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13_08_校笺_14_马其昶
马其昶云:“寵、辱之所以為患者,以吾有身也;若无吾身之存念,则与天地万物為一体,安往而不逍遥哉!”
《老子》58_07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民之迷也’,纂微、苏、五注、曹、达真、陈、叶、清源、黄、邵并无‘也’字。‘其日固已久矣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并作‘其日固久’。清源‘已’作‘以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8_09_校笺_09_王先慎
王先慎云:“《说文》无‘耀’字,河上公作‘曜’,傅本作‘耀’。李约本作‘方而不割,直而不肆,光而不耀,廉而不劌’,与各本全异,误倒。”
《老子》15_01_校笺_0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古之善為士者’,古本。”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14_唐玄宗
唐玄宗注云:“用智慧者,将立法也。法出而奸生,则有大僞矣。”
《老子》66_04_校笺_07_河上公
河上公注云:“‘欲先民’,欲在民之前也。‘必以身後之’,先人而後己也。”
《老子》67_01_校笺_05_毕沅
毕沅云:“王弼‘吾’下有‘道’字,《谷神子》无‘皆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食’,《音辩》云:‘音嗣。’食者养人之物,人之所不可无者也。‘母’者,指道而言也。谓我所以獨異於人者,而貴求养於道也。”
《老子》68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三句,帛书甲本作“是胃用人,是胃天,古之極也”,两“謂”字皆假作“胃”,“天”字前无“配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通行本作‘是謂用人之力,是謂配天’。乙本亦无‘之力’二字。此脱...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1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成疏云:‘相輹毂辋假合而成,徒有車名’,是成亦作‘車’。赵、张之象、磻溪作‘輿’,馆本作‘轝’。伦谓《庄子·知北游篇》曰:‘至譽无譽’,盖即吴所本。然此文当作‘致譽无譽...
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夷道若纇’,‘纇’,雷对反,简文云之也:河上作‘類’,一本作‘纇’。”
《老子》22_06_校笺_06_范应元
范应元注云:“‘見’,音現。有道而不自显露,故明。”
《老子》74_05_校笺_09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大匠’,‘’字遂州本作‘斬’,诸河、王本均作‘斲’。‘斲’为‘斲’之别构。《玉篇》:‘斲,斫也;’《周易·系辞下》:‘斲木为耜。’‘靳’疑为‘斯’字之误。《字林》:‘...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1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景龙本‘雨’下‘不’字泐,当据他本补之。”
《老子》45_07_校笺_10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万物因之(静)以生,生托静而起,故知静為生本,亦為躁君。取喻大成大满,由能缺能冲,所以无弊无穷,而致生尔。夫能无為清静者,则趣生之本。此劝人当务静以祈生,不当轻躁而赴...
《老子》46_06_校笺_05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按:《韩非子·喻老》引作‘知足之为足矣’,当为古本。”
《老子》78_音韵_05_水海
水海按:'天下莫柔弱於水,而攻堅强者莫之能先也,以其无以易之也。'先【sien】,文部;之【tǐe】,之部。之部【】和微部【ei】,主要元音相同(不属于对转),可以通转,故之微合韵;微部【ei...
《老子》02_02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皆知善之為善’,达真、清源上并有‘天下’字。‘斯不善已’,苏‘已’作‘矣’。”
《老子》49_08_校笺_10_张煦
张煦云:“林(希逸)作‘歙歙’···《御览》六十七引作‘愉然’。”
《老子》49_11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应作“孩”。《说文》云:“咳,小儿笑也。从口、亥声。孩,古文咳从子。”《字汇补》云:“咳,与孩同,小儿也。”由此可知,“孩”為“咳”的古字,“咳”则为今字。按高亨、张舜徽等...
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07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(景龙本)‘久不盈’,各本作‘或不盈’。”
《老子》33_03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易州、罗卷无‘者’字、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當有“故”字,因為最后两句是本章的结语。二“之”字亦非衍文,由帛书本可证。他如河上公本、想尔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傅奕本、范应元本等古本皆有此二“之”字。 又,...
《老子》58_今译
治理者的政治宽宏,他的民众就敦厚;治理者的政治严苛,他辖境之内的人就狡狤。灾祸是幸福依靠它转化的因素;幸福是灾祸潜伏、转化的根子。谁能知道祸福相因的究竟呢?难道没有转化的规则吗?正...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08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景福、磻溪、楼正、室町、高翻诸本均有‘之’字。又《永乐大典》王本作‘用之不足既’,他王本‘足’亦作‘可’。遂州、傅、室町、《中都四子》亦作‘可’。按:《说文》:‘既...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不可以示人’,陈无‘以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15_水海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皆有“曰”字,今存通行本唯傅奕本有此字,他本皆无。此“曰”字乃承前领下之要字,它承前文“强為之容”,领起下述七个排句,皆谓“善為道者”的行表和仪态,这七个排句,...
《老子》62_03_校笺_05_奚侗
奚侗云:“各本捝下‘美’字,而断‘美言可以市’为句,‘尊行可以加人’为句,大谬。兹以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、人间训》引订正。二句,盖偶语亦韵语也。‘市’字当训取,《国语·齐语》:‘市贱鬻...
《老子》16_01_校笺_08_陈鼓应
陈鼓应云:“‘致虚極,守静篤’:‘虚’、‘静’形容心境原本是空明宁静的状态,只因私欲的活动与外界的扰动,而使得心灵蔽塞不安,所以必须时时做‘致虚’、‘守静’的工夫,以恢复心灵的清明...
《老子》63_03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《韩非子·难三》又作‘此谓圖難於其所易也,為大者於其所細也’。强本成疏引经文云:‘圖難於易··為大於細;’又荣注引经文云:‘圖難於易,為大於細。’是成、荣并无二‘其’字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