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27_12_校笺_06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景龙碑本‘此謂要妙’,敦煌本、傅本与此石(景龙碑)同。又‘要妙’即幼妙,亦即幽妙。《汉书·元帝纪》‘穷极幼眇’,师古曰:‘幼眇读曰要妙。’刘台拱曰:‘按幼,幽也;眇,微...
《老子》44_03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是故甚愛必大費’,程无‘是故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69_02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“為主”,意当為战争时的主动进攻,采取攻势。“為客”,意当指战争时的被动防守,采取守势。“進寸”、“退尺”,盖用兵之难進易退,犹以逸待劳、以静制动之义。
《老子》08_03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處’,一本作‘居’。‘惡’,乌路反,注作‘同’也。‘幾’,音机,近也,又一音祈。”
《老子》64_13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□欲不欲,而不貴難得之”,前句损掩“是以聖人”四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后句“”形误为“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鹏’,各本作‘货(简作货)’。《说文·...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10_张煦
张煦云:“林、葛、赵作‘人之所教,我亦義教之’。吕作‘人之所教,而我義教之’。苏作‘人之所教,我亦教之’。”水海按:今见苏本作“人之所教,亦我義教之”。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03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沌’,本又作‘忳’,徒损反,又徒门反,简文音顿。‘俗人昭昭’,‘昭’章遥反,一本作‘照’。”
《老子》06_01_校笺_04_彭耜
彭耜云:“‘谷’,陆:古木切。李音同,上言谷之应声如道也,应物未尝休息。‘牝’,李:频忍切,母也,言母养万物。”
《老子》28_11_校笺_12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作‘无割’是也。傅、范本‘不’作‘無’,范应元曰:‘严遵、王弼同古本(作無割)。’易顺鼎亦曰:‘不割,当作無割··’”
《老子》22_04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各本及《文选·陆机长安有狭邪行》注、《养生论》注引并作‘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’。《南齐书·顾欢传》、孟景翼《正一论》引同此(傅本)。按:《说文》曰:‘式,法也。’‘栻’...
《老子》64_01_校笺_04_水海
水海按:河上公注云:“治身治国安静者,易守持也。”顾本成玄英疏云:“安,静也;持,守也。”则释“持”为“守”,即保持、维持之义。然而,本章节前面数语讲的都是“事豫则立”的问题,似乎...
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16_高亨
高亨云:“《庄子·骈拇篇》:‘骈拇枝指,出乎性哉!而侈於德。附贅县疣,出乎形哉!而侈於性。多方乎仁义而用之者,列於五藏哉!而非道德之正也。是故骈於足者,连无用之肉也。枝於手者,树无...
《老子》55_05_校笺_14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《释文》云:‘本一作朘;’当从之。顾本成疏:‘《字林》云:峻,小儿阴也;’强本荣注:‘峻,童儿阴也;’是成、荣并作‘峻’。按:‘朘’,小儿阳物也。‘作’,挺举也。此言...
《老子》39_11_校笺_11_唐玄宗
唐玄宗注云:“侯王貴高,兆民賤下,為国者以人為本基,当劳谦以聚之。”
《老子》32_07_校笺_04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景福、英伦本作‘所以’,景龙、敦煌二本均无此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09_03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诸本并作‘满堂’,依义作‘室’是。”
《老子》63_07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是以聖人由難之’,纂微、清源、程‘由’作‘猶’,五注无‘難’字。‘故終无難矣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无‘矣’字,叶作‘終以无難’。”
《老子》43_03_校笺_04_魏稼孙
魏稼孙云:“严举御注‘之’字‘益’字,失校御注‘是’上‘吾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母’,如字。”
《老子》72_03_校笺_07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厭’字,御注、范、夏竦《古文四声韵》并作‘猒’。下一字是,上二字非。盖古‘厭飫’、‘厭憎’作‘猒’,‘迫逼’作‘厭’(参照邓廷桢《双砚斋笔记》卷四)。此章下一字作‘猒...
《老子》21_05_校笺_10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窈冥,中有精’,楼正、磻溪作‘杳兮冥,其中有精’,傅本作‘幽兮冥兮,其中有精’。按:‘窈’、‘幽’、‘杳’三字音近,可通用。《管子·内业篇》‘精,氣之极也,精也者,氣...
《老子》22_08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想尔本、馆本“弗矜”作“不自矝”,“矝”字误,无“能”字,谓“不自矜,故長”。吕惠卿本“弗矜”作“不自欽”,无“能”字,謂“不自欽,故長”...
《老子》21_06_校笺_08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至道妙物,既本非假杂,变化至精,故‘其精甚真’。生成之功,遍彼群有,物感必应,曾不差违,故云‘其中有信’。”
《老子》78_06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''垢',古口反。'
《老子》53_07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夸’,口花反。”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11_奚侗
奚侗云:“‘繟’,《说文》:‘带缓也’,引申有宽缓谊,与下‘恢恢’相应。或作‘默’,或作‘坦’,皆非。”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天下之牝,天下之郊也”,前句无“也”字,后句“交”假作“郊”(上古二字皆为见纽宵部),《老子甲本释文》已校为“交”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天下之郊(交)也’,...
《老子》49_06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字当作“得”,“德”为后人以假借更易之。此言“民之信与不信,聖人一律待之以信,而任其自化,则其结果皆得信也。”(蒋锡昌注语)
《老子》65_06_校笺_04_薛蕙
薛蕙云:“‘能知楷式,是謂玄德’,‘楷’,一并作‘稽’;‘能’,一作‘常’。”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忠臣’,古本作‘貞臣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