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64页

《老子》62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“若”误作“善”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正;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傅奕本“若”作“如”,“坐”字无,“而進此”作“進此道也”,谓“不如進此道也”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...
0509

《老子》68_01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古之善為士者不武,善戰者不怒’,傅奕同古本。古之善為士者不尚武勇,远人不服,则修文德以来之。苟德所不能化,不得已而用兵御之,则从容和豫,何怒之有?怒则无谋矣。”
05013
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10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无‘欲’字。明皇作‘而貴求食於母’,陈象古、邵若愚同。马端临《文献通考》称晁氏云:‘明皇本作兒貴求食於母。’今检之则未确也。”
0506

《老子》26_03_校笺_12_甲本释文

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環官’,通行本作‘榮觀’,范应元注‘觀一作館’。《说文》‘館,客舍’。《周礼·遗人》‘五十里有市,市有候館’,注:‘楼可以觀望也。’《文选·西京赋》注‘闤(...
0506

《老子》03_03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使心不亂’,纂微‘心’上有‘民’字。”
05011

《老子》52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三句,帛书甲本“说”作“閎”,“冬”作“終(简作终)”,“勤”作“堇”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,乙本作说,通行本作兑。字当训穴,古书或作閲。此疑是閲字之误。”《甲本释文》本则校为...
05015

《老子》30_03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故善者果而已’,河上、王弼无‘故’字,《大典》亦无‘故’字,‘而已’下有‘矣’字。今王弼‘者’作‘有’。”
05012
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淡无味’,各本‘淡’下有‘乎其’二字。”
05010

《老子》14_01_校笺_07_劳健

劳健云:“范注特引傅氏义训,知所见傅本必作‘幾’。然今道藏傅本与诸王本并皆作‘夷’,《释文》亦作‘夷’。注:顾云平也,钟会云灭也、平也。盖‘夷’、‘幾’二字草书与六朝别本,形皆相近...
05012

《老子》59_03_校笺_07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早服’二字可从《韩非子》注,‘服’训服从道理。《虞书》‘五刑有服’,《传》:‘从也;’《尔雅·释诂》:‘服,事也;’《礼记·孔子闲居》:‘君子之服之也’,注:‘犹习也...
05013

《老子》15_05_校笺_05_王昶

王昶云:“诸本‘猶’下亦有‘兮’字,陆希声、至元本并与此(‘猶若畏四鄰’)同。”
05011

《老子》67_09_校笺_12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舍其慈,且勇,即是不慈之勇。不慈之勇,谓之强梁之勇也。”
05012

《老子》20_16_校笺_18_水海

水海按:此句今本多异,诸家训释亦不同,难以适从。今据帛书本作“朢兮其若无所止”。“朢”则为“望”的古体,义为远视茫茫不清(见前校笺文)。帛书释文读“朢”为“恍”,义为恍惚,形容幽远...
05011

《老子》21_02_校笺_14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言至道之為物也,不有而有,虽有不有,不无而无,虽无不无,有无不定,故言‘恍惚’。所以言物者,欲明道不离物,物不离道,道外无物,物外无道;用即道物,体即物道···”
0505

《老子》77_03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有餘者損之,不足者補之’,古本。”
0509

《老子》29_03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古棣认為“為者敗之,執者失之”与下文“物或行··”一节意义不相干,便于“執者失之”后增“是以聖人无為··民之从事··则无敗事”三十三字,而把“物或行或随·”一段另置為独立一...
0508

《老子》10_03_校笺_02_水海

水海按:“脩”,上古心纽幽部【sǐeu】;“滌”(“涤”的繁体),定纽觉部【dieuk】,陆德明谓“徒历反”;幽部【eu】和觉部【euk】,主要元音相同,可以对转,故觉幽通韵。因此“脩”、“滌...
05015

《老子》22_06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見’,陆德明:贤遍切。”
0507

《老子》31_12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河上、王弼作‘殺人之衆’。‘悲哀’,王弼作‘哀悲’。”
0509

《老子》13_06_校笺_03_高明

高明云:“甲本‘患’字写作‘梡’,同音假借。‘何謂貴大患若身’,此亦老子自对前文‘貴大患若身’所设之疑问,‘貴’字在此為动词,犹今言‘重视’。义若何謂重视自身,犹如重视大患?经文‘...
05012

《老子》60_01_校笺_04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若烹小鮮’,··程‘若’作‘如’,纂徽‘烹’作‘亨’。”
05013

《老子》15_09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渾兮其若濁’,龙兴观碑次解本(无‘兮其’二字,)作‘混若濁’。”
0509

《老子》17_05_校笺_06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猶兮其貴言’,王弼作‘悠兮’,一无‘兮’,龙兴观碑次解本作‘其猶貴言’。”
0505

《老子》20_06_校笺_07_毕沅

毕沅云:“古‘亨’、‘烹’同字,汉《刘熊碑》‘子孙亨之’、《张公神碑》‘元享利贞’,并可证。享’、‘饗’亦通。”
0506

《老子》52_07_校笺_06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光照外也,既即照而忘韬光晦迹歸明于昧,故云‘復歸其明’也。下文云‘光而不耀’也。”
0505

《老子》54_03_校笺_10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五句‘修之’下,河上、王弼本皆有‘於’字,帛书乙本无‘於’字,与《韩非子·解老》合,盖原文如此。”
0509

《老子》54_07_校笺_07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其德乃溥’,傅本如此,帛书乙本作‘乃博’,许抗生说:‘溥、博形似而误。’(所据为许书初版本)许说是。乙本所据本当作‘溥’。其他各本皆作‘普’。‘普’、‘溥’通用,但在上...
0508

《老子》10_08_校笺_07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不塞其原,则物自生,何功之有?(不禁其性,则物自济,何為之恃?)物自長足,不吾宰成,有德无主,非玄而何?凡言玄德,皆有德而不知其主,出乎幽冥。”
05013

《老子》33_02_校笺_11_冯达甫

冯达甫云:“燃燭点灯,但能照見别人面目,却看不到自己真容。既能照人并能照己的,只有明鉴。故真正高明的人,不在知人,而在自知。”
05014

《老子》14_05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故混而為一’,古本‘一’下有‘者’字。”水海按:非为此句“一”下有“者”字,而是下文“一者”之“一”下有“者”字。焦氏表达误矣。
0509