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36页

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道沖,而用之又不盈’,‘沖’,虚也,和也。谓此道虚通而用之又不盈,以其无形也。苏曰:‘夫道沖,然至无耳,然以之适众有,虽天地之大,山川之广,无所不偏,以其无形,故似不...
05914

《老子》31_05_校笺_06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《穀梁传·僖公二十六年》注:‘兵不祥之器,不得已而用之;’所引与《文子·上仁篇》同,惟少一‘者’字耳。此语如為‘夫佳兵者不祥之器,不得已而用’之约引,則自‘物或惡之...
03914

《老子》10_08_校笺_08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物德遂生,聖忘功用。遂生则生理自足,忘功则功用常全。斯乃无私而成私,不宰而為真宰也。故‘生而不有’者,令物各遂其生,君不以為己有也。(‘為而不恃’者,令物各得其功用,...
03414

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12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故常无欲’四字确不应有。‘衣被萬物而不為主,可名於小矣,萬物歸焉而不知主,可名於大矣’,两句相对為文,整齐对应,加‘故常无欲’,有乖老子文风。而且,这里跟‘无欲’、‘有...
02914

《老子》66_03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王弼无‘聖人’,河上、王弼作‘上民’。‘必以言下之’,御注作‘以其言’。”
04714

《老子》81_07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而不争’,‘争’,争斗。注同。”
02414

《老子》20_09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‘若’作‘如’;‘咳’,河上公作‘孩’。《说文解字》曰:‘咳,篆文孩。’古文字同。”
04714
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08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‘敝’作‘弊’。”
04814
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王弼同(‘夫惟不争,故天下莫能與之争’),河上作‘夫惟不矜,故天下莫與之争’。考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亦作‘夫惟不争’,恐今河上本非也。”
05414

《老子》77_09_校笺_06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其不欲見賢’,辛本‘則其欲退賢’。”
05414
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应无“車”字,帛书《老子》甲本即无此字。《文选·张景阳七命》注引王弼曰:“天下有道,修于内而已,故却走馬以糞田。”则亦无“車”字。《汉书·西域传》颜师古注:“《老子·德经》...
03714
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08_孙鑛

孙鑛云:“‘鍵’,今本作‘楗’。”
03614

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07_孙鑛

孙鑛云:“‘常善救人’四句,一本无。‘故’一作‘而’。”
05014

《老子》01_05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古无‘妙’字。《周易》:‘妙萬虑而为言’,王肃本作‘眇’。陆机《文赋》:‘眇衆虑而为言’,即用《周易》文,亦作‘眇’。又屈原《九歌》:‘美要眇兮宜修’,并是。”
04314

《老子》01_08_校笺_04_扬雄

扬雄云:“玄者,幽摊萬类而不见形者也。”(《太玄经·玄摊图》)
03414

《老子》50_05_校笺_09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《老子》此言,所以戒人君宜寡欲以全其生也。《吕氏春秋·本生篇》云:‘贵富而不知道,适足以为患。不如贫贱;贫贱之致物也难,虽欲过之,奚由?出则以车,入则以辇,务以自佚,命...
05414

《老子》51_06_校笺_08_奚侗

奚侗云:“‘亭之,毒之’,谓安之定之也。《说文》:‘亭,民所安定也。’引申有安定谊。《文选》谢灵运《初去郡诗》注引《仓颉篇》:‘亭,定也。’《广雅·释诂》:‘毒,安也。’他本‘亭’...
05014

《老子》33_04_校笺_04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‘勝’为‘载’(‘车载’之‘載’)。”水海按:今譣帛书本及《韩非子·喻老》皆作“勝”。易氏疑《老子》弃“强”,而此云“强”者非也。其实,《老子》对“强”的认识有两义,第...
04114

《老子》13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是謂龍辱若驚”,“胃”為“謂”之音假或省写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乙本作“是胃弄辱若驚”,“胃”為“謂”之假借,“弄”為“寵(简作宠)”之假借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订。...
04814

《老子》13_08_校笺_1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轻身而不修身,则自取危亡也。是以君子安而不忘危,存而不忘亡,故终身无患也。”
04414

《老子》35_06_校笺_06_古棣

古棣云:“马说,非。奚侗训‘足’为得,是;断言三句皆作‘不足’则非。上两句应作‘不足’,‘視之不足見,聽之不足聞’,即視之不得見,听之不得聞。作‘不得’与‘不可’,有差别:‘不得’...
04514

《老子》36_02_校笺_08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欲令歸道柔弱,必先极其强大,然后示之以雌柔。”
05514

《老子》14_11_校笺_05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强本成疏:‘迎不見其首,明道非古无始也;随不見其后,明道非今无终也。’是成无二‘之’字。此言道既不知其所始,亦不知其所终也。”
04314

《老子》16_06_校笺_04_水海

水海按:“復命曰常”为叙述句;“復命,常也”为判断句。两句谊一也。但用如判断句意更盛。“常”,指萬物运动与变化中的不变之规律,今言之为自然法则。王安石云:“常者,乃无始已来不变之称...
03314

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如此,今从帛书本。傅奕本“恒”作“常”,谓“常知此两者,亦稽式也”。李道纯本无“恒”字和“知”字,“稽”作“楷”,无“也”字,谓“此两者,亦楷式”。遂州本无“...
02414
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“知”(zhì),后来写作“智”,智慧之谊。《集韵·寘韵》:“智,或作知。”徐灏《说文解字注笺·矢部》:“‘知’,智慧即知识之引申,故古只作‘知’。”《论语·里仁篇》:“里仁...
03014

《老子》20_15_校笺_17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英伦作‘忽若晦’,广明、景福、室町三本作‘忽兮其若海’。按:王、范本作‘澹’字是也。王羲之本亦作‘澹’,景龙碑本误作‘淡’。《说文》:‘澹,水摇也,从水詹声;’与‘淡’...
02814

《老子》72_04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馆本、卷子成疏‘是以’作‘故’。各本无两‘而’字。按:此文与上不相衔贯,疑当自为一章。有脱文。”
03714

《老子》22_10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语,帛书甲本作“古□□□□□□□語才”,损掩“之所謂曲全者,幾”七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帛书乙本“謂(简作谓)”假作“胃”(上古二字皆为匣纽物部)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正。(宋)...
04114

《老子》40_01_校笺_02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各本无‘也’字,今依帛书甲、乙本补。有‘也’字,语意圆足,自胜今本矣。”
025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