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229页

《老子》35_03_校笺_07_吴澄

吴澄云:“樂者,歌吹舞蹈之声容;餌者,饮食之味、飨燕之礼。”
0538

《老子》23_07_校笺_04_高亨

高亨云:“按‘失’当作‘天’,形近而讹。《庄子·大宗师篇》:‘天而生。’《释文》:‘向崔本作失而生。’即‘天’、‘失’互误之证。‘德者,同於德’,谓從事於德者同於德也。‘天者同於天...
0517

《老子》19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“聖(简作圣)”作“聲”(為“聖”之音假,二字皆為书纽耕部),无“而”字,“倍”假作“負(简作负)”(二字皆属并纽之部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;乙本前句“聖”省作“取...
04415

《老子》52_06_校笺_05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顾本成疏:‘用柔即是行解之术;’强本荣注引经文云:‘用柔曰强;’是成、荣两本并作‘用’。作‘用’,盖涉下文‘用其光’而误。河上注‘見小’句云:‘萌芽未动,祸乱未見為小,...
0239
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01_校勘

以上三句,前句“偏”,甲本假作“便”(上古“偏”為真部,“便”為元部,真元旁转而合韵,二字同韵,此為叠韵通假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;后两句同此。乙本第一句与第三句皆同此,第二句“上...
0377

《老子》48_03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又損之’,河上、王弼无‘之’字。”按:宋刊河上公本“又損”后无“之”字,而敦煌唐写本P二六三九号、S三九二六号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“又損”后有“之”字。
03410

《老子》26_03_校笺_04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燕處’,‘燕’,李(畋)与陆同(音)。纂微‘燕’作‘宴’。”
02514

《老子》53_05_校笺_09_陆希声

陆希声云:“观衣服多文采,则知其君好淫巧,蠹女工矣。观佩带皆利劍,则知其君好武勇,生国患矣。”
03315

《老子》59_述评

老子在这一章节提出了“治人”、“事天”应该施用“啬”这一方法策略,就是说治国养生,要重视爱惜精神欲望。朱熹就指出:老子之学,谦冲、俭啬、全不肯役精神。魏源则指出:“老子之书,上之可...
0485

《老子》16_04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有“各復”二字,《淮南子·览冥训》谓“各復歸其根”为证。易顺鼎、马叙伦二说非是。当应从帛书本。“根”:指事物的本根、本原。“各復歸於其根”,意即:各自返歸到它...
0449

《老子》19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、乙本同。今从甲、乙本。范应元本无“此”字,“言”作“者”,无“也”字,“未”作“不”,“足”后有“也”字,谓“三者,以為文不足也”。遂州本“言”作“者”,无“也”字...
0288

《老子》69_03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行无行’,下‘行’,行师也。行师应敌而不强争。”
03415

《老子》44_04_校笺_08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知足,则箪食瓢饮而自乐;知止,则功成名遂而身退。此老子复晓人曰:是故甚爱名者,则必大費精神;多藏貨者,则必重失身命。惟知足、知止而不贪名貨者,则不致污辱、危殆,可以長且...
03413

《老子》55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逢喂地弗螫”,“逢”即“蠭”之省形或音假,“喇”即“蛪”(là)之音借,“地”为“蛇”之假借(上古二字皆为歌部)。《甲本释文》校作“蜂蟹虺蛇弗螫”,并注云:“《广...
03310

《老子》21_09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之然’,御注、今河上作‘之然哉’,王弼作‘之狀哉’。”
0377

《老子》06_今译

生养万物的“道”是永恒存在的,因此称它为玄妙的母性。玄妙母性的出生万物之门,就是生长天地万物的根源。它绵绵不断的样子,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(无形无声),然而作用起来,却永不会穷尽。
03612

《老子》56_06_校笺_09_古棣

古棣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皆有‘亦’字,河上公古本(指王羲之本)、王弼本及其他通行本皆无‘亦’字。按:《老子》是诗,以诗求之,‘亦’字不应有,无‘亦’不害其义,有之于诗而言则为赘词。”
0287

《老子》52_03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殁身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‘殁’作‘没’。”
0306

《老子》30_03_校笺_07_张煦

张煦云:“苏‘者’作‘有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苏辙本作“者”,而不作“有”。
0295

《老子》68_04_校笺_06_奚侗

奚侗云:“体道者與天合德,故曰‘配’。‘極’,至也。各本‘天’下有‘古’字,谊不可通。殆下章‘用兵有言’句上有‘古之’二字,‘古’字错入于此,而又捝一‘之’字。兹删去。”
03710

《老子》57_10_校笺_11_吴澄

吴澄云:“无為、好静、无欲,皆无事也。既无所事,何必致天下之向附,而民自然而化,自然而正,自然而富,自然而樸。其效如此,是以之取天下而有余也。”
03315
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忠臣’,古本作‘貞臣’。”
0345

《老子》02_04_校笺_13_毕沅

毕沅云:“两‘不處’河上公作‘弗居’,聚珍板王弼注本作‘功成而弗居’,校云:《永乐大典》无战争及沉重的租税负担等方面,反映了被压迫的人民群众的要求。相反的,无為论也有其消极、保守、...
04813

《老子》79_03_校笺_10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'司,主也。徹,迹也。言上德之人主,意妙契不執名,言无德之君犹滞筌蹄,未能洞遣迹,既不泯,故言司徹也。'俞樾云:'按:古字'徹'与'轍'通。二十七章'善行无轍迹'。《释文》作'徹...
02414
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14_水海

水海按:河上公注云:“其政教宽大,悶悶昧昧,似若不明也。”王弼注云:“言善治政者,无形、无名、无事、无政可举,悶悶然,卒至于大治。故曰‘其政悶悶’也。”然则帛书乙本作“閑閑”,而不...
03615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19_徐梵澄

徐梵澄云:“‘希,言自然。’——‘听之而弗闻,名之曰希’,言‘自然’无可闻。同一观於自然现象也,孔子尝言‘天何言哉!四时行焉,百物生焉’,则有见於渐变。老子此言‘希’,言‘飘風’、...
04813

《老子》46_02_校笺_04_水海

水海按:马氏依《盐铁论》改“戎”为“牸”,不足取也。《盐铁论》明谓“戎馬不足,牸牝入阵,故驹犊生於战地”,岂能改“戎馬”为“牸馬”乎?又《韩非子·解老》句末有“矣”字,而《喻老》句...
03814

《老子》12_音韵_07_江有诰

江有诰云:“爽,疏两切。按:古惟读平声,至曹植《释愁文》‘乱我情爽’,与掌、党叶,始作上声。当与阳部并收。《老子·检欲篇》‘五味令人口爽’,与聾、狂通韵。”(《唐韵·四声正·三十六...
04411

《老子》47_附论_02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这几章节中的“远”,应释为楚方言的“远”,则切当也。扬雄《方言》(卷十三)云:“藐,广也。”《方言笺疏》云:“《楚辞·九章》云:‘藐蔓蔓之不可量兮’,通作‘邈’。前...
02915

《老子》03_08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則无不治’,古本作‘无不為矣’。彭耜本‘无不治矣’。”
034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