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34页

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按:柰卷作‘若肖,久矣,久其細也’。按作‘小’义通,《说文》:‘小,物之微也;’与‘肖’为韵。《说文声类》:‘小’、‘肖’皆宵部小声。”
0267

《老子》20_11_校笺_03_纪昀

纪昀云:“‘而我獨若遣’,按:《永乐大典》无‘而’字。”
04512

《老子》67_06_校笺_07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夫慈,以陈則勝,以守則固,故能勇也。”
0577
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12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沌沌兮’,范、白、吴、赵写同此;易州、磻溪、馆本、臧疏、彭、寇、张嗣成作‘純’;馆本、易州无‘兮’字。按:‘沌’、‘純’、‘忳’,并借为‘惇’。《说文》曰:‘惇,厚也...
05214

《老子》67_10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六朝残卷‘捨其慈且勇’句,‘捨’字同此;‘捨其儉且廣’句,‘捨’作‘舍’。馆本作‘赦’,无‘其’字。” 又,河上公注云:“舍其儉约,但为奢泰。”
04315

《老子》38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损掩“而无”两字;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同帛书乙本。其他诸本皆同帛书乙本,惟句尾皆无“也”字。
0589

《老子》20_15_校笺_07_李道纯

李道纯云:“‘忽乎若晦’,或云‘淡乎其若海’,非。”
04512

《老子》67_13_校笺_15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夫慈,以戰則勝,以守則固”。“慈”是三宝之首,老子在这里讲的是行“慈”在用兵方面的社会效果,强调守“慈”,戰則勝,守則固,可见守“慈”的重要意义。《孙子兵...
04510

《老子》38_08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忠信之薄’,御注作‘之簿’,下‘不處其薄’亦然。”
0359

《老子》20_17_校笺_03_纪昀

纪昀云:“‘而我獨頑似鄙’,按:一本无‘而’字。”
0437

《老子》68_02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善用仁者為下’,各本‘仁’作‘人’。御注、王弼作‘為之下’。”
03615

《老子》38_11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居亓實,不居亓華”。乙本如此,唯“其”作“亓”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所引,两“居”字,皆作“處(简作处)”,句中无“而”字。严遵本、顾欢本、傅奕本、李息斋本、范应元...
05711

《老子》20_音韵_05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泊’、‘兆’为韵,鱼宵通谐也。”古棣云:“采高亨说。‘泊’入鱼部,‘兆’入宵部,鱼宵可以通谐。”按:孔广森、王念孙、汪有诰、章炳麟等鱼部包括铎部。按王力三十部韵,“泊”...
0419

《老子》69_01_校笺_04_高亨

高亨云:“有‘者’字是也。此句当作‘古之用兵者有言’。‘古’字窜入上章,又捝‘之’字耳。”
04712

《老子》39_03_校笺_02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《文选》江文通《杂体诗》注引无‘萬物’一句。”
03915

《老子》21_03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芴兮芒兮,中有象兮’,王弼、司马公同古本,别本作‘其中有象’。今從古本。”
0299

《老子》69_05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幾’,音祈,一音机。”
03412

《老子》39_05_校笺_09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帛书无‘一’字,下句又以‘谓’起,苏辙曰:‘致之言极也。’高亨曰:‘致,犹推也,推而言之如下文也。’如此,‘其致之也’,似是启下,非总上,高说是。‘一’字当属衍文。”
0526

《老子》21_05_校笺_15_吴澄

吴澄注云:“恍惚虽不可見,而似无似有,犹似可見。窈冥则昏昏昧昧,全不見矣。此道之‘无’也。‘其’字指道而言,‘精’谓德也。有物有象者,德之容,皆其粗也。德者,有物有象之本,乃其精也...
04512

《老子》70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同此,帛书乙本无二“甚”字。今从甲本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及诸唐宋人本、诸元明人本皆无二“也”字。
0339

《老子》39_09_校笺_04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竭’,借为‘渴’。《说文》:‘渴,尽也,从水曷声。’《尔雅·释诂》‘涸,渴也’,经传多以竭为之,是竭有涸尽之义。《周语》‘伊洛竭而夏亡’,注‘涸也’。《淮南子·说林训...
05514

《老子》21_09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之然’,御注、今河上作‘之然哉’,王弼作‘之狀哉’。”
0387

《老子》70_05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知我者稀,則我貴矣’,‘稀’,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黄、程并作‘希’。苏、曹、陈、叶、程并作‘則我者貴’。”
0318

《老子》39_11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甲本为是。其他各本作“故貴以賤為本”,盖由传写而有省、夺“必”等者也。河上公注云:“言必欲尊贵,当以薄賤為本;言必欲尊高,当以下為本基。”其所据之本与帛书同,在“貴”、...
05314

《老子》24_01_校笺_16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皆作“炊者不立”,而不是今通行本的“跂者不立”或“企者不立”;并皆无今通行本之下句“跨者不行”,或某些传本之上句“喘者不久”。不大可能是帛书甲、乙本都抄写错了。...
09615

《老子》71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此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景福本、敦煌庚本、敦煌辛本、敦煌壬本、邢玄本、遂州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、强思齐本、杜...
0357
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故致數與无與”;乙本作“故至數輿无輿”。今从乙本。严遵本“至”作“造”,无“數”字,第一“輿”字后有“於”字,谓“故造輿於无輿”。河上公本、王羲之本、顾欢本、景龙...
0316

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05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其於道也,曰:餘食贅行。’‘食’,音嗣。‘行’,去声。”
0546

《老子》71_今译

知道而不以为知道,这是高尚的;不知道而自以为知道,这是一种思想毛病。所以,圣人(知道而不以为知道),就没有这种思想毛病。正是因为圣人把不知道而自以为知道的毛病,看做是思想毛病,因此...
03114

《老子》39_音韵_04_水海

水海按:“故必貴而以賤為本;必高矣,而以下为基。”本【puen】,文部;基【kǐe】,之部。文部【en】与微部【ei】,元音相同,可以对转。微部【ei】与之部【e】元音相同,可以通转。故文之对...
027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