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全损,帛书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想尔本、敦煌丙本、成玄英本“門”作“地”,“啓(简作启)”作“開(简作开)”,“能”作“而”,无“乎”字,谓“天地開闔,而為雌”。敦煌...
《老子》19_04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此三者,以為文不足’,司马作‘以為文而未足’,程无‘此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8_04_校笺_05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仁者,爱之理也,義者,事之宜也。爱出乎理,谓之上仁。上仁為之而无以為者,非以要誉也,无所為(去声)而為之也。”
《老子》81_07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而不争’,‘争’,争斗。注同。”
《老子》20_11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我獨若遺’,司马、苏、曹、陈上有‘而’字;叶‘我’下有‘欲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9_09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馆本无‘將’字。河上、王弼并作‘竭’,不知毕依何本。‘竭’,当作‘渴’。毕说是也。《说文》曰:‘渴,尽也。’”
《老子》39_11_校笺_08_王卡
王卡云:“《意林》无句首‘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72_03_校笺_04_吴澄
吴澄云:“‘不狎’,旧本作‘不厭’,庐陵刘氏云:‘上句不厭,当作不狎。’今从之。夫惟不狎其所居,而畏所畏;是以不厭其所生,而大可畏者不至矣。”
《老子》41_14_校笺_06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譣罗卷敦煌乙本‘无名’下缺,此云‘貸作始’(指罗振玉谓‘敦煌本貸作始’),乃据《老子义》本。傅本、诸王本、室町本作‘善貸且成’,范本作‘善貸且善成’,云:‘严遵、王弼同...
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10_严灵峰
严灵峰云:“河上公注曰:‘輜,静也。聖人終日行道,不離其静与重也。’甚得其义。河上公以‘静’、‘重’对文是也。··按本章上下文,俱以‘重’、‘静’,‘輕’、‘躁’对文,可证。疑古原...
《老子》31_12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白、张之象作‘之衆’。成疏曰:‘殺谓敌人,衆谓士卒。’疑成亦作‘之衆’。各本及《治要》引同此(‘殺人衆多’)。”
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如此,今从帛书本。傅奕本“恒”作“常”,谓“常知此两者,亦稽式也”。李道纯本无“恒”字和“知”字,“稽”作“楷”,无“也”字,谓“此两者,亦楷式”。遂州本无“...
《老子》46_02_校笺_07_高亨
高亨云:“此言天下无道,战场在郊,牝馬上阵也。戎馬者军中所用之馬,与戎車戎衣同意。《周礼·夏官》馬质、校人并言戎馬,则戎馬之名旧矣。生,产驹也。《尔雅·释地》:‘邑外谓之郊。’古者...
《老子》28_02_校笺_07_古棣
古棣云:“罗振玉说:敦煌本不重‘為天下谿’句。《老子想尔注》亦不重此句。按:本章三段,每段的下一个语法句的头一小句,皆重上一个语法句的末小句,读起来别有韵致,此种格律,民歌常有之。...
《老子》09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朵之□之,□可常葆之”,前句损掩“揣而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乙本作‘(揣)而允之’,通行本作‘揣而鋭之’,河上公注‘揣,治也。’此处之上残字缺左旁,...
《老子》11_03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甲本作“然埴為器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“然”為“埏(yán)”,无“而”字;乙本作“燃埴而為器”,“然”作“燃”,《乙本释文》校“燃”亦為“埏”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...
《老子》13_09_校笺_09_王引之
王引之云:“‘於’犹‘為’也(此‘為’字读去声)。《老子》曰:‘故貴以身為天下,若可寄天下;愛以身為天下,若可託天下。’‘於天下’即‘為天下’也。”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蔽’,必世反。王云:‘覆盖也。’钟‘婢世反’,梁武同也。”
《老子》66_05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吕无‘聖人’二字。各本无‘之’字,‘弗’作‘不’,无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05_04_校笺_07_毕沅
毕沅云:“‘詘’,河上公作‘屈’,王弼作‘掘’。陆德明曰:‘顾欢作掘’。‘俞’,诸本作‘愈’。按:古无‘愈’字,盖即用‘俞’也。诸本并非。”
《老子》81_07_校笺_03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敦煌辛本无‘之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41_07_校笺_08_焦竑
焦竑云:“‘辱’,古本作‘’。”
《老子》78_01_校笺_17_吕惠卿
吕惠卿云:'天下之物,唯水为能。因物之曲直方圆而从之,则是柔弱莫过於水者也。而流大物,转大石,穿突陵谷,浮载大地,唯水为能,则是攻堅强者无以先之也。'
《老子》17_04_校笺_13_甲本释文
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案’,乙本作‘安’。通行本此处多作‘信不足焉,有不信焉’。‘安’、‘案’与‘焉’,音近义通,作‘于是’解。或误以‘焉’为句尾语词,属之上句,遂并下句增一‘焉...
《老子》31_01_校笺_15_水海
水海按:今帛书甲、乙本皆作“夫兵者,不祥之器也”,“夫”下无“佳”字,亦有“之器”二字。按经义,这是一个判断句,“夫”是发语词,不译。“者”是用在判断句中的语气词,表提顿,“也”為...
《老子》18_01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廢’,古本下有‘焉’。”
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19_吕惠卿
吕惠卿云:“曲者,曲之自然者也。枉者,曲之使然者也。天下之物,唯水為幾于道。一西一东,而物莫之能伤,是曲則全也;避碍万折而必东,是枉則直也。”
《老子》01_04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此。今从帛书本。其他诸本皆无句末“也”字。“无名萬物之始也,有名萬物之母也”,古来有两种标读法:一、“无名,萬物之始也;有名,萬物之母也。”河上公、成玄英、陈...
《老子》57_04_校笺_08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政事丛脞,赋敛烦苛,动多忌諱,则民无所措手足,故愈贫穷。”
《老子》78_07_校笺_12_奚侗
奚侗云:'《尚书·汤诰》:'万方有罪,在予一人。予一人有罪,无以尔万方。'《庄子·则阳篇》:'古之君人者,以得為在民,以失為在己;以正為在民,以枉為在己。'此皆所謂'受國之垢'与'不祥'也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