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62页

《老子》40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仅残留“天”字;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遂州本“天”字无,作“下之物生於有”。严遵本、成玄英本“下”作“地”,谓“天地之物生於有”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虞世南本、景...
03913
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19_吴澄

吴澄注云:“飄,狂疾也;驟,急暴也。自旦至食时為終朝,自旦至暮时為終日。不因其自然而轻躁发,言譬如天地之飄風、驟雨,皆反自然之常,而為怪变者也。”
05213

《老子》77_04_校笺_12_沈一贯

沈一贯云:“人之道則不然,裒聚穷贱之财,以媚尊贵之心。下則箠楚流血,取之尽锱铢;上則多藏而不尽用,或用之如泥沙。損不足以奉有餘,與天道异矣。”
05313
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07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作‘或呴或吹’。”
03813

《老子》53_07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夸’,口花反。”
04413

《老子》32_02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莫能臣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程并作‘不敢臣’。”
05413

《老子》33_06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故本有“者”字,想尔本等删字本无“者”字为误。又,“彊(简作强)”,努力,尽力。《集韵·养韵》:“彊(今简作强),勉也。”《荀子·宥坐篇》:“幼不能彊(今简作强)学...
05413

《老子》12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馳騁田臘使人□□□”,“獵”假作“臘”(二字上古皆為来纽叶部),“心發狂”三字损掩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乙本同此句,唯“獵”假作“臘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今从《...
04913

《老子》12_05_校笺_07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心耽丝竹,耳滞宫、商,不能反听希声,故曰聾也。《庄子》云:‘非唯形声有聾盲夫,智亦有之也。”
03213

《老子》58_07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臧疏‘人’作‘民’。依《周易》注则王亦作‘民’,今作‘人’者,后人据别本改之也。各本无‘也’字。馆本‘日’作‘曰’。白、柰卷、易州、馆本、磻溪、臧疏并无‘矣’字。”
04813
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08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《韩非子·喻老》云:‘处小弱而重自卑,謂損弱勝强也。’是《老子》古本‘柔’当作‘損’,‘强’上无‘剛’字。‘弱’即小弱,‘損’即自卑,言以自卑及小弱勝强也。其作‘柔弱’...
05213
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16_唐玄宗

唐玄宗注疏云:“脱,失也。夫鱼之在水,猶人主秉权,魚失水,则为人所擒,权道假示非其人,则为小人所窃弄,而为诈谲矣。”
05713

《老子》62_09_校笺_04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按:此文‘贵’字有二义。《说文》:‘貴,物不贱也;’此可训上一‘貴’字。《老子》‘不贵难得之货’,王注‘隆之称也’,是也。下一‘貴’字,从声训为归。《初学记》引《说文》...
04213

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“云云”,与“耘耘”、“芸芸”、“酝”,皆为叠音词(又称重言形况字),用於描写容状。这类叠音词,属双音单纯词,一般来说,其中的个字,只表示音节,不表示意义,即段玉裁所谓“古...
03113

《老子》16_07_校笺_06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常之为物,不偏不彰,无皦昧之状,温凉之象,故曰‘知常曰明’也。”
04713
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08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遂二本‘脆’作‘毳’。”
04413

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08_张煦

张煦云:“葛‘下’作‘不’。”
04913

《老子》65_02_校笺_07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各本作‘智多’,而王弼注云:‘多智巧诈’,下文又注云‘以其多智也’,是王本原作‘多智’无疑。今从景龙碑本。多犹重也,尚也。皆语承上文申言民之所以難治,由于為人君者以己才...
05213

《老子》20_04_校笺_07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‘有之所畏,亦不可以不畏人’。按:各本作‘人之所畏,不可不畏’。语意不明,显有缺夺,今据帛书乙本补正。此言人君为众人之所畏,人君亦不可不畏众人也。”
010213

《老子》81_01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朱谦之说是。陈柱据俞樾误说校为“信者不美,美者不信”,今验之帛书本,皆失校也。又:“信”,真实;“美”,华丽。此“美言”,与“巧言”义通。吴澄云:“言之实者,不饰美;言之美...
03013

《老子》38_07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马叙伦、蒋锡昌之说是。而古棣在第一句有双“失”字,后三句中无后“失”字,谓:“德属于道,道是体、德是用,用韩非的话说就是‘德者道之功’,所以第一句应作‘失道而失德’。失道即...
04713

《老子》42_10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我□以為學父”,损掩“將(简作将)”字,“學”即“斅”的省文。乙本作“吾將以□□父”,损掩“為學”二字。两本合校,得此句。敦煌己本、傅奕本、范应元本“斅父”作“學...
05413

《老子》27_02_校笺_07_吴云

吴云云:“‘无瑕謫’,今本作‘讁’,易州本同,俗字也。”
04613
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11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其出彌遠,其知彌尠’,傅奕本、范应元本皆如此,今存其他各本‘尠’作‘少’。……‘尠’读鲜,与‘遠’同入元部,如作‘少’,则失韵。高亨亦从傅奕本、范应元本。今存傅奕本作‘...
04313

《老子》01_08_校笺_02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‘此两者同,出而異名,同謂之元。元之又元,衆妙之門’,‘元’古本皆作‘玄’,清本以避聖祖讳,改‘玄’为‘元’。今当更正,以下仿此。”水海按:《绩语堂碑录》因避清帝玄烨之...
03613

《老子》48_述评

老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“无为”。本章讲的中心议题就是“无为”。 老子谈这个问题,是先从“为学”和“闻道”这两种不同的学习方法和认识方法谈起的。“为学者”所探求的“学”,是“政教礼乐之...
05813

《老子》50_01_校笺_01_校堪

此句,帛书甲本仅残存一“生”字;帛书乙本作“□生入死”,损掩“生”前“出”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传世诸本及《韩非子·解老》所引皆同此句。《文选·秋兴赋》注引句末有“也”字。
03113

《老子》29_08_校笺_01_校勘

此三语,帛书甲本作“是以聲人去甚、去大、去楮”,“聖(今简作圣)”假作“聲”(上古二字皆為书纽耕部,故為同音通假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;“奢”假作“楮”(上古二字皆為鱼部,故可叠韵...
03713

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08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御注二本‘民’均作‘人’,广明、景福二本‘均’下有‘焉’字。”
03613

《老子》33_04_校笺_02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《周易集解》一虞翻引‘自勝者强’,二引‘勝人者有力也’。疑《老子》本文‘知人者智’、‘勝人者有力’下各有‘也’字,乃两句为一义也。”水海按:有“也”字是。
052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