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33页

《老子》43_音韵_02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堅’犹剛强,不曰剛曰强,变文叶韵也。”
05014

《老子》77_09_校笺_04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其不欲見賢邪’,一无‘邪’字。‘見’,賢徧反。古之人其才过人者,則思以其才而济物,未尝挟以自大也。故役其賢智以养人。后人之賢智者,則自计其有以躬享佚乐為适然。故役乎愚、...
03514
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并作‘萬物作焉而不辭’。陆希声及《太平御览》七十六引皆无‘焉’字。”
02914

《老子》28_07_校笺_06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知白守黑,不受万物之染,终无得失之患,所以聖人以此為天下式,即万民之模范,万事之准則也。”
05314

《老子》06_01_校笺_06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谷’,喻也。以其虚而能受,受而不有,微妙莫测,故曰‘谷神’。牝,能生物,犹前章所謂母也,謂之玄牝。牝亦幽深不测之意。”
04114

《老子》55_07_校笺_02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知常曰明’,河上作‘日明’,下两句皆然。”
02914

《老子》55_10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范、寇、二赵、吴、磻溪‘謂之’作‘是謂’。二‘不’字,罗卷、馆本、臧疏作‘非’。《经幢》不重‘不道’二字。‘已’《经幢》作‘以’,寇作‘死’。”
04714

《老子》12_06_校笺_09_吴澄

吴澄云:“聖人但為实腹而养气,不為悦目而徇物也。故悉去彼在外之诸妄,而独取此在内之一真。上言‘目盲’、‘耳聾’、‘口爽’、‘心狂’、‘行妨’五者,下但言‘不為目’,盖举一,以包其四...
04114

《老子》59_01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莫若嗇’,‘若’,一作‘如’。”
03014

《老子》14_10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是謂芴芒’,古本。《音辩》云:‘芴,音忽。芒,虚往切。於无非无曰芴,於有非有曰芒。’《淮南子》、扬雄、傅奕同古本。《庄子·至乐篇》曰:‘天无為以之清,地无為以之宁,故...
03314

《老子》63_04_校笺_04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遂二本‘細’作‘小’。”
03314

《老子》64_音韵_01_江有诰
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:持、謀韵(之部,謀明丕反)。散、亂、末韵(祭元通韵,散音线,亂音恋,末音蔑)。土、下韵(鱼部)。貨、過、為韵(歌部,货平声)。高本汉谓:持、謀、有与泮、散、亂相间...
02914

《老子》65_03_校笺_09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民之難治,以其多智也。当务塞兑闭门,令无知无欲。而以智术动民,邪心既动,复以巧术防民之伪,民知其术,随防而避之。思惟密巧,奸伪益滋,故曰‘以智治國,國之賊’也。”
04414

《老子》66_03_校笺_02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欲上民,必以言下之’,‘民’一作‘人’,‘必以’一并作‘以其’。”
04314

《老子》80_05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无‘至治之極民各’六字,‘俗’作‘居’,‘業’作‘俗’。”
03314

《老子》20_09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咳’,胡来反,《说文》字本或作‘孩’。”
04514

《老子》67_06_校笺_04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顾、彭、傅、范、高、赵、楼正诸本均有‘夫’字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及《群书治要》引均作‘慈,故能勇”。
04814

《老子》38_10_校笺_09_文子

《文子·上仁篇》云:“文子问:‘仁義禮何以為薄于道德也?’老子曰:‘為仁者必以哀乐论之,為義者必以取与明之;四海之内哀乐不能徧(遍),竭府库之财货不足以赡万民。故知不如修道而行德,...
03414

《老子》69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如此,乙本“有”借作“又”。今从甲本。傅奕本同帛书甲本。范应元本“兵”后有“者”字,作“用兵者有言曰”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景福本、遂...
02514

《老子》39_05_校笺_06_陶方琦

陶方琦云:“王注:‘各以其一,致此清、寧、靈、盈、生、貞。’盖王本有‘一也’二字。”
04414

《老子》41_05_校笺_09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‘建言’非古载籍名,谓古之立言者。老子引古立言者语,十四章所谓‘执古之道’也。奚说非是。”
04614

《老子》22_今译

委曲才能保全,斜偏才能矫正,低洼才能积满,破旧才能出新,少些才能有所获得,贪多反而会迷惑(而无所得)。因此圣人始终执持万物对立统一的法则,把它作为治理天下的手段。不自我标榜,所以能...
04414

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04_淮南子

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云:“道曰规始于一,一而不生,故分而为阴阳,阴阳合而萬物生。”
04014
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09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十引‘驟’作‘暴’。”
05414

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09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《文子·道原篇》‘則’作‘即’。‘則’、‘即’古书多通用,见《经传释词》。《列子》引‘不勝’二字作‘滅’字,是也。由‘滅’字脱失。读者以弼注中有‘故必不得勝’云云,补‘...
05414

《老子》79_03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''故有德司契',一无'故'。'徹',法也。'
04214

《老子》27_08_校笺_15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善人者,备兹五善之人也。”
04014

《老子》01_今译

“道”,可以用言词述说的,就不是“大道”了。“名”,可以叫得出来的,就不是永恒的名了。“无名”是产生万物的本始,“有名”是育化万物的母体。所以,从恒常“无欲”出发,以此可以观察“大...
04114
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13_奚侗

奚侗云:“‘人’指人主言,各本皆误作‘民’,与下文谊不相属。盖古籍往往‘人’、‘民’互用,以其谊可两通。此‘人’字属君言,自不能借‘民’为之,兹改正。‘徑’,邪道也,见《离骚》王逸...
03614

《老子》30_07_校笺_14_清世祖

清世祖注云:“不矜其能,不伐其功,不驕其势,其果常出於不得已,是乃果而勿强之道也。”
029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