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68_04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“之力”二字,帛书本无,盖后人涉上句“是謂不争之德”而妄加。《老子》书中,“德”與“力”是不相对言的。又,“是謂配天”,正与前文“是謂用人”相对言,故不当删去“配天”前“是...
《老子》48_01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《庄子·知北游篇》引有‘者’字,各本无。《后汉书·范升传》升奏议引‘學道日損’,盖节文。”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靖’,按:各本及《文选·秋声赋》注、《答何劭诗》注引并作‘静’。此是。”
《老子》57_09_校笺_04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‘好静’,当作‘清静’。《史记·老子列传》‘李耳无為自化,清静自正’可证。”
《老子》73_今译
勇于坚强有为的人,就会遭到杀身之祸;勇于柔弱无为的人,就能保住身心性命。(我)能够知道这两种人的结果:一种结果有利,一种结果有害。“天道”所厌恶的(坚强之勇),世人有谁知道其中的缘...
《老子》58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其正察察,其邦夬央”,“正”为“政”之假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为“政”;“央”为“狭(kuài)”之假借(上古二字皆为见纽月部)或省写,《甲本释文》校为“缺”,许抗生...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不可以示人’,陈无‘以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6_04_校笺_12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傅、范古本并作‘如之何’,‘之’字疑衍。‘奈何’乃注文,强本成疏‘如何,奈何也’,可证。”
《老子》01_06_校笺_11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‘故常无欲,以觀其妙;常有欲,以觀其徼。’按:荀悦《申鉴》曰:‘理微謂之妙。’此指无名时期无欲之微妙而言。上‘其’为‘无名’之代名词。《说文》:‘徼,循也。’段注:‘引...
《老子》69_04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仍无敵’,王弼作‘扔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王弼本、张之象刊王弼本注云:“用战犹行无行,攘无臂,執无兵,扔无敵也。”则此二本作“扔”。而道藏集注本引王弼注“扔”则作“仍”。
《老子》65_08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乃至’,古本作‘乃复至’。一上有‘然後’。”
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11_高亨
高亨云:“‘是以’二字衍文,盖后人所加。”
《老子》03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前句同此,后句全损;帛书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御注本、邢玄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傅奕本、李约本、强思齐本、陆希声本、杜光庭本及诸宋元明人本“上...
《老子》29_01_校笺_09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傅、范本、王羲之本、赵孟頫本‘為之’下有‘者’字。又《道藏宋张太守汇刻四家注》在‘為之’句下,王注有‘為造为也’四字,他王本脱去此句。”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16_高亨
高亨云:“易说是也。篆文‘不’作m,‘而’作而,形近故讹。《墨子·兼爱下》‘不鼓而退也’。‘而’乃‘不’字之讹,可以互证。《周易·谦彖》:‘天道亏盈而益谦。地道变盈而流谦。鬼神害盈...
《老子》73_05_校笺_10_河上公
河上公注云:“天所網罗恢恢甚大,虽踈远,司察人之善惡,无有所失。”
《老子》41_11_校笺_07_钱钟书
钱钟书云:“‘大音希聲’。按:《庄子·天运篇》‘无聲之中,独闻和焉’,即此意。脱仿前说一四章之例,强为之容,则陆机《连珠》:‘繁会之音,生于绝弦;’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‘此时无聲胜有...
《老子》26_05_校笺_19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‘輕則失根(本),躁則失君’,言人君纵欲自輕,則失治身之根本;急功好事,則失為君之道也。”
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15_王弼
王弼注云:“太上,謂大人也。大人在上,故曰‘太上‘。大人在上,居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,万物作焉而不为始,故下知有之而已。言从上也。”
《老子》02_01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广明三年经幢残石本‘已’字作‘矣’。《论语集解》义疏九引两‘皆’字并作‘以’。”
《老子》31_10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范、白、罗卷、臧疏‘故’字同此,各本无。《治要》引两‘尚’字作‘上’。罗卷‘凶’作‘喪’。”
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07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《考工记》‘无、有’用為二名,‘无’指車轂内外空间而言,‘有’指車轂而言。有車轂而无空间,固不能利转;有空间而无車轂,亦不能利转。《老子》此‘无’,与《考工记》谊同;但...
《老子》20_17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易州‘以’作‘已’。各本‘我’上并无‘而’字,以下句例之,当有‘而’字。各本‘且’并作‘似’,潘同此(作‘且’)。‘啚’,各本作‘鄙’。按:‘有以’之‘以’,借为‘...
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夫惟无以為生者,是賢於貴生也’,古本。”
《老子》58_04_校笺_03_河上公
河上公注云:“‘禍’、‘福’更相生,谁能知其穷極时也。”
《老子》64_07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累’,纂微作‘絫’。”水海按:赵孟頫本亦作“絫”,纂微、赵本皆谓“九層之台,起於絫土”。
《老子》67_11_校笺_04_王卡
王卡云:“P二六三九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本、强本‘舍’并作‘捨’。影宋本(宋刊河上公本)无‘其’,据道藏本补。” 又,河上公注云:“舍其後己,但为人先。”
《老子》01_06_校笺_04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徼’,黄作‘竅’。”
《老子》05_01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猫’,别体字。”
《老子》70_06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披’,音被,衣覆也。‘褐’,短衣也。惟其真知吾道者希少,則吾道貴矣,其他可以智知者,何足貴哉!是以聖人内有真贵,外不华饰,不求人知,与道同也。故曰‘披褐而懷玉’。玉者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