羊一郎

石田羊一郎云:''天下'下当依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补'之物'二字。'
0288

《老子》28_01_校笺_04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作‘以為天下谿’,则古本似有‘以’字。”
0288

《老子》07_04_校笺_04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私邪’,李‘邪’,以遮切,语助。”
02812

《老子》13_08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‘苟’作‘及’,无‘乎’字,王弼同。”
02814

《老子》13_10_校笺_09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作‘則可以寄天下’、‘則可以託天下’。林、苏、葛作‘則可寄於天下’、‘乃可以託於天下’。赵作‘若可寄天下’、‘若可託天下’。”
0288

《老子》61_06_校笺_02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下句作‘或下而聚’,河上、王弼、高翻作‘而取’。”
02810

《老子》63_01_校笺_07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味无味’当作‘知无知’。盖古文‘知’字或有作‘呋’者,反文也。‘呋’、‘味’形近,故讹作‘味’耳。‘為无為’者,以‘无為’為為也;‘事无事’者,以‘无事’為事也;‘知无...
0287

《老子》20_05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荒兮其未央哉’,龙兴观碑次解本作‘莽其未央’。古本无‘哉’。‘荒’,广远也。”
02813

《老子》68_02_校笺_06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遂、景三本‘與’作‘争’。按:此‘争’字與下‘不争之德’相对,作‘争’是也。”
0285

《老子》70_01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六朝残卷作‘其易行’。譣弼注曰:‘可不出户窥牖而知,故曰:甚易知也。无为而成,故曰:甚易行也。’盖王亦同此。”
02810

《老子》04_02_校笺_11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臧疏及《后汉书·黄宪传》注引‘兮’作‘乎’。”
0288

《老子》07_02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故能長久’,王氏《萃编》引邢州本与此同,易州石柱及河上、王弼作‘長生’,非也。”
0285

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05_魏稼孙

魏稼孙云:“‘不為主’下‘可名於大’上,御注有‘常无欲,可名於小,萬物歸之不為主’十四字。”
02810

《老子》15_13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无“者”字;帛书乙本作“葆此道□□欲盈”,损掩“者不”二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今从《乙本释文》。高明校本漏脱“者”字。河上公本、想尔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傅奕...
0288

《老子》20_16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飂’,力幽反。梁作‘飄’。简文云:敷遥反。河上作‘淵兮’。”
02811
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14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故致數車无車’,两‘車’字,法京敦乙本上之‘車’作‘與’,下之‘車’作‘譽’,与苏灵芝御注本同。范应元曰:王弼同古本,河上公作‘數車无車’。今案:诸王本作‘輿’,道藏...
02814

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萬物歸之而不知主’,王弼、司马公同古本。”水海按:今王本作“萬物歸焉而不為主,可名為大”,前句不同於范氏所见王本。譣王弼注:“萬物皆歸之以生,而力使不知其所由。此不為...
0287

《老子》14_09_校笺_11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狀貌象形,妙本希夷,故称‘无狀’、‘无物’。迹能生化,故云‘之狀’、‘之象’。”
02815

《老子》80_04_校笺_09_吴澄

吴澄云:“民淳事简,上古結繩之治可復。雖有书契,亦可不用,不但不用什伯之器而已。”
0288

《老子》21_02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道藏王本‘惚’作‘忽’。《释文》出‘怳’字,知王本作‘怳’,《头陀寺碑文》注引《老子》作‘怳’,王注亦作‘怳’。《抱朴子·地真篇》引‘老子曰’与河上本同。英伦本与御注同...
028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