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35页

《老子》50_10_校笺_07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《释文》作‘錯’,当据改。‘錯’为‘措’之假。《说文》:‘措,置也。’此言善摄生者,既不为虎所遇,故虎亦无所置其爪;又不为兵所加,故兵亦无所容其刃也。”
0489

《老子》29_01_校笺_08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寇(前句末)有‘兵争’二字。按:《广雅·释诂三》:‘取,為也。’《国语》:‘疾不可為也。’韦解:‘為,治也。’是取与為通,為与治通;故四十八章河上公注:‘取,治也。’‘...
0306

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18_吴澄

吴澄注云:“‘沖’字本作‘盥’,器之虚也。道之体虚,人之用此道者,亦当虚而不盈,盈则非道矣。沖,直中切。”
05515

《老子》51_03_校笺_0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罗卷、馆本无‘莫不’二字。馆本无‘而’字,《后汉书·冯衍传》注、《文选·东征赋》注引同此(有‘而’字)。”
0528

《老子》29_04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、葛、赵‘凡’作‘故’。”
05113

《老子》04_04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葛、苏、赵(孟頫)‘或’作‘若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苏辙本作“或”。
0427

《老子》51_06_校笺_11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一章王注:‘及其有形有名之时,则長之育之,亭之毒之,为其母也。’‘長之育之,亭之毒之’,全引此章经文,可证《老子》古本如此。诸本‘亭之毒之’,作‘成之熟之’,非是。...
03511

《老子》29_06_校笺_07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或强’,敦煌本作‘彊’。”
0567

《老子》05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、乙本皆同此。今从帛书本。想尔本“芻狗”作“董苟”,《干禄字书》谓“萋”同“芻”,实同魏《涼州刺史元维墓志》的“董(蒭)”字;“苟”则为“狗”之假借(上古二字皆为见纽...
0476

《老子》52_02_校笺_06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道藏王弼本作‘既知其母,復知其子’。譣谊,藏本为长,当据改正。‘既知其母,復知其子’,言圣人既知萬物之母为道,復知道之子为萬物也。”
04115

《老子》29_08_校笺_06_王卡

王卡云:“影宋本(宋刊河上公本)‘泰’字,原作‘泰’,据《治要》、《道藏》本与《天禄》本改。”
02815

《老子》05_04_校笺_09_劳健

劳健云:“按:《说文》‘屈’训无尾,引申為凡短之称,故有竭义。‘詘’训诘詘,乃詘伸本字。掘与搰互训,《释文》引顾云猶竭者,谓通假作屈也。傅之作‘詘’,盖释為詘伸,非是。此字当作‘屈...
0988

《老子》52_05_校笺_03_奚侗

奚侗云:“《尔雅·释言》:‘濟,盖也。’‘救’当训治。《吕览·劝学篇》:‘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。’高注:‘救,治也。’開其兑,则民多智慧;益其事,则法令滋彰;天下因以爚乱,終身不能治...
04010

《老子》30_02_校笺_03_魏锡曾

魏锡曾云:“御注脱‘好還’二字。严失校。”
0478

《老子》06_01_校笺_11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宋河上作‘谷’,《艺文类聚》二三引高彪《清诫》曰:‘谷神緜緜存。’是高所见本亦作‘谷’。《列子·天瑞篇》引《黄帝书》:‘谷神不死,是谓玄牝’,文与此同。按:洪说义长...
03213

《老子》52_08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“毋遺身殃”,“遺”不应作“道”。帛书甲本作“道”,因与下句“謂”义相同而传抄者妄改耳。“遺”有两训。一训音為“唯季反”(陆德明说),即今音wèi,义谓“赠”(马叙伦说);二...
0377

《老子》30_04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、葛、苏无‘焉’字。”
04113

《老子》06_述评

老子的“浴神”并非宗教性质的神灵,而是“道”的喻称。 “浴神不死”,它养育天地万物,它永存不灭,它是“恒道”。“恒道”,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总根源,所以“是谓玄牝”,“是谓天地之根”。...
04115
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07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徑’,开元石刻作‘俓’,非。”
0398

《老子》30_07_校笺_08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治要》引无此句。”
0515

《老子》07_04_校笺_04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私邪’,李‘邪’,以遮切,语助。”
02912

《老子》53_05_校笺_09_陆希声

陆希声云:“观衣服多文采,则知其君好淫巧,蠹女工矣。观佩带皆利劍,则知其君好武勇,生国患矣。”
03515

《老子》30_音韵_04_奚侗

奚侗云:“矜”、“强”为韵,例如《易林·坤》之《履》梁、禁相韵,《比》之《中孚》金、乡相韵。“老”、“道”、“已”为韵。
03414

《老子》08_02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上善若水,水善利萬物而不争’,古本。水之为物,得天一之气,无定形而靡不通,故润萬物者,莫润乎水,乃善利也,遇方则方,遇圆则圆,何争之有?上善之人,则微妙玄通,常善利於...
04712

《老子》53_08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非道也哉’,李如字。兴叹之辞,非助语。司马上有‘盗誇’字。”
05715

《老子》31_03_校笺_07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甲本作‘故有欲者弗居’,乙本缺文。傅奕本、通行本皆作‘故有道者不處’。今从傅本改‘欲’為‘道’。甲本此句与老子思想不合。”
05210

《老子》08_04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‘人與仁古通。’近年内出版之《老子》注译,此经文多从今本,将帛书甲、乙本改作‘與善仁’。窃以为‘予’字和‘與’词义虽同,而‘天’字與‘仁’字意义迥别。问题未待深研,即随意...
05212

《老子》54_02_校笺_05_纪昀

纪昀云:“《韩非子·喻老》作‘子孫以其祭祀世世不輟’。”
0485

《老子》31_07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以恬憺為上’,简文作‘恬憺’,河上公、王弼并作‘恬澹’,亦并无‘以’字。苏灵芝书‘憺’作‘淡’。”
07315

《老子》08_音韵_09_水海

水海按:“上善如水。水善利萬物而有静,居衆人之所惡,故幾於道矣。”上【zǐan】,阳部;静【dzǐen】,耕部;阳部【an】和耕部【en】,主要元音相近,韵尾相同,故可旁转,阳耕合韵,上、静...
036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