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250页

《老子》48_01_校笺_0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《庄子·知北游篇》引有‘者’字,各本无。《后汉书·范升传》升奏议引‘學道日損’,盖节文。”
0238
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靖’,按:各本及《文选·秋声赋》注、《答何劭诗》注引并作‘静’。此是。”
02313

《老子》51_08_校笺_02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此覆结初章道生之义也。始之為生,養之為畜。增进曰長,抚字曰育。辅相曰成,成遂曰熟。资给曰養,荫庇曰覆。八者皆道德功用之謂,所以萬物尊而貴之。道生萬物,不见其有生之可名...
0236

《老子》57_09_校笺_04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‘好静’,当作‘清静’。《史记·老子列传》‘李耳无為自化,清静自正’可证。”
02315

《老子》73_今译

勇于坚强有为的人,就会遭到杀身之祸;勇于柔弱无为的人,就能保住身心性命。(我)能够知道这两种人的结果:一种结果有利,一种结果有害。“天道”所厌恶的(坚强之勇),世人有谁知道其中的缘...
02315

《老子》03_07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使夫’,‘夫’音符。‘知者’,‘知’音智。”
0239

《老子》58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其正察察,其邦夬央”,“正”为“政”之假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为“政”;“央”为“狭(kuài)”之假借(上古二字皆为见纽月部)或省写,《甲本释文》校为“缺”,许抗生...
0237

《老子》62_04_校笺_05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此喻说也。言不善之人,亦在教之而已。人言行不善,何棄遗之有乎?当导之以善道,冀从化而悛恶,不可棄之而不化,故云:何棄之有?”
02312

《老子》64_09_校笺_04_河上公

河上公云:“有為於事,废於自然;有為於义,废於仁慈;有為於色,废於精神也。執利遇患,執道全身。坚持不得,推让反还。”
02313

《老子》26_04_校笺_12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傅、范古本并作‘如之何’,‘之’字疑衍。‘奈何’乃注文,强本成疏‘如何,奈何也’,可证。”
02314

《老子》49_09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、苏、葛、赵作‘為天下渾其心’。”
02313

《老子》54_05_校笺_02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荣注引经文云:‘修之鄉,其德能長;’则荣与成同(‘乃’作‘能’)。”
02311

《老子》15_08_校笺_09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景福本作‘敦兮其若樸’。按:‘敦兮’,淳厚貌。‘樸’,《说文》:‘木素也。’木素者,木已锯為料,而猶未雕饰成器之称。”
0236

《老子》77_07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此句非言“天道”,而言“天下(人事)”,故作“唯有道者乎”(感叹句),或作“唯有道者”(陈述句);作“其惟有道者乎”,衍一“其”字;作“其唯道乎”,与老恉不合;作“其惟道者...
0239
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05_李道纯

李道纯云:“‘豫兮若冬涉川’,或云‘與兮’,或以下六句、三句无‘兮’字者,非也。”
02314
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16_高亨

高亨云:“易说是也。篆文‘不’作m,‘而’作而,形近故讹。《墨子·兼爱下》‘不鼓而退也’。‘而’乃‘不’字之讹,可以互证。《周易·谦彖》:‘天道亏盈而益谦。地道变盈而流谦。鬼神害盈...
0238

《老子》65_08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乃至’,古本作‘乃复至’。一上有‘然後’。”
0237

《老子》29_01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傅、范本、王羲之本、赵孟頫本‘為之’下有‘者’字。又《道藏宋张太守汇刻四家注》在‘為之’句下,王注有‘為造为也’四字,他王本脱去此句。”
02311

《老子》73_05_校笺_10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天所網罗恢恢甚大,虽踈远,司察人之善惡,无有所失。”
0237

《老子》79_03_校笺_10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'司,主也。徹,迹也。言上德之人主,意妙契不執名,言无德之君犹滞筌蹄,未能洞遣迹,既不泯,故言司徹也。'俞樾云:'按:古字'徹'与'轍'通。二十七章'善行无轍迹'。《释文》作'徹...
02314

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15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太上,謂大人也。大人在上,故曰‘太上‘。大人在上,居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,万物作焉而不为始,故下知有之而已。言从上也。”
0236

《老子》26_05_校笺_19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‘輕則失根(本),躁則失君’,言人君纵欲自輕,則失治身之根本;急功好事,則失為君之道也。”
02311
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无‘焉’字。”
0235
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11_清世祖

清世祖云:“大道为公,主臣一德,何从而有忠臣之名?故有忠臣者,由于國家昏亂也。此见每降而愈下,去道日远之意。”
0236

《老子》24_02_校笺_04_魏锡曾

魏锡曾云:“御注‘見’下有‘者’字,下三句无。”水海按:魏氏所谓“下三句无”,指“自見者不明”句下的“自是者不彰,自伐者无功,自矜者不長”三句无“者”字,御注则作“自是不彰···”...
0238

《老子》74_02_校笺_12_苏辙

苏辙云:“民安于政,常乐生畏死。”
02311

《老子》02_01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广明三年经幢残石本‘已’字作‘矣’。《论语集解》义疏九引两‘皆’字并作‘以’。”
02310

《老子》31_10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范、白、罗卷、臧疏‘故’字同此,各本无。《治要》引两‘尚’字作‘上’。罗卷‘凶’作‘喪’。”
02312
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12_俞樾

俞樾云:“‘知和曰常,知常曰明,益生曰祥,心使氣曰强。’按此下本有‘是故用其光,复归其明’二句,后人因已见于五十二章而删去之耳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《老子》曰:‘知和曰常,知常曰明...
0237

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07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《考工记》‘无、有’用為二名,‘无’指車轂内外空间而言,‘有’指車轂而言。有車轂而无空间,固不能利转;有空间而无車轂,亦不能利转。《老子》此‘无’,与《考工记》谊同;但...
023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