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229页

《老子》30_07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古棣说应从帛书作“是謂果而不强”,则是。这确实是一句总括上述四项兵道原则的话。作“是謂果而不强”,当为《老子》原文,其义謂:(上述)这些兵道原则,叫做取得勝利而不逞强。其中...
0435

《老子》07_04_校笺_08_毕沅

毕沅云:“王弼‘不’作‘非’。《淮南子》引同王弼。”
04315

《老子》53_06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厭’,於艳反。”
0456

《老子》30_今译

以道辅佐君主,不用兵力逞强于天下。用兵这件事很危险,一定会得到报应。军队驻扎过的地方,必会荆棘丛生。善于用兵的将帅,只要取得胜利就罢了,不用武力逞强。胜利了,而不要骄傲;胜利了,而...
0378

《老子》08_02_校笺_07_高明

高明云:“甲本作‘而有静’,乙本作‘而有争’,今本作‘而不争’或‘又不争’。‘有静’、‘有争’与‘不争’,三者意义差别甚大,其中必有讹误。帛书研究组在甲本‘静’后注一‘争’字,读作...
0469

《老子》53_08_校笺_07_奚侗

奚侗云:“此句赘,疑是衍文。”
0477

《老子》31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同;帛书乙本前句损掩一“君”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,后句同。今从甲本。傅奕本、白文本、宋徽宗本、邵若愚本、林希逸本、董思靖本、王雱本、彭耜本、范应元本、金时雍本、邓...
0549

《老子》08_04_校笺_1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居善地’者,可止则止。‘心善淵’者,中常湛静。”
0347

《老子》54_02_校笺_09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王本‘子孫以祭祀不輟’,帛书甲、乙本并作‘不絶’,与《韩非子·解老》合,今据改正。而《韩非子·喻老》所引,又作‘不輟’,二字义通,盖可并行。”
0538

《老子》31_07_校笺_10_张煦

张煦云:“苏作‘恬澹’,各本作‘恬淡’。各本无‘以’字。吕等同御注(‘勝而不美’)。”
0388

《老子》09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植而盈之,不□□□”,损掩“若其已”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帛书乙本同此二句。今从乙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傅奕本、成...
04810

《老子》54_06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邦’字,《韩非子》与古本同,一作‘國’。”
04810

《老子》31_09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故本当作“夫樂殺人,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”。“夫樂殺人····”是承上句“··是樂殺人也”而论,故作“夫樂人殺人者”衍“殺”前一“人”字和一“者”字;作“夫樂煞者”,...
05311

《老子》09_03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室’字,严遵、杨孚、王弼同古本。贪财而轻命,则物在而身亡矣。”
03313

《老子》54_音韵_01_江有诰
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:拔、脱、輟韵(祭部,拔音蹩,脱他厥反)。身、真韵(真部)。家、余韵(鱼部,家音姑)。鄉、長韵(阳部)。邦、豐韵(东部,邦博工反,原作“修之國”,今从《韩非子·解老...
0459

《老子》31_12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衆多’,王弼作‘之衆’;古本下有‘則’,下同。”
04415

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10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强本成疏:‘功成名遂者,谓退身隐行,行自然也;’则成亦作‘功成名遂身退’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正义引作‘功遂而身退’,较王本多一‘而’字,盖系引者自增。”
02611

《老子》55_03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攫’,俱反;‘不搏’,搏音愽。”
05512

《老子》32_01_校笺_07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‘道常’即‘常道’。‘道常’者,道之真;‘常道’者,真之道;其实皆即道也。三十七章‘道常无为而无不为’,言道无为而无不为也。‘无名’者,大道初成,天地未形,一物不生,故...
0309
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16_李道纯

李道纯云:“‘抱一能无離’,已下六句,加一‘乎’字,非。”
0546

《老子》55_05_校笺_10_张行孚

张行孚云:“考《广韵》‘朘’训‘缩肭’。《说文》‘朔而月见东方谓之缩肭’,《尚书大传》作‘侧匿’,郑注:‘侧匿者犹缩肭,行迟也。’是缩肭与尔疋逡退也,《文选》注引《广雅》‘逡巡退却...
0446
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作‘侯王’。林‘守’下有‘之’字。”水海按:元刻林希逸本“守”下无“之”字。按林氏注文“为侯王者,若能守此道”(“此道”即释“之”),“守”下当有“之”字。
03211

《老子》10_04_校笺_09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范本‘知’作‘為’。刘惟永《道德真经集义》引王本经文作‘愛民治國;能无為乎?···’强本成疏:‘接物之行,莫先治國爱民。知,分别智也。’‘无知’,当从易顺鼎说作‘无以知...
0566
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03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‘益生曰祥’,生不可益,益之则夭也。‘心使氣曰强’,心宜无有,使氣则强。”
0429
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14_王安石

王安石注云:“氣者当专氣致柔,今反为心之所使,不能专守于内,则为暴矣。故曰‘心使氣曰强’。上章曰‘守柔曰强’;此‘强’者,非守柔之强,乃强梁之强。夫言岂一端而已,各有所当也。”
0409

《老子》32_06_校笺_11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作‘天’乃字误。宋刊河上本、室町本皆然。毕沅曰:‘河上公作天亦將知止;’知其误已久。广明本‘夫’字稍缺,吴云亦误校为‘天’,云:‘天,傅本作夫,易州本亦作夫。’不知‘天...
0505

《老子》10_08_校笺_05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按:‘生而不有’下两句与二章文同。《庄子·达生篇》引‘為而不恃,長而不宰’,同此。顾本成疏:‘故施為利物,亦无思造之可恃也。’又,《庄子·大宗师篇》成疏:‘為而不恃,長...
05110

《老子》56_01_校笺_09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道不可知不可言,知者知其不可知不可言,故不言也。言者是不知其不可知不可言,故言也。”
0459
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12_楼宇烈

楼宇烈云:“‘故曰:猶川谷之與江海’,宇惠说:‘與,当作於,此为重叠经文言之。’按:宇惠说误。此为《老子》经文传误,而非注误。帛书《老子》甲、乙本经文均作‘猶小浴(谷)之與江海也’...
0437

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本章的主旨在于说明“无”的妙用,所以河上公本标章题为“无用”。《老子》以“无”的妙用為出发点来立论,用比喻的方法来说明“有”、“无”的依存关系,所以应以“當其无”断句。高明...
026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