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5页

《老子》55_06_校笺_07_俞樾

俞樾云:“‘歎’,即‘嗄’之异文。扬雄《太玄经·夷》‘次三日,柔婴兒於號,三日不嚘’;是扬所见《老子》作‘嚘’也。”
04215

《老子》32_04_校笺_05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此句甲、乙本作‘以俞甘浴’,傅奕本、通行本皆作‘以降甘露’。今据改。”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作“以俞甘洛”,许氏误记。
04015

《老子》56_02_校笺_02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塞其兑’二句乃五十二章文,读者因‘門’字与‘紛’、‘塵’音协,因而误记于此,校者不敢删,遂复出矣。···易州、馆本‘閉’作‘閇’。”
05015

《老子》58_04_校笺_06_梁启雄

梁启雄云:“‘···众人不知其禍福之深大而道阔远若是也,曰:孰知其極。’‘極’字,指道理‘深大’、‘阔远’的究竟。”
05315

《老子》13_09_校笺_07_刘文典

刘文典云:“《庄子·在宥篇》引曰:‘故貴以身於為天下,则可以託天下;爱以身于為天下,则可以寄天下。’按:‘身於為天下’,义不可通,两‘於’字,疑当在‘託’字、‘寄’字下。《道经·厌...
03815

《老子》60_今译

治理大国,犹如熟煮小鱼那样,(不要常去搅动它。)用“道”来治理天下,天下的鬼魅就不灵验且不作怪了。不但鬼魅不灵验且不作怪,天下的神祇也不伤害世间民人了。不但神祇不伤害世间民人,而且...
02515

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并作‘其次親而譽之’。陆希声作‘其次親之譽之’。”
03015

《老子》64_音韵_02_邓廷桢

邓廷桢谓:持、谋韵,云:“謀,古音在之咍部,凡《诗经》五见,皆与蚩、丝、丘、期、媒、姬、思、骐、时等字為韵。”
04715

《老子》39_02_校笺_05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气象之大者,莫大乎乾元,故先标之为得一之首。纯阳之气由得一,故能穹窿广覆,资始萬物尔。形质之大者,莫大乎坤仪,纯阴之质,由得一故,故能旁礴厚载,资生萬物尔。”
05115

《老子》39_09_校笺_02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‘竭’并作‘歇’。按:应作‘渴’。”
03415

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03_王道

王道云:“‘行’,当作‘形’。‘贅形’,形之附贅者,骈拇之类。”
03715

《老子》23_07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失者,同於失’,古本作‘從事於失者,失者同於失’。”
03615

《老子》77_09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斯不見賢’,各本作‘其不欲見賢’,高翻句末有‘邪’字。”
03115

《老子》26_音韵_05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根、君,文部。行,阳部;重,东部,阳东合韵。官,元部;若,铎部,元铎通对转而合韵。王,阳部;下,鱼部,阳鱼通韵。本、君,文部。
04515

《老子》47_01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无‘可以’二字。下同。”
03215

《老子》79_02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'吕'契'作'契',开元'人'作'民'。'
03215
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《韩非子》、《吕氏春秋》、《文子》等先秦古籍所引并为“少”,《老子》古本在先秦当作“少”。西汉至魏王弼犹作“少”,至唐傅奕始作“尟”(按范说作“尠”)矣。疑改“少”为“尟”...
06315

《老子》01_05_校笺_05_俞樾

俞樾云:“按:易州唐景龙二年所刻《道德经碑》无两‘以’字,当从之。”
04015

《老子》02_02_校笺_09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只此皆知两字,其惡其不善,便从此处有之矣。大道之妙,美者贵乎藏,善者贵乎隐。不知美之為美、善之為善,惟独自然,惟独无為。以皆知之美而為美,则暴于外,而未必有公物之实,焉...
03015

《老子》28_04_校笺_05_高亨

高亨云:“按:此文本作‘知其雄,守其雌,為天下谿。為天下谿,常德不離,復歸於婴兒。知其白,守其辱,為天下谷。為天下谷,常德乃足,復歸於樸。’其‘守其黑,為天下式,為天下式,常德不忒...
05415

《老子》04_音韵_07_水海

水海按:“道沖,而用之有弗盈也。”用【Kǐwon】,余纽东部;盈【Aǐen】,余纽耕部;东部【on】和耕部【en】,主要元音相近,韵尾相同,故可旁转,东耕合韵,用、盈相押。此为句中韵。古棣则...
04415

《老子》08_音韵_05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居善地’,义不可解。‘地’疑当作‘坤’,形近而讹。《周易·说卦》:‘坤,顺也。’‘坤’古亦作‘巛’,《广雅·释诂》:‘巛,顺也。’(王引之《经义述闻》说巛即川字,借为坤...
04415

《老子》10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仅残存一“愛”字,余皆损掩,《甲本释文》校补文字则为“民活國,能毋以知乎?”帛书乙本“活”作“栝”,其他文字同此。《乙本释文》校“栝”为“活”,其校注云:“通行本作...
05115

《老子》33_04_校笺_03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《韩非子·喻老》‘自勝者强’作‘自勝之謂强’。《吕氏春秋·先己篇》‘故欲勝人者,必先自勝’,盖出于《老子》而变其文。”水海按:疑《韩非子》“自勝謂之强”的“謂之”为注文...
04815

《老子》35_02_校笺_15_范应元

范应元注云:“圣人能執道不失,则天下皆心往而诚歸之,非圣人有招来天下之心也。天下皆心往而诚歸之,并育而不相害者,惟圣人一毫无私欲,神安气平,而极于精通,无一物不得其所,圣人安平泰,...
05915
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02_成玄英

成玄英云:“‘大國’即万乘之邦。‘郊’,郭外也,之往也。言大國虚容譬于江海,江海处众流之下,故百川竞注。大國用道谦柔,故万邦归往,朝宗慕义满于郊郭也。‘郊’,本亦作‘交’字者,言大...
05115

《老子》62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人之不善也,何棄□有”,前句有一“也”字,后句损掩一“之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作“人之不善,何□□□”,后句损掩“棄之有”三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。...
03715

《老子》16_06_校笺_03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《韩非子·解老》:‘故定理有存亡,有死生,有盛衰。夫物之一存一亡,乍死乍生,初盛而后衰者,不可謂常。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,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謂常。’此解最与...
03815

《老子》17_04_校笺_11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王念孙说是也。王弼注曰:‘信不足焉,则有不信。’虽王不明‘焉’字之义,故增‘则’字解之,然王本无下‘焉’字可证也。易州、磻溪、臧疏、张嗣成、寇、白、赵、馆本并作‘信不足...
03815

《老子》66_07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故天下莫能與之争’,古本。”
037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