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59页

《老子》78_06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''受國之垢,是謂社稷之主',按:六朝残卷无下'之'字。柰卷'稷'下有'之'字。'受國之垢',《庄子·天下篇》引作'受天下之垢'。'
05211

《老子》64_06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“合抱”,两臂围拢,形容树的粗大。“毫”,《说文》作“”,隶作“豪”。《说文》云:“,豕,鬣如笔管者。出南郡。从希,高声。豪,籀文从豕。”《玉篇》云:“豪,亦作‘豪’。‘豪...
0367

《老子》29_01_校笺_12_苏辙

苏辙注云:“聖人之有天下,非取之也,万物归之,不得已而受之。其治天下,非為之也,因万物之自然,而除其害耳。若欲取而為之,则不可得矣。”
04210

《老子》74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夫伐司殺者殺,是伐大匠斲也”,“代”假为“伐”(上古“代”为职部,“伐”为月部。职部【et】和月部【at】,主要元音相近,韵尾相同,可以旁转,职月合韵。故“代”可以...
0478

《老子》62_05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故立天子,置三公’,谓自有生民,不可无道,故立天子以主道,置三公以迪道,则可以化民反(返)善,不善者皆於善也。‘雖有珙璧以先(去声)駟馬’,古本作‘珙’,大璧也。璧以...
0427

《老子》32_08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故本当作“俾道之在天下也”。“俾”(bǐ),使。诸本作“譬”,当为音假(“俾”,帮纽支部;“譬”,滂纽锡部。帮、滂同为双唇声,而构成旁纽双声。支部和锡部,主要元音相...
04010

《老子》71_音韵_02_顾炎武

顾炎武《唐韵正·四十三映》谓:“病”,平音平漾反。并引《老子》此章。
05415
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17_吕惠卿

吕惠卿云:“善下而百谷歸之,是‘洼則盈’也;受天下之垢而莫清焉,是‘敝則新’也。”
0367

《老子》50_07_校笺_03_王先慎

王先慎云:“河上、王弼本‘兕虎’作‘虎兕’,傅本、赵本与《韩非子·解老》合(作‘兕虎’)。”
05514

《老子》65_04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國之福’下古本有‘也’。”
0507

《老子》41_05_校笺_10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建言’,殆《老子》所称书名也。《庄子·人间世篇》引《法言》,《鹖冠子·天权篇》引《逸言》,《鬼谷子·谋篇》引《阴言》,《汉书·艺文志》有《谰言》(班固自注:不知作者),...
04414
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15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经文“飄(简作飘)”前皆无“故”字,从经义分析,无“故”字者是。乙本“飄”作“莿”。“莿(biāo)”,上古帮纽宵部【pǐau】;“飄”,上古滂纽宵部【p*ǐau】,故二...
0316

《老子》22_音韵_05_水海

水海按:“曲則全,枉則正,洼則盈,敝則新,少則得,多則惑。是以聖人執一,以為天下牧。”全【dzǐwan】,元部(古棣谓为真部,不确。顾炎武把真、元、文三部定为第四部,从江永、戴震、段玉...
03910

《老子》25_10_校笺_01_校勘

此四句,帛书甲本作“人法地,□法□,天法□,□法□□”,第二句损掩“地”和“天”,第三句损掩“道”,第四句损掩“道”和“自然”,帛书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帛书乙本同此四句。今从乙本。...
05915

《老子》62_05_校笺_13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‘共之璧’即‘拱璧’,共、拱通假。拱璧,即珙璧,大璧也。”
0536

《老子》21_05_校笺_07_王昶

王昶云:“至元作‘杳兮冥,其中有精’。”
01118

《老子》20_11_校笺_14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衆人之心,常怀不足,终日营营於功名富贵,逐逐於荣华得失,即已无不遂意,而贪之不已,惟求有餘。我獨若遺,遺者,遺弃其求餘之心,守其知足之念也。功名不能乱其志,利禄不能惑其...
0408

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02_陈景元

陈景元云:“河上公本作‘寵為上,辱為下’,于经义完全,理无迂阔。皇甫谧本亦作‘寵為上,辱為下’。”
0527

《老子》24_07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损掩一“弗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帛书乙本“惡(简作恶)”假作“亞(简作亚)”(上古二字皆为影母铎部,为同音假借)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。想尔本、馆本、遂州本“或”...
03910

《老子》28_08_校笺_08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忒’,敦煌本作‘貸’,按‘貸’假借為‘忒’。《礼记·月令》‘毋有差貸’,即毋有差忒也。章炳麟《新方言》曰:‘《月令》注:不貸,不得过差也,貸本作忒。今人谓过曰忒,如过...
0538

《老子》41_03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无‘而’字。”
02910
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‘镾’作‘彌’,‘尟’作‘少’。”
0416
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15_高明

高明云:“世传今本中,唯傅奕、范应元本与景福碑等每句有‘者’字,与帛书甲、乙本同,其他诸本多同王本,五句皆无‘者’字。从经文内容分析,有则是,无则脱。譣之古籍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...
0288

《老子》02_04_校笺_03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考十七章王注云:‘大人在上,居无為之事,行不言之教,萬物作焉而不為始’数语,全引此章经文,是王本作‘不為始’之证,但比傅本多一‘焉’字耳。作‘不辭’者,盖河上本,后人因...
0296

《老子》75_03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“生生”:前“生”当為动词,后“生”当為名词;“生生”其义為“养生”(或“营生”)与“求生”义近。吴澄注即谓“生生之厚,求生之心太重也”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及《马融传》注引皆...
0337

《老子》31_12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前句同,后句作“以悲依立之”,“哀”假作“依”(上古二字皆为影纽微部,为双声叠韵假借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;乙本作“殺□□,□□□立□”,前句损掩“人衆”二字,后句...
03915

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10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故人无棄人’,范同此,臧疏、易州、罗卷‘故’并作‘而’。各本并无‘故’下‘人’字。”
03813

《老子》59_07_校笺_11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馆本‘是謂’作‘是以’。易州、馆本、磻溪、赵写及《文选·魏都赋》注引‘柢’作‘蔕’。寇、张嗣成、潘、臧疏作‘蒂’。范、彭、白及《文选·六代论》注引作‘柢’。”
03511

《老子》36_04_校笺_14_董思靖

董思靖云:“夫張极必歙,與甚必奪,理之必然。所謂‘必固’云者,犹言物之將歙,必是本来已張,然后歙者随之,此消息盈虚相因之理也,其机虽甚微隐,而理实明者。”
0297

《老子》70_04_校笺_07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五十六章:‘言者不知;’八十一章:‘博者不知;’‘不知’与‘无知’谊同,可证王本不误。陶、马二说均非。王注谊不可解,恐有误字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‘我’作‘吾’,下...
047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