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63页

《老子》42_03_校笺_03_魏源

魏源云:“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作‘萬物背陰而衰陽’。”
05113

《老子》48_03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“損之又損”与“損之又損之”意同;但“損之又損”则文笔简约,当从。宋刊河上公本“又損”下无“之”字,但河上公注文(顾欢本注引),有“之”字。河上公注本句之义则较合经文之义。...
0519

《老子》30_01_校笺_10_古棣

古棣云:“朱先生此说,如謂景龙碑确实作‘以道作人主者’,则是;如以此来改《老子》则非。据吾所见,传世各本以及帛书甲、乙本,皆作‘以道佐人主者’(帛书无‘者’字,以有‘者’字于义为长...
0518

《老子》52_08_校笺_05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五九引作‘是謂襲常’。”
0519

《老子》09_02_校笺_07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而鋭’,王弼作‘而税’;‘長保’,邢州本作‘長寶’。”
05115
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09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‘吉事尚左’以下,至‘言以喪禮處之’此五句者亦系‘貴左’、‘貴右’及末语注文,惟注中复有脱文耳。河上公本於‘不祥之器’二语,於‘言以喪禮處之’诸语,均加注释,所据之本,...
0517

《老子》47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全损;帛书乙本只残留下句末“而名”二字。其他诸本“弗”皆作“不”。帛书乙本此两句后有“弗為而成”句,知帛书“不”必作“弗”。张嗣成本、危大有本、王守正本皆“名”作“...
05011

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14_古棣

古棣云:“帛书乙本作‘是以取(甲本作聲)人恒善惊人,而无棄人’。按:当以傅奕本为是。河上公本等‘无棄人’、‘无棄物’语意似不完备,作‘人无棄人’、‘物无棄物’更加允当。帛书甲本、乙...
05015

《老子》49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帛书甲本作“以百□之心為□”,损掩“姓”字和“心”字,甲本释文已校补;乙本“姓”假作“省”(上古二字皆为心纽耕部)。今从甲本释文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顾欢本、傅...
0507

《老子》50_11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夫何故?以其无死地。’叶上有‘也’字。五注、达真、清源、黄、程下有‘焉’字。”
05010

《老子》53_08_校笺_07_奚侗

奚侗云:“此句赘,疑是衍文。”
0507

《老子》09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植而盈之,不□□□”,损掩“若其已”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帛书乙本同此二句。今从乙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傅奕本、成...
05010

《老子》66_01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以其善下之’,古本‘下’有‘也’字。”
05015

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07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若類’,御注、王弼作‘若纇’。”
05011

《老子》25_07_校笺_06_奚侗

奚侗云:“‘曰’训‘於此’,此见《诗经·园有桃》‘子曰何其’郑笺。‘逝’,王注‘行也’。既‘大’矣,于是周流不息;既‘逝’矣,于是无远弗届;既‘遠’矣,于是复反其根。”
05013

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,□□□□□盈也”,损掩“道沖,而用之有弗”七字;帛书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顾欢本“道沖”作“沖道”,“有”作“或”,“弗”作“不”,无“也”字,谓“沖道而用...
0508

《老子》31_10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今通行本“尚”字,皆当从帛书甲、乙本作“上”。“上”為本字,“尚”為借字(上古二字皆為禅纽阳部,為同音假借),《正字通·小部》:“尚,与‘上’通。”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·壮...
05012

《老子》57_03_校笺_05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遂二本‘其然’作‘天下之然’。”
0508

《老子》16_09_校笺_05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‘不知常,妄;妄,作凶’,帛书如此,惟‘妄’字,甲本假作‘’,乙本假作‘芒’。”
0506

《老子》21_05_校笺_11_陈鼓应

陈鼓应云:“‘精’,最微小的原质。《庄子·秋水篇》:‘夫精,小之微也。’‘小之微’,即是微小中最微小的。严灵峰说:‘精就是Essence;精力。它绝不是一个空洞的东西。’一般的英译本,都...
05013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19_徐梵澄

徐梵澄云:“‘希,言自然。’——‘听之而弗闻,名之曰希’,言‘自然’无可闻。同一观於自然现象也,孔子尝言‘天何言哉!四时行焉,百物生焉’,则有见於渐变。老子此言‘希’,言‘飘風’、...
05013

《老子》76_05_校笺_09_王卡

王卡云:“‘强大處下’,敦煌唐写本S三九二六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句首有‘故’字。”
0507

《老子》05_04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《音辩》云:‘俞,羊朱切。’傅奕引《广雅》云:‘俞,益也。’《汉史》有‘民俞病困`。”
0508

《老子》57_10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其说是,《老子》古本当作“欲不欲”。“欲不欲”与“无欲”旨义虽通,但略有别。“欲不欲”从字面上讲,前“欲”,义为“要”,即与《玉篇》所谓“愿也”义通,属能愿动词。“不欲”即...
05013

《老子》74_02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若使常畏死’,御注、高翻‘使’下有‘人’字,河上、王弼有‘民’字。”水海按:顾欢本河上公注云:“当除己之所残尅,而教人去其利欲之心也。”疑河上公“民”作“人”。敦煌唐...
05015
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、林、苏、葛‘艸木’上有‘萬物’二字。开元、吕无‘之’字。”
05013

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15_水海

水海按:晁氏依傅奕说从“常善救人”到“故无棄物”四句古本无,独河上公本有之;而奚氏据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《老子》“人无棄人,物无棄物”,云今本脱此二句;蒋氏则谓《老子》原文究竟如何...
0508

《老子》28_02_校笺_04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為天下蹊’,敦煌本无此句。”
0509

《老子》09_03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满堂’,古本作‘满室’。”
05015
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10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其政閔閔’,范同此。各本及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并作‘悶悶’。按:‘閔’即为‘紊’。‘其民偆偆’,范同此。馆本作‘蠢蠢’,宋河上、臧疏、易州、柰卷、白、张之象、潘及《治...
050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